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紮堆頤和園拍“金光穿洞” 捧紅同款垃圾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年,建造頤和園的設計師經過精心計算,使十七孔橋與南回歸線的日落點呈垂直狀態,所以隻有在每年冬至前後的幾天裏,落日的餘暉會將全部照亮十七孔橋的所有17個孔洞,呈現壯麗景觀,實在難得!


太美!頤和園重現金光穿洞






千人紮堆頤和園拍攝金光穿洞有人等候8小時隻為拍攝20分鍾 十七孔橋造型垃圾桶也成了網紅


資料圖: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上千名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在南湖島拍攝這一冬日奇觀。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最近幾天下午,頤和園十七孔橋都會出現每年難得一見的絢爛景象——落日餘暉照亮橋洞側壁,遠遠看去就像橋洞內點滿了明燈,金光燦燦的光輝映滿十七個橋洞。這一景象被人稱作金光穿洞或者紅光滿洞。而與此景相互映襯的,還有十七孔橋西側聚集的拍照人群,由於近期是拍攝金光穿洞最好的時期,眾多攝影愛好者備齊長槍短炮,守候在橋頭搶占絕佳位置。而頤和園內許多十七孔橋造型的垃圾桶也蹭了熱度,被許多遊客圍著拍照。

排隊8小時等待網紅景觀

趙先生的相機就架在頤和園十七孔橋的西北角,距離西側的橋頭十多米,這是他反複變換位置後最終選定的地點,試驗了幾個不同的角度後,他將三腳架立在了靠近湖麵的欄杆處。


時間是早上8點多,他周圍的幾個人也開始拿出相機對著十七孔橋的方向,大家相視一笑,你也來拍‘金光穿洞’?挺早啊!

說話間,又陸續有人扛著相機和三腳架趕來。趙先生介紹,根據他多年的經驗,自己所搶占的位置是拍攝金光穿洞的最佳角度。而這個時候,距離這一景觀真正出現,還有8個小時。


要等到下午4點鍾,那時太陽墜到西邊,餘暉通過橋洞反射,映滿17個橋洞,呈現出來的都是金紅色,才能拍出完美的照片。趙先生說,之所以來這麽早,就是想占個好位置。


同是攝影愛好者的劉先生曾在8日下午將近3點來過一次,這是他第一次來拍金光穿洞,那時能站的位置都擠滿了人,拍到的照片裏都是人頭。他這次特意起了個大早,從天通苑的家裏趕過來。以後就有經驗了,就是得早起啊。他說。下午不到2點鍾,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橋頭看到,靠近護欄的地方已經架滿了相機,沿著昆明湖水邊,隊伍綿延近百米。下午3點,大量的人群開始在十七孔橋西北側聚集,護欄處裏裏外外站了三四層,擠滿了通行的道路。



金光穿洞受眾拍客追捧。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捕捉金光穿洞有訣竅

對攝影愛好者而言,捕捉到完美的金光穿洞是前來等待的唯一動力。退休6年的張先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愛上攝影,退休後一直到處拍攝有趣的奇幻景觀。

張先生將相機的感光度調到100,快門速度定在1/8秒的位置,試拍一張後不太理想,便又接著調試起來。他看到過網上別人拍的金光穿洞大片,也跟朋友討論過技術問題,但各項參數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個人想要表達的內容調節。


但是拍攝金光穿洞的絕佳時間是固定的,冬至前後下午4點鍾左右,每天持續的時間則隻有大概20分鍾。那時候17個橋洞都是光亮,明暗對比、顏色對比綜合在一起,是最美的時候。張先生調侃,等這麽半天,能按快門的時間最多不超過半個小時。

天氣很重要,晴天光線好,透明度高,照射到橋洞裏的光亮充足,再加上點雲彩就更完美了。擠在一旁的劉先生介紹,構圖最好是把畫幅三等分,橋是主題,天上的雲彩和湖裏的冰麵是陪襯,陪襯在構圖裏是點綴,但能夠畫龍點睛。小李是個從河南來的年輕姑娘,她隻有一部裝在自拍杆上的手機,張先生側身為她騰出個空隙,安慰她說:我覺得手臂揮長,找準位置見縫插針,也能拍出好照片。



周邊的垃圾桶也跟著蹭熱度。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帶火頤和園的垃圾桶

但並不是所有慕名前來圍觀金光穿洞的人都能找到理想的拍照位置,下午3點鍾,十七孔橋西北角聚集的上千名遊客已經占據了所有的最佳位置。

現場四五名保安甚至在道路一旁拉起了警戒線,帶來了高音喇叭。在能看到十七孔橋的山丘上,請勿攀爬的提示牌每天都會被擠掉那麽一兩塊。

還有組團來的遊客,在尋找拍照位置的時候遺失了同伴,請求保安幫忙尋找。

有的攝影愛好者則遲到了。原本一位自己提前一個小時來的方女士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被驚呆了,她把相機舉過頭頂,踮著腳尖快速按動快門,照片裏卻都是人頭和別人的相機。

不過方女士沒想到,在頤和園轉悠的時候卻找到了一種捷徑,頤和園的垃圾桶上方兩側凸起的位置正是十七孔橋的縮小版模型,有人把相機貼近垃圾桶,通過調節焦距和角度,拍出縮小版的金光穿洞。

挺有意思,以前沒注意到頤和園的垃圾桶這麽有特點。方女士將相機靠近垃圾桶,仿照別人的拍照角度,一張縮小版金光穿洞的照片就完成了。旁邊的人紛紛圍上來,彎腰趴在垃圾桶附近,試圖通過角度和錯位找到絕佳位置。

我覺得這可以叫做金光穿孔或者金光穿桶,用心觀察頤和園處處都是景觀呢。高先生和老伴拿著剛對著垃圾桶拍的照片,他們成功地拍出了金光穿過頤和園垃圾桶橋洞的照片。


金光穿洞由來已久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皇家園林頤和園中著名的十七孔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橋麵寬8米,橋高7米,長150米,整座橋給人以一種雄偉恢宏之感。橋正中的大孔,從橋兩端數來都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將橋建成十七孔。十七孔橋,由於橋孔大小不一,橋麵像一張弓,又像天空中七彩的長虹飛架在碧波萬頃的昆明湖上非常壯觀。

十七孔橋在冬至前後會呈現紅光穿橋洞的奇景。古人在建造橋時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識,當太陽在冬至前後下午最低點照射時,陽光會貫穿整個橋洞,呈現紅光穿洞的自然奇觀,這也是造園設計者的神來之筆。

金光穿洞的景觀並非是最新發現,在頤和園十七孔橋建成初期,古人就發現了它在黃昏時的壯美景觀。最近幾十年來,每逢冬至前後,頤和園十七孔橋準能鎖定無數攝影愛好者的焦點。隻有在這個時節的日落時分,十七孔橋的所有橋洞,才會被夕陽染上一抹金光,乍看就像是在橋洞裏點燃了明燈。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金光穿洞,並且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文並攝/本報記者 張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