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試破局 胡春華指示評估美企回流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特朗普政府10日宣布將再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值此政治緊張和敏感時刻,傳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已要求地方政府關注美企是否會遷出。這表明中國政府正在評估貿易戰會對在華美企造成何種影響。

  



  胡春華首訪來到法國,實現其個人外訪破局

  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上台以來,加速了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開啟的製造業回流美國計劃,在上一波人民幣貶值期間曾出現在華外企回流。而受貿易戰及特朗普政府低稅收等政策的影響,在華美企可能加速回流美國。如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去年已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廠;另外,在華建廠生產iPhone的蘋果,近兩年也頻傳它將搬回美國生產。

  而對特朗普執意發起的中美貿易戰,中共高層曾有研判,這僅僅局限於貿易領域,這本質上是一場中美國運之戰。中國政府不認為這一場爭端短期內可以解決。中美之間的衝突作為一場大國博弈,恐怕在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將存在。而今天的一切,不過是一場曆史大戲的開幕。

  基於這種判斷,中共高層認為,麵對中美貿易戰和中美大國博弈,除了“以牙還牙”式的針鋒相對還以顏色,中國首要的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中國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才能解決好內外衝突問題,而中國的持續發展壯大仍然要依靠改革開放。

  因而,在特朗普四麵出擊大打貿易戰檔口,中國政府卻向世界發出了擴大對外開放和堅定維護全球化的信號。

  中國副總理胡春華,指示地方政府評估貿易戰對在華經營美企產生的影響,關注有無跡象表明美企可能將設施從中國遷出,這表明利用外資在中國改革開放中仍然起到關鍵性作用。中外合資經營不僅僅是簡單的就業問題和出口創匯問題,更有含金量的是創新和技術的引進。

  近日,中國經濟學家張五常撰文媒體談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智慧”。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的董事長造訪中國,提出與中國合資經營這個當時中國人沒有聽過的安排。這建議傳到鄧小平那裏,他說:“合資經營可以辦。”

  1979年7月,鄧小平談到選擇與通用公司合資的理由清楚明確:“現在比較合適的是合資經營,比補償貿易好,因為合資經營風險是雙方承擔。搞補償貿易,我們得不到先進的東西。搞合資經營,對方就要經濟核算,它要拿出先進的技術來。盡管它對某些技術有保留權和擁有權,但不管怎麽樣,總在這裏用了,用了我們總會學會一點。”

  其後的1982年12月,鄧小平顯然是意識到中國的市場發展起來將會是非常大,於是提出“市場換技術”,就是外資到中國設廠,科技含量越多,中國會越開放本土的市場給有關的外企。其後的中國改革開放曆史證明,鄧小平的中外合資以及市場換技術政策是明智的。

  在中興事件後,中共高層已經意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需要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但中國不可能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中實現這一切。

  中國今天中美貿易戰破局,以及推進改革開放,仍然需要當年鄧小平的智慧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