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兒入幼兒園前的準備工作

(2006-02-17 15:18:39) 下一個

現代家庭,大多數的孩子都進幼托機構,但部分小兒由於對陌生的環境、老師、小朋友及幼托機構的生活安排感到恐懼和無所適從,因此常有一個不適應的階段,短則數天,長則數周。孩子常表現出不原上幼托機構,或到了吃飯、睡覺的時候因找不到媽媽、奶奶而大哭。為了使孩子能較快適應幼托機構的生活,減少由於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上的壓力,家長應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如下準備:

1、要多為孩子創造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多帶孩子上公園、大街上去玩,經常讓孩子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等,以減少孩子對陌生人或陌生孩子的恐懼感。

2、在入托前經常對孩子講一些幼托機構中有趣的事,講集體生活的好處,使孩子對幼托機構有好感,產生願去幼托機構的願望。

3、有條件的話,可先帶孩子去幼兒園(或托兒所)看一看,玩一會,熟悉一下他(她)將要去生活的環境。

當孩子進入幼托園所時,家長應仔細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性格、生活習慣及特點,便於老師掌握情況進行教育。入托後應堅持天天送小孩去幼托機構,不要因舍不得而送送停停,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重新適應的負擔;不應用哄騙的方法送小兒上幼托機構,應事先向孩子講明道理及何時會再來接孩子。通過上述做法,減少或縮短孩子入托後的不適應階段,很快適應幼托機構的新生活。

 

 

有一種說法,就是:“孩子進幼兒園都要經過哭鬧的過程。”一些“過來人”還說:“大人要硬起心腸,讓孩子哭哭就好了,就鍛煉了孩子的獨立能力”。

我們發現,在美國的幼兒園裏,很多孩子並不怎麽哭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究其原因,一方麵是很多由媽媽帶大的孩子從很小開始參加很多小朋友組成的遊戲組,一周有好幾次社會活動,適應能力比較強。另一方麵,她們的入園準備很充分。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也能順利入園,我們廣泛收集這方麵的有效做法,綜合設計,在我們自己的小橡樹幼兒園開始實施。事實證明,我們這裏的孩子大部分在兩三天之後就可以安心,最小的一個兩歲半且從未離過家的孩子,也在第5天就安心了。現將我們的做法介紹給大家。也許這樣的方法推廣普及了,讓孩子快樂入園就不再是夢。

為什麽怕幼兒園?

因為這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麵有陌生的人,要做陌生的事,這是造成孩子內心恐懼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先從驅除陌生感下手。“小橡樹”的家長報名後,都會領到一本家長手冊,一本學生手冊。

家長手冊中有一節,專門介紹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包括家長帶孩子來園參觀,認識老師;在入園前一兩周便開始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逐步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老師和家長坐下來花很長時間詢問記錄孩子過去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睡眠、遊戲、社交等等各個方麵,細微到孩子如果要去洗手間會怎麽提醒家長。然後,就是學生手冊的重要作用。

我們的學生手冊像一本彩印的畫書,其實都是一張張照片,不僅形象地告訴孩子每日活動都有哪些,而且有我們老師的麵孔。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就拿著這本書和孩子共讀,孩子便對幼兒園的種種有了正確的預期,手冊還把一些陌生的麵孔變成了熟悉的朋友。

入園了

“小橡樹”鼓勵家長在孩子入園的前幾天在園內陪伴孩子活動。為什麽呢?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後,如果有他信任的人在旁邊,他就能安心,然後大膽地探索新環境。盡管很多家長有陪伴的願望,卻又怕要一直陪下去難以脫身。其實,如果處理得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逐漸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後,會對新玩具新朋友感興趣,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對家長的依賴自然減少。兩三天後,我們的家長就開始"撤"了,有的孩子會哭一兩聲,但馬上就拉著他所信任的老師的手,安心地玩去了。適應慢的孩子反倒是那些家長忽而來忽而去,沒有得到充分安全感的那部分。

另外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新生不一定要同時入園。我們幼兒園有個孩子以前上過幼兒園,他本來是不哭的,看到周圍二十多個孩子哭成一片,結果這孩子馬上對幼兒園心生反感,再也不想去了。孩子們都有互相影響互相仿效的心理,如果他來到一個快樂而安詳的環境,自會受到感染。有家長說,這麽做不就沒法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嗎?我們認為任何鍛煉都是要循序漸進的。如要鍛煉孩子,應該盡早帶孩子見世麵。孩子從來沒在淺池裏戲過水,卻一下子要把他扔到大海裏,如何讓他建立自信呢?

我們的一個新幼兒園采用了開學前開辦親子班的辦法,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剛滿兩歲的孩子在媽媽或阿姨的陪伴下,每天在幼兒園玩兒半天,經過一周後,就很自然地適應了幼兒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