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曆時一年調查:上千噸洋垃圾隨意買賣變食品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央視財經6月23日報道,2017年7月前後,國家開始重拳整治洋垃圾,嚴查環境汙染等問題。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洋垃圾對環境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洋垃圾進入國內後最終流向到了哪裏?

  實際上,從2017年初開始,《經濟半小時》記者曆時一年多,在天津、山東等地追蹤洋垃圾,深度了解洋垃圾的危害,見證了洋垃圾整頓前後的明顯對比。

  上千噸洋垃圾堆積天津隨意買賣

  2017年初,記者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四道橋附近看到,這個貨場裏堆放著至少有上千噸廢舊塑料,地麵上還散落著寫有英文字母的藥瓶和飲料瓶。

  



  記者注意到,很多廢舊塑料上麵還沾染著大片汙漬,貨場的經紀人告訴記者,其實這些都是洋垃圾,在國外也未經清洗,就直接進口到國內的。

  



  按照《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規定,禁止將進口的固體廢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固體廢物進口相關許可證載明的,利用企業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然而在這裏,洋垃圾卻被隨意買賣。

  貨場經紀人 :他都賣給誰了他也不知道,什麽手續都不用辦,買了貨直接找車來這裝就行。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新老天河貨場、濱海綠島貨場、遠達貨場,都堆放著大量未經清洗的洋垃圾,同樣可以任意買賣。貨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些垃圾有的被運到了山東。

  



  在山東莘縣妹塚鎮,記者在空中拍攝到了這樣的畫麵:一片綠油油的麥田裏散落著幾幢平房,周圍堆放著大量垃圾,走進村莊,道路兩旁,同樣堆放著大量塑料垃圾。

  



  村民告訴記者,這些正是從天津塘沽的港口買過來的洋垃圾,大都是用過的塑料袋、塑料紙和保鮮膜等,中間還夾雜著一些使用過的衛生紙、快餐盒等,有的沾染著大片的汙漬和異物,十分肮髒。

  



  洋垃圾分揀工人:這個要 ,這個沒事,衛生紙還不少呢 ,衛生紙也是紙,衛生紙人家賣兩毛多。

  



  那麽,這些洋垃圾又會被如何處理呢?記者來到了一個加工洋垃圾的作坊。經過破碎,洋垃圾變成了塑料碎片,再被放入一個大池子清洗,池子裏的水明顯發黑。

  



  清洗之後的塑料碎片被塞進機器加工,髒兮兮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灰色的塑料顆粒,業界稱之為再生料,老板告訴記者,他每月可以生產一百噸左右這樣的塑料顆粒,而像他這樣的處理廠,在山東、河南交接的莘縣、鄆城、濮陽等地有上百家,每月可處理洋垃圾近萬噸。

  



  記者發現,清洗塑料垃圾的廢水,一般都是不做處理直接排放,附近的河溝已經被嚴重汙染,黑色的水麵上漂浮著一些垃圾,綿延數十公裏。附近村民稱河溝裏的水比糞池裏的水還難聞。

  



  而有些作坊的廢水處理方式,更加令人震驚。記者農田裏看到很多廢水坑,裏麵蓄積著發黑、發紅的廢水,就是這樣,廢水不做任何處理,就直接滲入地下。

  小作坊的黑生意:每個月上億洋垃圾塑料袋流向市場

  這些洋垃圾做成的灰色顆粒又會用來做什麽呢?洋垃圾處理廠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些再生料有的用來做地膜,有的竟然被做成了食品袋。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在碗上套那種,提饅頭的;他們給肉聯廠的內袋 ,年年用俺這顆粒,裝肉那種內袋 。

  2017年初,記者在河南濮陽、山東鄆城等地發現,有不少廠家在用這種再生料生產塑料袋,一天能用五六百斤料。

  塑料袋加工作坊負責人:一天我出三噸,用兩噸來料,我一直用再生料,不用原生料。

  



  記者粗略統計,這些小作坊每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億隻塑料袋,從這裏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

  塑料袋加工作坊負責人:我做食品袋 ,還有菜市場賣的方便袋,菜市場用的方便袋 。

  洋垃圾中的塑料,被加工成了再生料後,又被製成了塑料袋,而從洋垃圾中被分揀出來的標簽紙、衛生紙、快餐盒等紙質垃圾,又是怎麽處理的呢?

  2017年初,記者在莘縣追蹤洋垃圾時發現,還有一些專門用紙質洋垃圾做紙漿的作坊,這些紙質垃圾看起來更加肮髒,有標簽紙、包裝盒,甚至發黴的衛生紙。

  這些肮髒的紙質洋垃圾,沒有被清洗、消毒,經過幾道簡單的工序,就做成了黑色的紙漿,聞上去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紙漿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同樣是直接排向河溝。而這些紙質洋垃圾做成的黑色紙漿,又進入了下一家生產企業。在妹塚鎮,記者找到了一個生產蛋托的廠家,紙漿經過稀釋,加上色素,攪拌後,經過模具擠壓,就變成了盛放雞蛋的蛋托。

  



  這位老板告訴記者,僅在附近的幾個村子,就有八九家類似的蛋托廠,每天能生產7萬多個蛋托,他們的主要原料,就是紙質洋垃圾做成的紙漿。

  



  在製作蛋托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廢水,這些加過色素的廢水,顏色發黃、渾濁不堪,同樣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被隨意排放。

  



  而就在距這個蛋托廠約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樹著一塊農村公共水源一級保護區的牌子。

  嚴厲打擊洋垃圾奏效 天津多貨場被查封

  未經清洗的洋垃圾被公然買賣、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水到處亂排,農田變成了加工作坊,甚至變成廢水坑,洋垃圾的汙染有目共睹,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有的洋垃圾竟然被做成了食品袋、蛋托兒等。可以說,2017年初,在天津、山東等地,違規進口、加工洋垃圾相當猖獗。

  為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製度改革實施方案》,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開始出重拳,加大打擊力度。

  那麽,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效果如何呢?2018年5月下旬,時隔一年多時間之後,記者再次到天津、山東等地進行了調查。

  在天津塘沽濱海綠島附近的貨場,記者看到,雖然再生資源基地的牌子還在,但是已經不見了洋垃圾的蹤影。

  



  貨場商家:這以前有很多賣塑料垃圾的,現在國家都不讓幹了,都封了。 天津逮得太厲害了,逮了100多人了 ,進那洋破爛的那些,全都清了,現在都沒有了。

  在天津四道橋附近的一家貨場,裏麵堆放著一袋袋的產品,記者也沒有找到洋垃圾的痕跡。記者又接連走訪了幾個曾經存放洋垃圾的貨場發現,在2017年初,曾是大量堆放洋垃圾的貨場,如今已經很難發現洋垃圾的蹤影。

  那麽,洋垃圾是否真的完全絕跡了呢?記者通過微信聯係到了一位曾經在這裏倒賣洋垃圾的中間商,他表示還有二十多貨櫃的洋垃圾,並給記者發來了圖片,不難看出,這正是未經清洗的塑料垃圾。

  



  對方告訴記者,如果想要貨,可以直接發貨,但是由於最近風聲太緊,他的洋垃圾都是存放在很隱秘的地方,拒絕記者現場看貨。

  記者再訪洋垃圾生產黑窩點 地下生產偷偷進行

  在天津,明麵上的確已經看不到洋垃圾的蹤影,但仍有個別中間商表示有貨。那麽,洋垃圾的下遊加工環節,情況又是如何呢?

  



  2018年5月下旬,記者再次來到山東莘縣妹塚鎮,發現以前在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洋垃圾已經不見了蹤影,從前繁忙的廠房現在也大門緊閉,有的廠房正在尋求出租,有的廠房已經用作別的用途,農田裏積蓄廢水的大坑裏已經長出了雜草,明顯荒廢已久。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由於政府近一年時間來,一直嚴查違規加工洋垃圾、嚴查環境汙染問題,原來這裏明目張膽加工洋垃圾、排放汙水等現象明顯少了,明麵上似乎已經看不到洋垃圾的蹤影。

  那麽,在山東莘縣,洋垃圾是否真的絕跡了呢?幾經周折,記者聯係上一位一年多前加工再生料的村民,這位村民向記者透露,雖然明麵上加工洋垃圾的現象少了,但還是有人在加工洋垃圾,一般都是晚上偷偷幹,而且地點藏得很隱蔽。

  在他的介紹下,晚上,記者來到了莘縣一個村子裏,遠遠地就可以聽到機器運轉的聲音,空氣中,也有一股塑料融化後刺鼻的味道。

  



  對於記者的到來,這裏的負責人顯得非常警惕。

  被對方盤問一番後,記者終於進入了這家作坊。院子裏堆放著不少塑料垃圾,車間內機器轟鳴作響,地上流淌著汙水,工人忙著將清洗過的塑料垃圾塞入機器中,經過加熱、融化、拉絲、冷卻、切割,這些塑料垃圾就變成了顆粒狀的再生料。

  



  此時,這位負責人慢慢放鬆了警惕,他告訴記者,這些再生顆粒大多被用作裝蔬菜的塑料袋。由於用洋垃圾加工塑料顆粒存在汙染,政府查的很嚴,所以他們也是非常謹慎。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現在不願意存貨,說查就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當地監管部門明確不讓加工洋垃圾,但是,把洋垃圾加工成塑料顆粒,每噸可以賺取數千元的差價,因此,很多從業者仍然願意鋌而走險,加工洋垃圾。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 這些年機子都拆了,我們沒有拆,這也是偷造點。這裏就一台機器我們在河南那邊造。

  由於相關部門嚴查,這裏就選擇在晚上偷偷加工,清洗塑料垃圾產生的汙水,則是用管道隨意排放到牆外。

  這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他們的原料可不止現場這些,由於洋垃圾量比較大,擺放在這裏太顯眼,容易被發現,因此為了逃避檢查,他將大量的洋垃圾原料放在了鄰村親戚的庫房。

  果然,在他親戚家的庫房裏,記者見到了大量塑料垃圾,不下百噸。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都是晚上我們拉走做去,做完到第二天再拉回來,晚上帶著工人去,在那做一晚上,一晚上做兩噸料 ,這兩噸料 ,第二天早上起來再拉家裏。

  



  這位負責人承認,這都是從天津港口進的貨。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現在港口還有貨,昨天還給我打電話問我要幾箱嗎。還有百十噸呢。港口那怎麽也不會斷料 。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從2017年開始政府嚴查洋垃圾及環境汙染問題,但他們這裏加工洋垃圾從來沒停過。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實際我們沒有停過,我們兩三個地方,這不讓幹我們去那兒,反正我們沒停過,我們這些料,估計幹完是沒事,現在查那麽緊,我哥在香廟還幹著呢,今天晚上又拉他家去幹。

  在政府的嚴厲打擊之下,雖然沒有2017年初時那麽猖獗,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山東莘縣,仍有部分人在偷偷購買並加工洋垃圾,而且不止一家。

  在莘縣謝樓村,這位姓謝的村民明確地告訴記者,雖然政府嚴查,但他們仍然有辦法逃避檢查。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隻能說有貨,價格合適,天津塘沽那邊,貨場那邊偷偷給你進,國家禁不住,我的貨已經賣完了,以前從這裏一直到那裏,他們偷偷進口,最起碼也是進四五百噸,偷偷地賣。

  為了逃避監管,他們一般都會將洋垃圾存放在較為隱蔽的地方,從來不讓人看原料對方的地點,為了不被輕易發現,有人甚至將洋垃圾藏在了樹林裏。儲存、分揀洋垃圾都在這裏進行。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一天分揀一兩噸吧,這得有六七個人,來了得有30多個人。

  這裏僅僅是儲存和分揀洋垃圾的地方,為了不被監管人員發現,加工再生料的工廠更加隱蔽,有的甚至挖了地下室。

  這些加工洋垃圾的從業者和監管部門玩起了貓鼠遊戲,將洋垃圾存放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需要加工時晚上拉到另一個更加隱蔽的地方,加工好之後再把原料存放在另一個地方,以便銷售。

  洋垃圾加工作坊負責人:這是昨天晚上剛做出來的,還是熱的,我們兩個都是在聊城做。

  塑料垃圾被加工成再生料,做成裝蔬菜和食品的包裝袋。那麽用洋垃圾中的廢紙做蛋托的現象,是否還存在呢?

  記者來到了曾經加工蛋托的工廠,發現大多數蛋托生產作坊已經關門,有的廠房明顯已荒廢了很久。然而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和塑料加工作坊類似,仍然有個別作坊在偷偷加工蛋托,隻是更加隱蔽而已。

  記者輾轉找到了一家蛋托加工作坊,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的確在用洋垃圾上的標簽紙加工蛋托,但是加工現場並不在這裏,要買貨可以直接通過物流發貨,加工現場不會讓任何人參觀。

  



  蛋托加工作坊負責人:我去年停了之後,就開始從別的地方做,標簽紙的在河南台前那邊。

  在妹塚鎮謝樓村,記者發現這家蛋托廠的門前仍堆放著不少已經風幹的紙漿,作坊的負責人坦誠,這些蛋托就是用洋垃圾的標簽紙做的。

  從業者告訴記者,從2017下半年至今,這裏用洋垃圾等加工蛋托的作坊明顯比原來少了,但是並沒有完全消失,仍然有人在政府大力整治洋垃圾、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的風暴之下,違規偷偷加工。

  半小時觀察:保持高壓態勢 打擊洋垃圾

  2017年初,一些人明目張膽地違規買賣、加工洋垃圾,肆無忌憚地汙染環境,規模之大、危害之深令人震驚。如今,經過國家近一年的整治,情況已明顯好轉,但是,仍有人置公共利益於不顧,置子孫後代的未來於不顧,偷偷買賣、加工洋垃圾,和監管部門玩起了貓鼠遊戲。

  從天津、山東等地打擊洋垃圾前後變化,我們窺豹一斑,不難看出,打擊洋垃圾黑色產業鏈很有必要,也有了明顯效果,但仍需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當地監管部門更應負起責任,保護好我們的農田、我們的綠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