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告別春晚:敢撕掉標簽,更敢於活出下段精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iTalkBB&文學城 看春晚 贏大獎

  前幾日,主持人杜海濤在湖南衛視的春晚直播中,口誤將晚會讚助商名字念錯,令一眾網友紛紛質疑其主持功底:

  

  有網友調侃,“到底是地方台,比不得央視春晚”。

  之所以有此評價,那是因為對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來說,「春節聯歡晚會」這六個字,跟過年這兩個字,中間有且隻有一個等號;

  每當聽到朱軍和董卿說出“中國中央電視台”這句話的時候,新的一年才算是正式拉開序幕。

  

  如今2018年春晚的主持陣容一公布,人們驚呼其中竟沒了朱軍和董卿的身影;

  網友們任性地表示,沒有董卿的春晚是不完整的:

  

  在網友們的熱切呼喚聲中,董卿首次作出回應,因“時間和精力有限”無緣本屆春晚;

  聲明很簡短,但一字一句皆觸動人心,尤其那句:

  撕掉標簽,也不再計數。

  十三年過去了,原來董卿還是這麽勇敢,並且一直在路上。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2005年,當董卿第一次站上春晚升降舞台,夢想著能夠集齊春晚十二生肖紀念品,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她這一站就是十三年。

  從春晚新人到獨當一麵的台柱子,春晚之於董卿,無異於王冠加冕式的裏程碑;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董卿這一路走來,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董卿出生在上海的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畢業於上海複旦大學的知識分子,對她的教育一直是嚴厲多過疼愛——

  從小便接受“魔鬼式教育”:抄古文、背古詩,每天早起跑步,打工體驗生活……

  當年少愛美的小董卿忙著照鏡子穿新衣時,父親卻指著一盤土豆說,馬鈴薯再怎麽打扮也隻是土豆,與其在穿衣打扮上浪費時間,不如多看看書。

  那些年董卿在父親處吃過的“苦”,如今卻成了她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直到現在,她還保持著每天讀書一小時的習慣。

  人們讚美的那個出口成章、落落大方的董卿,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了那條燦爛的春晚之路。

  

  從2005年到2017年,春晚的舞台上,董卿從未缺席。

  每年春晚結束以後,家住上海的董卿都隻能一個人留在北京,回到冷冰冰的家中,一袋速凍餃子便是她的年夜飯。

  她把最溫暖的春晚獻給了觀眾,把曲終人散後的冰冷留給了自己。

  可即使如此,她仍因春晚遭受非議。

  2009年春晚,董卿誤將馬東報成了他已逝父親馬季的名字,一時間遭到無數責罵;

  要強的她為此哭了三天,在鄭重向馬東道歉後,董卿在以後的節目中再也沒有犯過這種錯誤。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去年春晚討論度最高的,不是誰的小品更最好笑,也不是哪位小鮮肉的表現最為出彩,而是關於董卿的口紅色號。

  

  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現在人們時常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來調侃相貌與才情不可兼得;

  很多人隻看到了她的口紅,卻沒看到她出眾的外表下也是滿腹才情。

  董卿是真正集好看皮囊與有趣靈魂於一身的氣質美人兒。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人們不僅見識到了學霸們驚人的知識儲備量,更對董卿對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的驚豔表現刮目相看。

  當有一位選手告訴董卿,盲人父親通過口口相傳教自己讀書時,動情的她忍不住脫口而出:

  “上帝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那是阿根廷盲人作家博爾赫斯的詩作,鮮少有人知曉。

  

  在這“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背後,除了小時候父親的嚴厲外,更有長大後董卿的自律與努力。

  剛工作的那幾年,董卿便在工作之餘,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並順利進入中文係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2009年又取得了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

  14年還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進修……

  讀書,成為這個女人抵擋世界的盾牌。

  而這樣的美人,歲月從不忍苛待於她。

  

  

  不忘初心,矢誌前行

  對董卿來說,她一貫不怕對自己心狠。

  興化大雪天摔斷了尾椎骨繼續主持,詩詞大會跨過輪盤時摔傷了膝蓋接著補錄……

  除了主持人的工作,她也在一次又一次挑戰著各種不可能:

  2008年,搭檔黃宏出演小品《開鎖》;

  

  在與劉謙、傅琰東一起表演過魔術後還不過癮,幹脆在16年的元宵晚會上,自己登台表演了紙牌魔術;

  

  16年的夢想公益盛典,還憑著一首《當你老了》驚豔全場;

  

  如今的董卿名冠四方,完全可以憑借春晚的資本吃一輩子,但她卻仍在挑戰人生的新高度。

  44歲的她自己擔綱獨立製作人,製作了綜藝節目《朗讀者》,從組建團隊,到創意策劃,甚至在機房通宵剪片子,事必躬親;

  她的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朗讀者》一度成為國內綜藝最有話題性的霸屏者,獲得了豆瓣8.6的高分。

  

  有人誇她第一次當製作人便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她卻說沒有之前20多年職業生涯的曆練,便沒有今日的《朗讀者》。

  其實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當她宣布退出春晚時,作為觀眾的我們倒也不詫異;

  就像她多年前在上戲的畢業匯報中說過的那樣,她隻是選擇在恰好的時間離開,然後在下一個人生的轉彎處與我們相見罷了。

  

  作為我們永遠的春晚記憶,想謝謝董卿:十三年,感謝有你。

  

  

  

  阿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也是董卿自己的座右銘:

  

  “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勇敢如她,可以不懼一切撕掉自己身上「春晚」的標簽;

  堅韌如她,能夠在不斷地閱讀看書、不斷地學習提升中,永遠在成長,也永遠光芒萬丈。

  過去再輝煌,如果人不能生出新的成就感和新鮮感,可能這種輝煌就變成了束縛生命的鎖銬。

  時間有限,想做的事太多,董卿是這樣,那麽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