被醫生宣布死亡因家裏沒錢買棺材,她竟意外撿了一條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昨晚,《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在國家體育館鳥巢上演,清華博士宿涵第一輪就出局,令不少觀眾感到非常意外,但有網友卻說:宿涵這種人絕對不可以讓他得冠軍...

清華學霸宿涵早早出局,你意外嗎?

據北京日報報道,繼上一季節目來自劉歡戰隊的紮西平措最終奪冠後,又一位藏族歌手旦增尼瑪成為新的“好聲音”冠軍。這個結果,也被很多人認為在情理之中。

唯一擁有兩位學員決戰鳥巢的周傑倫,昨晚經曆了從信心滿滿到滿臉失落。首輪競演,周興才讓和周傑倫共同演繹《本草綱目》,而宿涵和導師一同嚐試《將軍》和《亂舞春秋》混編的《將軍》。

不過,宿涵第一輪就出局,令不少觀眾感到非常意外——許多人期待著決賽是宿涵和旦增尼瑪的對決。

16歲進入大學,今年僅僅24歲的宿涵,已經是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係的四年級博士生。

靠著驚人的rap功力和詞曲融合技能,宿涵一直以來都是奪冠熱門。此前節目中,“16秒吐101個歌詞”的高難度Rap,引得導師全體轉身。

網友卻說:宿涵這種人絕對不可以讓他得冠軍

此前,李健導師稱讚宿涵是近二十年來清華唱歌最好的。

賽後,宿涵通過微博表示,“感謝這個夏天的所有經曆和成長,我已經收獲了太多。”↓↓↓

而網友的一種觀點也亮了,“宿涵這種人絕對不可以讓他得冠軍”↓↓↓

四年學完初高中全部課程,24歲已是清華博士

據澎湃新聞報道,作為24歲的清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博士生,宿涵被貼上了“開掛的人生”、“天才少年”、“名校網紅”這樣的標簽。

出生於遼寧沈陽的書香門第,宿涵的外公和母親是大學教授,外婆和父親也曾在高校工作。“家裏的教育總體來說就是希望我做個好人,其他一是沒有時間管,二是尊重我的想法。”

小學五年級,宿涵自願進入沈陽的東北育才學校“中學四年製優才教育實驗班”就讀,四年學完初高中全部課程。他平日是一個幽默、理性、愛思考的人。16歲,他參加高考,卻因參加了不少競賽,備考時間不足,最終去了離家最近的東北大學念自動化專業。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不是標準的學霸,中學的時候我不喜歡乖乖坐在那裏準備考試,就去參加數學競賽、信息競賽,還有一些歌唱比賽,也試過清華藝術特長生加分的選拔和科學類電視選秀節目。”他回憶過往,“可能運氣不是很好,所有的競賽比賽我得到的都是入圍線後的那個名次。”

到了大三,他當上了學校的學生會主席,發現“用心做事情其實就是無敵的狀態”。他想從家鄉考回理想中的清華。20歲,他如願直博去了清華大學。出於興趣,他選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想為解決人類的疾苦做研究。

除了學習,宿涵業餘的一大部分時間花在了音樂上。27歲的劉曉光同樣在清華理學院念博士四年級。2014年年底,兩人由於對音樂的熱愛和相似的經曆成為了誌同道合的好友。

“清華的學生大致可以分兩類,有一類在自己的專業上非常強,可以說水準世界領先;還有一類組織能力和影響他人的能力非常強,宿涵屬於後者。”劉曉光近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宿涵“天生就是會為喜歡的事努力到極致”。“比如,他很喜歡去KTV,而且特別恐怖的是他會把自己唱的歌錄下來,回去聽很多遍,以便改進。”

兩年學習之後,宿涵發現科研需要全心投入,同時他也愈發覺得內心對於音樂難以割舍。“科研的確是枯燥的,但是這份枯燥有其價值。如果音樂對我來說隻是一個愛好,那麽我會選擇以科研為主。”他告訴澎湃新聞,他從本科時就不斷思考音樂在自己生命中的意義。

用AI寫歌的“好聲音”宿涵:科技讓音樂更美好

據人民網報道,宿涵用人工智能寫歌詞的嚐試也引發了關於AI的討論。

早在17年,由宿涵擔任兩位主唱之一的清華大學學生第一首自製原創中國風說唱歌曲《水木道》就曾引發熱烈反響。

錄像時,清華學長李健形容宿涵是很典型的“清華的高能量的學生”,還介紹“清華有一批這樣的人”。

在清華,宿涵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將專業技術和音樂結合,做了一個人工智能創作音樂的項目,這次在“好聲音”演唱的《止戰之殤》的主歌歌詞,正是他用人工智能來寫的。

輸入“深淵、噩夢、絕望、戰爭”,AI就幫宿涵寫出了這版歌詞,雖然認為AI肯定沒有方文山這樣的作詞大家寫得好,但對於現階段的研究成果,宿涵已經感到十分滿意:“我覺得AI還是有些金句的,比如‘諷刺掛滿美麗的太陽’,這句話放在反戰題材裏感覺還是很有深度的一句話。”

在開啟AI項目前,宿涵的未來規劃一度在技術和音樂之間兩難,但出現AI做音樂這件事後,這個問題不複存在。

“很多人是熱愛音樂的,他們也很想用音樂表達,但是沒有機會學習音樂相關的知識,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講難度非常大,如果有這樣的一種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用音樂表達他們的態度,想法,情感,這個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雖然離畢業還有一年。但宿涵已經把自己的未來計劃和音樂綁在了一起:

做音樂、

用技術傳播音樂之美,

這是作為一個清華學子,

他選擇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整理:張力友;綜合自北京日報(記者 徐顥哲)、人民網 (記者 曹玲娟)、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實習生 陽星月)、@中國好聲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