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裁員風暴!超萬名員工打包走人 前CEO被踢出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北京時間5月24日下午16:00,德意誌銀行(以下簡稱“德銀”)在法蘭克福召開股東大會。

  就在股東大會前幾個小時,公司對外宣布了一則裁員消息,裁員人數比原定增加7000人,這令不少投資者感到失望,因業績虧損德銀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但原本製定的計劃卻再三生變,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德銀股價已跌去了32%,而歐洲斯托克600銀行指數下跌幅度不到5%。

  

  新聞配圖

  裁員人數繼續攀升

  5月24日,德銀官方宣布,為了進一步控製成本和提高盈利,計劃在2019年前裁員人數增加7000人,員工總數將由目前的97000人降至大幅低於90000人,裁員人數將占到員工總數的10%,超過萬人將要打包走人。

 

  這是新一任CEO Christian Sewing上任後的第一個重大動作,這次大規模裁員意味著該行權益交易部將削減25%的員工,這一消息公布後,德銀股價應聲下跌近5個百分點。

  Sewing在致股東的聲明中表示,“預計由這場大規模裁員引發的重組費用將多達8億歐元,德銀還計劃降低企業及投行業務杠杆敞口超1000億歐元,力求進一步降低開支。德銀預計,今年調整後的成本不會超過230億歐元,並計劃將2019年調整後成本降至220億歐元。”

  據悉, Sewing的戰略是降低美國市場的占有率,並大幅退出中歐、中東及非洲地區的部分業務,將業務更加聚焦,試圖已更果斷的行動力將德銀從死亡邊緣拉回。

  近幾年市場不斷傳出德銀要破產的聲音,今年4月份,標準普爾已將德銀列入信用預警名單。今年一季度業績依舊壓力重重,淨利潤降至1.2億歐元,同比縮減幅度高達79%。同時,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相較去年年末減少60bp至13.4%。

  此外,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在特朗普最新披露的財務數據中,他列出了3.15億美元的債務,其中1.75億美元來自德意誌銀行,另外1億美元來自一家不太知名的貸款商Ladder Capital。從這一數據來看,德銀的家底已無法覆蓋龐大的債務。

  前CEO被踢出局

  原本計劃於股東大會宣布的人事更迭,卻因消息不脛而走而不得不提前宣告。今年4月初,德銀宣布了新一任CEO的人事任命。

  據悉,德銀在投資者的巨大壓力下,6年內最高領導者更換了三次。這一次,德銀前CEO John Cryan的下台略顯突然,他於2015年起擔任德銀CEO,上任當年便製定了3年戰略轉型規劃。

  為何3年規劃還未走完,Cryan便被趕下了台?投資者的耐心正在消失殆盡,2017年,Cryan依舊未能實現扭虧為盈,德銀市值縮水超過27%。一位為德銀機構投資者提供谘詢服務的相關人士直指,Cryan做得不夠好。

  而新一任CEO Sewing自1989年便加入德銀,任職將近30年。據悉,他目前在主抓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

  在今年一季度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Sewing表示一季度表現不盡如人意,這是不可接受的,我們沒有時間再浪費了。

  新官上任四把火

  為了迅速扭轉窘境,Sewing提出了四個實施策略。

  第一,以保證更穩定的收入來源。穩定意味著更低的融資成本,並能維持住原本的評級。

  第二,擴大私人零售及資產管理業務,並重塑投行業務。

  德銀在德國市場擁有2000萬的客戶,他認為德銀有深入拓展的空間,並計劃今年四季度開始大力開拓私人銀行業務。德銀退出了波蘭和葡萄牙市場,今年將會積極拓展意大利、西班牙這種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並推出全數字化的銀行與生活服務平台,用以更高效地觸及客戶。

  同時,他提到,德國監管在流動性與資本充足率方麵給予了一定寬容度。

  第三,為了提高利潤率,德銀將降低投行部門前中後台的成本,並建立更加健全的問責製度,確保在降低全球證券投資的風險敞口清盤部分投資時,能夠更加謹慎安全。

  第四,建立不妥協的成本文化。

  首先,精簡高管人員,重塑組織管理架構,以此降低成本並提高決策速度。

  其次,為了滿足並改善2018年230億歐元的費用上限,德銀計劃在今年內削減大量人力,同時,重點檢查外包服務的必要性,在科技投資上將采取更嚴謹的標準。

  最後,最近在管理層的支持下公司已經啟動了成本戰略計劃,希望最終在文化層麵帶來改變。相關項目負責人將審查並消除不同部門重複作業的情況。

  9項議案不乏爭議

  本次股東大會共涉及9項議案,包括2017年業績報告、2017年利潤分配方案、審計選舉、發債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等。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9項議案中的3項可謂備受爭議,不少股東給予否定。

  3項議案涵蓋的內容包括2017年管理層管理情況、2017年監事會管理情況,及新一屆監事會選舉。這一側麵不難看出,股東對德銀管理層不甚滿意。

  一位股東表示,管理層將德銀的聲譽毀於一旦,目前遇到的矛盾完全是管理失誤、欺騙所致。

  另一股東亦控訴,近年來德銀持續虧損、股價大幅下跌、股息回報不合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去年德銀還是發放了超過20億歐元的巨額獎金給投行員工,這是極為不正常的,管理層已經完全失去了平衡員工與股東之間利益分配的問題,嚴重損害了股東的利益。

  對於本次CEO人事更迭,不少股東也頗有微詞。一些股東認為,德銀在短視地挑選誰才是最適合的CEO,而不是將精力聚焦於到底哪些策略才是真的可執行的,計劃做了不少,但真正持續執行的呢?變革的速度還是太慢了!

  記者注意到,上個月德銀前任CEO John Cryan被替換出局後,德銀董事長、監事會主席Paul Achleitner也危機四伏,“被下台”之風甚囂塵上。

  在昨天股東大會的新一屆監事會選舉投票中,Achleitner以90.95%的票數通過了選舉,這也意味著,投反對票的股東不在少數。業內人士分析,若今年大幅裁員還不能使利潤有所改善,那今年極有可能是Achleitner在德銀的最後一年了。

  此外,在監事會選舉議案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海航推選的成員Schütz 遭到了部分股東的反對意見。

  部分股東表示,根據媒體相關報道,海航正陷入經營困局,並正在通過對衝策略降低在德銀投資上的損失,這的確是合法的,但大量拋售行為令德銀成為了對衝基金襲擊的目標。這樣的策略符合海航利益,但卻不符合其他股東的利益。如果海航無法承擔這樣的投資風險,則應該考慮有序推出,如將股權出售給戰略投資者。我們不認為一個通過內幕消息以對衝策略活躍在市場上的股東會對銀行及其股東帶來任何好處,同時,我們也不認為,有向可能會被迫出售德銀股份的股東提供監事會席位的必要。

  2017年一季度,海航陸續購入德銀股票約2.047億股,其持股比例最高曾達到9.92%,一舉成為該行最大股東。美國證監會的文件顯示,海航購買這些股票共花費了34億歐元,其中26億歐元的資金是通過融資完成,並非全部為自有資金。

  今年2月中旬,海航二度減持德意誌銀行股份,從約10%減少至8.8%左右,套現約3億歐元。而海航集團4月21日披露數據顯示,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從2月的8.8%已降至7.9%。但海航強調,繼續作為德銀主要投資者的承諾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