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美巨頭捱過三聚氰胺 國產第一奶粉沒躲過這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國際品質,華人配方”,你還記得這句有些年頭的廣告詞,和那個曾被譽為“國產奶粉第一品牌”的貝因美麽?



▲貝因美嬰幼兒配方奶粉廣告

貝因美在1992年成立於杭州,創始人謝宏是食品專業出身。剛出江湖的貝因美就研發出了一款全新的嬰幼兒速食米粉,將當時占領中國市場的美國食品巨頭亨氏打敗。

2004年,安徽阜陽地區爆出嬰幼兒因飲用劣質奶粉而腹瀉,重度營養不良的情況,“大頭娃娃”事件震驚全國,國產奶粉市場迎來大洗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將三鹿這樣的巨頭打垮。

貝因美憑借過硬的品質,在這兩次行業地震中存活下來,並且一度領先伊利等競爭對手,成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產業的領頭羊。

但是好景不長,2011年貝因美上市後不久,創始人謝宏就宣告辭職。此後貝因美一再錯失重回巔峰的機會,甚至連開放“全麵二孩”政策的紅利也沒能如預期地刺激貝因美的業績。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貝因美在最近兩年業績大幅“跳水”,不僅沒能扛起民族品牌對抗洋奶粉的大旗,反倒是活成了A股市場的“段子手”。



資料圖

2017年底,貝因美為了避免被ST的命運,甚至想出了賣房補虧的招數。

此外,貝因美的真實業績也成了謎。

從2013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開始,貝因美每次業績預告都要做出大幅修正,已經連續5年第9次業績預告“變臉”了。以至於在前天(21日)的公告中,4名董事公開表示不能保證公告的真實性。



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根據貝因美最新業績預告,2016和2017兩年,貝因美虧損或超過15億元。這麽巨大的業績黑洞,恐怕連賣房也挽救不了。

貝因美預虧十億,公司4董事存疑

1月21日晚間,貝因美發布業績修正公告,預計2017年度虧損8億元到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份公告,包括公司副董事長何曉華在內的四位董事表示,無法保證公告信息的真實性,這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公司第二大股東恒天然22日發布的聲明稱,“對於這個公告以及貝因美長期以來的業績表示極度失望”。



資料圖

實際上,這已經是貝因美連續第5年的第9份業績預告修正了。受此影響,1月22日,貝因美股價跌停報收6.03元,創下近一年來新低。

根據當日公告,在公司的9名董事中,有4名董事無法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這4名董事分別為董事、副董事長何曉華、獨立董事劉曉鬆、董事JohannesGerardus Maria Priem和董事朱曉靜。

其中,何曉華表示同意2017年度業績預測向下修正,但由於截至目前公司管理層尚未提供有助於對業績修正區間確認的相關資料,無法對修正後的2017年度業績預測區間發表意見。劉曉鬆認為,公司2017年度業績預測向下修正符合公司目前現狀,但公司內部控製有效性方麵可能存在重大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此外,由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恒天然集團提名的兩位董事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和朱曉靜提出:

(1)公司提供的部分信息和說法前後存在反複和差異,且未能合理解釋原因,以及未及時完整回複董事關於公司運營和財務情況的問詢;

(2)公司多次發生業績預測重大偏差,顯示內控體係和財務管理存在缺陷,未能有效改善,致使董事無法對業績修正公告中的業績預估區間和修正原因作出準確判斷。

因此,無法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無法保證是否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1月22日晚間,貝因美連發兩份公告,一份為《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回複的公告》,另一份為《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文件的公告》。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要求貝因美說明公司有四名董事分別對業績預告持保留意見的原因;業績巨額預虧對公司未來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公司擬采取的應對措施等問題。

兩年虧損超15億,大股東損失慘重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貝因美於2011年上市,2016年已經虧損了7.81億元,按照公司的最新業績預告,公司2016年加上2017年合計或將虧損15.81億元-17.81億元,而公司2011至2015年的淨利潤合計才18.40億元,兩年虧損將接近上市以來的利潤總和。

記者查閱近期公司十大股東變動情況也發現,2016年三季度至今,除了大股東貝因美集團和第二、三大股東恒天然和J.V.R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外,隻有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07%巋然不動,其他六個席位已經曆多次變動。

同時,股價下跌也讓貝因美的股東和高管損失不少。

2015年年中時,貝因美市值曾超過300億元,但到目前總市值跌至61.7億元。短短兩年半時間,公司市值已蒸發超過240億元。



資料圖

股價下跌,受傷最深的或許就是貝因美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目前持有貝因美34.21%的股份)。2017年5月至11月期間,貝因美集團累計增持1176.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5%。

截至2018年1月22日,貝因美股價為6.03元,而據公告,貝因美集團增持公司股份的均價為13.2元,當前股價已較增持價大幅下跌超過50%。顯然,貝因美集團的這次增持,不僅未能提振股價反而讓自身深度套牢。

除了大股東外,相關公告顯示,2017年11月,貝因美總經理黃燾,副總經理張鴻釗,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鮑晨等分別增持5.5萬~10萬股,增持均價均超過10元。

總承銷模式備受爭議

貝因美在公告中將巨虧的原因歸結為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行業普遍競相殺價甩貨,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導致當期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2017年8月7日起,在獲國家首批奶粉配方注冊資格後,貝因美便與上海育博、孕嬰聯、達維優加等7家公司簽署承銷大單,累計目標銷售金額為36.8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IC (圖文無關)

貝因美在奶粉新政後推行的總承銷模式是由一個總承銷商將負責一兩個產品品類在全國範圍的渠道規劃、營銷推廣。但是對於貝因美的總承銷模式,行業內卻備受爭議。

新京報報道,有大型乳企奶粉事業部負責人認為,這種承銷模式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是承銷商同時代理幾個品牌,不可能把資源集中起來隻做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銷商為開拓市場挖貝因美經銷商牆腳的可能。

母嬰行業獨立評論員年永威認為,貝因美把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給承銷商令人匪夷所思。

對此,貝因美此前回應表示,總承銷商帶來的是雜牌清退後的增量市場,原有市場依然掌握在公司經營團隊手中,因覆蓋的區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價格和促銷等方麵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