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遷都:習近平怒斥“你們不搬我們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共建立政權以來首次變相版的“遷都計劃”、最大規模的城市行政中心搬遷,2017年12月20日將迎來最具實質的行動——首批北京市級機關將在那一天搬遷至北京東南部的城市副中心——通州行政辦公區。

作為一個重要的“賣點”,北京官方稱,隨著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搬到城市副中心,預計會帶動40萬人疏解到通州。關於北京“遷府”還是“遷都”之議,並非自今日始。但一直以來卻一直很難實現,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利益牽涉太多,負擔太重。


危機初現 朱鎔基預言“遲早要遷都”

北京位於中國華北平原的北端,三麵環山,俯瞰中原,號為“形勝”。是遼的南都,金元兩代的首都,金代稱為中都,元代稱為大都。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遷都北京,此後600年間北京成為影響中國發展的重要之地。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他敢言、直率、一針見血,被人稱之為“朱氏風格”(圖源:AFP)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暴增,北京水資源短缺、人口膨脹、交通堵塞、環境汙染、北方荒漠化等危機一直在加重。2000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考察河北時指出,沙漠化問題若不能控製,遲早要遷都。然而,除了朱鎔基,大部分的中共官員在此問題上都保持緘默。

2006年3月的兩會期間,中國479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求將首都遷出北京。北京大學教授袁剛認為北京是一個擁有“特權”的城市,為了自身的發展,毫不客氣地吸幹了周圍地區的水資源。中國政府花費幾十億美元從南部調水,但是它所提供的額外水源仍然遠不能滿足北京的需求。

2013年3月,中科院、北京發改委等單位撰寫的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稱,北京的綜合承載力已進入危機狀態。 2014年2月12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發布《2014國際城市發展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北京的生態指標在受調查的40個城市中排名第39,倒數第二。環境宜居指標大大低於平均水平,汙染極其嚴重已達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

盡管如此,北京的官員對於對於遷移之說並不感興趣,因為相比中國其他地方,北京有中國最優質的醫療、教育、生活資源。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舍棄這些資源。


遷府不力 習近平怒斥:你們不搬我們搬

有消息稱,2014年以來的陰霾襲擊,令中南海的中共高層痛定思痛,決定不是遷都、就是遷府。所謂遷府,就是把北京市的管理班子給遷走,包括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的數百個局搬到五環之外的通州去。


習近平上台以後大力反腐,同時兼任了多個領導小組的組長,被西方媒體稱為“自毛澤東,鄧小平以後最強勢的領導人”(圖源:AFP)

但傳聞當時的北京市政府官員並不積極,以至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狠放話“你們(北京市政府)不搬我們(中共中央)搬”。

2015年2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召開的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習近平表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當天發表文章稱,習近平的講話表明不會遷都,但要遷很多東西。這篇文章讓外界再聚焦北京的多重危機。

2015年4月30日,中共政治局“集體學習”,當時的京津冀書記郭金龍、黃興國和周本順被要求就主題“城鄉發展一體化”發言。習近平講話中再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當年6月,中共中央出台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行政副中心轉移。

2015年7月,北京市明確了通州作為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開始動工。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明確為行政辦公、高級商務、文化旅遊三大功能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從通州到雄安 從遷府到“副都”

早在2014年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代表的這一屆領導層提出京津冀協調發展時,外界就將之稱為“習近平”的一號工程。出人意料的是,由於三地利益掣肘,三地官員互相推諉拖延,以一地之利益得失損害全局,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一度陷入僵局。

河北原省委書記周本順、天津前代書記黃興國的先後落馬,說明了有山頭主義色彩的腐敗官員,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不可能為中共高層推行的改革服務,更不會真正為京津冀協調發展出力。而北京市政府此前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本應起到的帶頭作用執行的也並不出色。

2016下半年開始,中國省部級人事調整開始,京津冀一二把手在此期間全部更換。有觀點說,這是中共高層挪開京津冀的舊官僚、重新組建官員團隊的信號。而從京津冀三地黨政主官的從政經驗和官場表現可以發現,他們要麽政治立場明確,要麽富有改革經驗,甚至二者兼而有之。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規劃圖(圖源:北京通州政府官網)



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已經向全球招標30平方公裏啟動區的控製性詳規和城市設計(圖源:新華社)

在這樣的人事安排下,北京市政府東遷之際,屬於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另一個重大工程——雄安新區也成為外界熱議的話題。有觀點稱,而從北京市政府的東遷通州,到河北雄安新區分擔首都部分功能,中共高層正在兵分兩路,將“遷府”和建設“副都”同時進行。

中國政府的規劃中,雄安新區有七個重點任務,五條暗示其將成為首都副中心:第一條建設智慧新城,第二條打造生態城市,就是要再造一個更美麗現代的副都,告別缺水和霧霾;第三條發展高新產業,第四條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暗示未來北京的高新產業,以及中央的部委和央企、醫院,高校等,部分將遷到雄安;第五條打造高效交通網,就是要建立副都的交通地位。

不過,最大的底牌總是在最後,雄安新區七個重點任務中的第六條“推進體製機製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和第七條“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台”,隱晦地表明了中共高層的另一個目標,即是在改革停滯十年,各種矛盾激發的時期,啟動新一輪改革,尋找國家轉型之路。

附錄:北京遷府時間表

2012年,北京提出“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

2014年,北京市表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於橋頭堡位置。

2015年,北京市表態,努力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

2016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破土動工。

2017年1月,首批辦公樓完成主體機構封頂。

2017年7月,完成外幕牆安裝

2017年11月,完成精裝修、機電和信息化工程完成。

2017年12月,完成室外小市政公園綠化工程。

2017年12月20日,正式啟用,首批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