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邦交與12個“中國”,蔡英文吹響選舉號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原標題:雁默:18個邦交與12個“中國”,蔡英文吹響選舉號角

繼5月1日多明尼加與台斷交之後,5月24日,非洲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也接棒斷交,一個月內兩次地震,蔡英文沉著臉召開記者會,賴清德則在旁笑意盈盈,象征台獨的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目前台灣“邦交國”,非洲僅剩一個,歐洲一個,亞太地區六個,其餘十個都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18國人口加起來不到6千萬人,沒有一個超過台灣。

每一次有國家與台斷交,大家都在猜下一個。瓜地馬、宏都拉斯、帛琉、巴拉圭、梵蒂岡這五個早有警訊可能會斷交的國家,人口加起來約3100萬,占目前18國總人口一半以上。

坦白說,台灣民眾早視斷交為家常便飯,不會有太大的情緒起伏,5月1日多明尼加斷交,新聞兩天就煙消雲散。

現在島內外大小事,媒體為了顯眼的新聞標題,肯定都會去問柯文哲意見,這次也不例外。柯文哲搔搔頭反問:“ 布吉納法索在哪裏?對台灣有什麽影響?”柯文哲的問號也都是民眾的問號。

布吉納法索在非洲,人口約2千萬,人民識字率約36%,與台灣貿易量很少,每年雙邊貿易總額大約800-1200萬美元。與台斷交的主要影響是: 蔡英文的麵子,以及許多寫新聞稿與時評的人,一個月要寫兩次斷交稿。

不過這次,蔡英文的反應比以往都大,在短短五分鍾記者會上的演講,直接稱呼“中國”12次,展現攤牌架勢。

能怎麽攤牌?

蔡的演講稿在此不贅述,總之就是5大恨。她被觸及到底線了,不會再忍讓了,也絕不退縮……等等。內容重點不在她恨什麽,或想怎樣,大家聽到的重點應該都隻有“中國中國中國中國……”連呼12次。



蔡英文演講中(圖截自現場視頻)

以蔡英文兩年來對大陸稱呼的相對克製比起來,這次可謂相當尖銳了。再對照“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在記者會上的盈盈笑意,我們應可推測記者會後的兩種效應: 其一,悲憤“仇中”有利綠營選情;其二,蔡英文終於往深綠靠攏。

通常民進黨主席(在野時)或“總統”(執政時)口呼“中國”時,就是鳴槍選舉的信號,煽動“仇中”情緒,綁架、擠壓、抹紅對手國民黨以吸票圖利。不過這次各相關部門會似乎都已準備好因應措施的情況看來,蔡當局對這次斷交已有所準備,所以在政策麵上各種“抗中”手段,也可能會一一出爐。

蔡英文從淺綠往深綠靠攏,在她一再強調“國家安全”,“不會坐視隱忍”下,可能推出的反擊措施應為進一步緊縮兩岸交流。

陸委會當晚宣布:未來將針對陸方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嚴格審查,防範中共借機在台統戰分化、擾亂社會安定。

所謂“相關人士”是否包含智庫學者,甚至兩岸關係相關科係研究生,恐將視個案而定,但審核從嚴是肯定的。

再者,蔡英文是否會喊出“一邊一國”,“走回對抗的老路”,也不能排除可能性。若走到這一步,蔡式“維持現狀”也就宣告結束。但這不是蔡英文單方麵可以說做就做的,還得看美國人的態度。

目前時空環境畢竟與陳水扁+小布什時代不同,日前美國眾議院已通過“國防授權法”,鼓勵台美軍事高層互訪,蔡能走到哪一步,誰也說不準。但在掀開此底牌前,各種阻礙兩岸交流的小動作,都會先冒出來。

島外不是蔡英文說了算,島內選舉卻可以大做文章。

斷交與綠營選情

從曆次選舉來看,煽動“仇中”情緒是民進黨的票房保證,並在“人造獨”成長到投票年齡時開花結果。故而按照往例,斷交對民進黨是利多,無論在野或執政。然而,這個古老的戰術效應是遞減的。

隻要看蔡英文曆次民調中,民眾對其兩岸政策的高度不滿即知,兩岸關係是選民很在意的政治考題,民進黨“仇中”招數使老了,買單的民眾也愈來愈少。所以斷交效應裏“一則以喜”的選情加分,雖然仍會有一定的吸票作用,但效果不見得就如綠營預期。

另一方麵,斷交雖有利於綠營動員民粹,但若斷交到一定程度,民意隨時可能完全反轉成對執政黨的不滿,而非大陸。目前蔡執政兩年已斷四國,若接下來兩年再斷四國甚至斷到隻剩個位數,那麽即便是對政治冷感的民眾也會質疑: “奇怪,馬英九執政時也沒這樣……”屆時台灣政治風向怎麽吹,就很難評估了。



連陳水扁執政八年,都才斷交九個,建交三個。蔡英文很可能四年就破扁紀錄。

以蔡英文這種分析師個性,最不能忍受“難以評估”的困境,因為中間與淺綠選民若因此鬆動,她就被迫要進入深綠同溫層取暖,而若年底選舉結果不佳,蔡會發現深綠同溫層裏已經沒有她的位置,那裏隻容得下賴清德。這就是斷交效應裏“一則以憂”的進退失據。

賴清德在這種場合笑得這麽不遮掩,或許就是這個緣故。他完全不需要逼宮,蔡英文可能就會提前倒下。說不定,從現在開始,深綠勢力已可從蔡英文手裏取得更多兩岸政策的主導權。

也就是說,12個“中國”恐怕也是深綠在綠營裏的勝利號角。

藍營一樣如履薄冰

斷交效應對國民黨而言,也是難以評估禍福的。將希望完全放在年底選舉的藍營,當然評估過斷交效應,其因應措施是: 表達不意外,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強調兩岸和平的重要。

多明尼加斷交時,國民黨中央用微弱的炮火,針對“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但點到為止。這種看起來不痛不癢的作法,是為了防止民進黨煽動民粹反擊國民黨是“中共同路人”。藍營一向在斷交議題上處於下風,在選舉期間更是戒慎恐懼。

布吉納法索斷交是同一個月內第二次,這次國民黨炮火對準蔡英文“意識形態嚇跑友邦”,一樣是點到為止。但是國民黨智庫對於大陸這波外交攻勢的“凶猛度”,已然表達意外。可見斷交速度超出國民黨預期,讓藍營也擔憂年底選情可能遭受衝擊。

兩岸關係冰凍,在年底選舉上對國民黨而言比較有利,但若冰凍狀態變成沸騰的意識形態戰爭,則對國民黨不利。因為與大陸保持一定的距離的原意,是希望選戰能聚焦於島內政黨競爭,輕鬆撿拾綠營執政不利的失分即可,但若民進黨大舉操作“反中”民粹,則國民黨勢必又要被綁架,與綠營一起“炮口對外”,那麽國民黨所剩不多的品牌價值,就又被削弱了一次。

蔡英文既然空前地連續高喊12個“中國”,召喚民粹信號明確,那麽國民黨很可能要麵對的是,在地方大選上回避不了敏感的兩岸議題,而工具箱裏的工具卻都已老舊不堪。

其實好用的工具一直都在,隻是國民黨不敢碰,反而認為好工具隻會傷到自己。其中一個好工具就是洪秀柱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姑且不論其主張是否有可行性,但最起碼在目前快速激化的兩岸情勢裏,是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

英國《金融時報》專訪吳敦義,並於5月9日刊登《國民黨放棄親中立場》一文,引起兩岸關注。國民黨發出新聞稿駁斥了這個說法,並重申是“一中各表”不是“放棄親中”。5月22日,吳敦義又在某場合公開提到“憲法”增修條文裏的“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又引發揣測,是否國民黨又回到統一的軌道?



吳敦義(資料圖/東方IC)

“放棄親中立場”與“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相差何止十萬八千裏?國民黨到底想發出什麽樣的信號?

其實“一中各表”本不嚴重,問題在於這樣的表述沒有任何積極意義,過度強調反突顯出其不完整性。設使改成“一中各表是暫時,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再搭配“促成兩岸和平協議”的訴求,雖不完美,但也不失為一個完整可行的論述,對國民黨一向主張的立場而言,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共同利益。

事實是,“一中各表”從未幫國民黨加分,“兩岸一家親”卻為柯文哲加了分,民眾到底要什麽?能聽懂什麽?其實已經很明顯。

今年選情非常複雜,選完一年後又要選舉,既然蔡英文不留餘地地改稱對岸為“中國”,就意味著選戰將無可避免地進入意識形態的對決,接下來這兩年國民黨也將被逼迫要一次一次向“台灣主體”表忠。但國民黨怎麽表忠,選民也無感。難道要加碼表忠,跟著民進黨喊“中國”嗎?

或許國民黨想先贏得年底選舉再視狀況調整兩岸論述,但如果在選戰中喊出兩岸和平協議的是柯文哲,而且還贏得連任,那國民黨將變成白色力量的尾巴黨。

年底選舉前恐怕還有斷交事件,民進黨一定會帶風向,選舉肯定會作弊,國民黨老實跟風就穩輸。

至於蔡女皇,我們等著你破斷交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