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天真樂 白居易不白
----白居易側三觀
萬魚侯
開篇且說:品評古今人物,所愛各有葷素。縱有千言萬語,還得謹守尺度。謹錄口碑十條,褒貶都有兼顧。議論是否公允,讀者心中有數。
在千百年來的讀者當中,白居易的名號在當時如雷灌耳,至今餘音震耳。曆代讚譽有加。唐宣宗有詩吊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係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人元稹說:“自篇章已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又說“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長,樂天之長,可以多為矣”。《舊唐書》說“居易文辭富豔,尤精於詩筆。”宋歐陽修稱之為“白樂天體”。元朝辛文房《唐才子傳》說,白居易先與元稹齊名,天下人稱元白,後與劉禹錫齊名,時人稱劉白。蘇軾也說過“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這些都是正麵,再看看側麵。《唐書》杜牧本傳說“杜牧謂白居易詩,纖穠不逞,非莊人雅士所為。淫言媟語,入人肌骨,不可去也。” 北宋《臨漢隱居詩話》:“白居易亦善作長韻敘事,但格製不高,局於淺切,又不能更風操,雖百篇之意,隻如一篇,故使人讀而易厭也。” 北宋《西清詩話》說:“白樂天詩自擅天然,貴在近俗;恨為蘇小,雖美終帶風塵耳。”蘇軾曾經說過“元輕白俗”。對元白的詩風頗有微詞。現代學者錢鍾書認為,白居易“詞遝意盡,調俗氣靡”。其中僅蘇軾一人就有不同看法,何況眾口紛紜。究其原因,不外“橫看成嶺側成峰, 隻因不在此山中”。正所謂看山進此山,識人看其人。
觀白居易其人,曆來高山仰止者多。這是橫看,也就是從正麵看,屬於積極的角度。曆代以來,好評如潮。看白居易那人,古來平心而論者少。那是側看,也就是從側麵看,屬於輔助的角度。自古以來,雜音不斷。 不管橫看側看,白居易都是成嶺成峰。從側麵觀察,我選擇了三個角度。視線可以很長,語言可以極短。其一,白居易隨遇的人生觀。《舊唐書》說:“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白居易晚年自述“性嗜酒,耽琴,淫詩”,“棲心釋梵,浪跡老莊”。除自號香山居士之外,又號醉吟先生。白居易享年七十五,曆經八朝皇帝。白居易長壽之道,在於其安分知足的人生態度。他《中隱》詩中表示,他不願大隱於朝市或者小隱於丘樊,認為“不如作中隱”。終其一生,大致過著一種中隱的生活。在仕途上,左右逢源,雖多貶黜,隨遇而安,所以大致平順。生活上,不爭不怒,雖有不順,隨遇而安。青梅竹馬,母親拆散。很晚才婚,夫妻和諧。喪女喪子,節哀自重。狐朋狗友,酗酒吟詩。狎妓蓄妓,隨波逐流。都市鄉村,隨遇而安,他常常在詩中抒寫自己的樂觀豁達態度。比如《渭村退居》說“ 樂天無怨歎,倚命不劻勷。憤懣胸須豁,交加臂莫攘”。在《狂歌詞》說:“生前不歡樂,死後有餘貲。”他在六十多歲時作《思舊》,先是感歎韓愈和元稹等四位好友“悉不過中年”,然後自豪自己“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且進杯中物,其餘皆付天。”白居易晚年自述:“曆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誌前。”總之,白居易一生就像 他在《永崇裏觀居》說的那樣,“樂天心不憂”。宋人方勺在《泊宅編》中也說 ,“白樂天多樂”。
白居易這種樂天精神,對後人影響很大。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 “本朝士大夫多慕樂天,東坡尤甚。” 現在我們從幾件事,可以看出蘇東坡的白居易情結。先看詩歌,在《去杭州》詩中,蘇東坡說:“出外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校前賢”。這裏“衰朽”是蘇軾自喻,“前賢”則指白居易。蘇東坡的《南鄉子集句》,裏麵集合了兩句白居易的詩。蘇東坡《木蘭花令》詞句“故將別語調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就是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詩句“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水調歌頭》裏麵的“把酒問青天”,借用了白居易的《把酒》中的“把酒仰望天”。《定風波》裏麵的“心安處是吾鄉”,意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的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蘇軾起初不喜歡白居易那些輕俗詩篇,後來很欣賞白居易閑適豁達的人生觀。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時,常常在城東山坡上植樹種花,還在寫了幾首詩。蘇軾被貶官到黃州,在東坡築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有人說也是因為白居易有東坡的緣故。另外,蘇軾甚至豔羨白居易的私生活,感歎說,“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蘇東坡給愛妾取名王朝雲,可能與白居易有關。朝雲二字,源自宋玉《高唐賦》寫巫山神女 。不過也有人聯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詩《花非花》,因為裏麵有一句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蘇東坡對白居易的詩評的確有些矛盾,但是對他的人生哲學卻是非常推崇。有趣的是,因為蘇東坡推崇白居易,他們兩人又被明朝詩人袁宗道崇拜。這個人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白蘇齋”,並且在他文集序言中說:“白蘇兩公,其心忠,其學禪,其人達。”這裏說到了他們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還提到了他們為人忠誠的道德品質。
說到白居易的人品,人們似乎有些微詞。我覺得白居易對道德標準要求不高,屬於一種極其世俗的生活方式。從正麵看,白居易官場圓滑,民間口碑還不錯。從側麵看,白居易的詩琴酒妓,人們有些詬病。當然在唐朝那個開放的時代,白居易也隻是隨俗罷了。所以這裏要說其二,白居易隨俗的道德觀,有人把白居易看成酒鬼,這是有根據的。又有人把白居易視為流氓,那是有原因的。大唐盛世,歌舞升平。文人酗酒為盛世之風,詩人狎妓乃盛世之俗。想知道這酒風究竟有多麽瘋?李白杜甫都嗜酒如命,這裏姑且拿那李白來陪襯了。李白除了瘋醉狂詩之外,無論是喝酒的年頭喝酒的總量喝酒的對象喝酒的方法,甚至飲酒詩的數量,都不能與白居易相比。可以這麽說,李太白醉放肆,白居易醉節製。李太白為消愁喝酒,所以可能不常常喝。白居易為享樂喝酒,所以幾乎天天都喝。白居易晚年在《醉吟先生傳》中自述,“性嗜酒,耽琴,淫詩”,常常“酒既酣,乃自援琴”,而且“若歡甚,又命小妓歌《楊柳枝》新詞十數章”。“如此者凡十年,其間日賦詩約千餘首,日釀酒約數百斛。”白居易除了與朋友和家妓飲酒作樂之外,常常在在外麵與朋友狎妓宴樂。很多人隻知道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不知道他還自好醉吟先生。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其實世人能夠讀到李太白的飲酒詩其實不多,但是有很多精品。除了《將進酒》,《行路難》之外,還有《江上吟》,《少年行》等等,都是極佳作品。而白居易的飲酒詩,據宋代方勺在《泊宅編》中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言飲酒者九百首”。世人能夠讀到的白居易飲酒詩太多了,但是幾乎沒有什麽精品。有一首《長安道》還不錯。“花枝缺處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勸我急行樂,自古朱顏不再來”。寫的無非就是妓館美人,飲酒行樂。
飲酒做詩和狎妓作樂,是白居易曠達人生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支柱。如果說白居易喝酒隻是隨俗,那麽白居易狎妓就是媚俗了。不可否認白居易比同時代的很多詩人更多關心婦女,比如他在《婦人苦》說:“須知婦人苦,從此莫相輕。”他的詩描寫過貧苦農婦,悲慘宮女,落魄妓女,對她們的地位和命運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但是說到妓女這一個特殊群體,白居易顯得不夠清白。且不說官場應酬不能免俗,就單說個人生活要有私德。先說官妓商玲瓏的遭遇。宋人軼事小說《唐語林》和一些古籍記載,一則中國曆史上最令人唏噓的三角戀愛軼事流傳至今。簡單地說,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有官妓商玲瓏、謝好好者,巧與應對和善歌舞。元稹在越州聞之,厚幣來邀玲瓏,白遂遣去,使盡歌所唱之曲。”人們都認為元稹插足,白居易不悅。元稹送歸玲瓏時,特意寫一首《送玲瓏歸》。既想自證清白,又想高唱友情。幾年後白居易調離杭州時,居然吊銷了玲瓏官妓的工作室營業執照。玲瓏轉而投靠元稹,後來也被元稹離棄了。白居易和元稹這一對狐朋狗友與另外一位女藝人薛濤,也有一段緋聞。這薛濤被稱為 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被元稹始亂終棄。白居易也曾寫一首《與薛濤》詩,人們以為此詩頗堪玩味。白居易對薛濤既有輕侮之意,又有垂涎之圖。至於白居易如何對待家妓,因為無聊,就簡單提一下吧。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期間常常與朋友幽會平康裏,混到三十七歲才婚。白居易大約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就開始買家妓。他做了很多有關家妓的詩,內容有點令人咂舌。比如在《有感三首》中說:“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抱怨小妓女不好調教。他在《追歡偶作》中自述,十年換了三次家妓。這些詩看不出來他關心婦女的命運,聽起來有一點恬不知恥。從這些狎妓詩與那些飲酒詩,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白居易的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曾經被人視為先進的現實主義詩論。我並非這方麵的專家,隻想談一點個人感覺。白居易論詩,除 《與元九書》之外,還有《新樂府序》。總的來說,白居易並沒有想要形成某一個文學觀,即使曾經有過某些主張,也沒有一以貫之。所以這裏要說其三,白居易隨性的文學觀。白居易的文學創作可以說也是隨性和隨便,至少在題材方麵沒有刻意追求。清初文學家田雯說:白樂天“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到語”。王士禛說白居易絕句,“作眼前景語,卻往往入妙。”我認為他們的話,也可以理解為白居易整個寫作態度。事實上,“眼前事為見到語”,就是看到什麽就寫什麽。哪有什麽新樂府運動,隻是後人的對某種現象的概括,其實白居易,元稹,還有李紳這些人都隻是關注當前,沒有堅持多久。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倡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這種出於為君王服務的理論,曾經被人詬病。除了早期之外,白居易後來也很少寫諷諭詩,代之以閑適詩和感傷詩。白居易詩歌總量具體有多少,迄今沒有標準答案。有說三千八,有說三千左右,為唐代詩人之冠。說實話,那個時代能夠認識三千字的人可能都不多,怎麽有人能夠留下三千多首詩。萬魚侯讀杜牧的時候,欽佩他的焚詩之舉。自然在讀白居易的時候,不解他的作品之濫。白居易早年白發,所以他寫了很多的照鏡詩與白頭詩。後人對於白居易詩作重複現象,多有不悅。明朝王世貞說“白古詩,晚歲重複什而七八。” 清人葉燮說:“白居易詩,傳為老嫗可曉,餘謂此言亦未盡然。今觀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蘇軾謂其局於淺切,又不能變風操,故讀之易厭。”早在北宋時,魏泰就指出白居易的詩 “格製不高,局於淺切;又不能更風操,雖百篇之意,隻如一篇,故使人讀而易厭也。” 照著這個標準,白居易的詩留下幾百首就可以了。至於詩的內容,蘇東坡在《祭柳子玉文》中說:“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南宋文學家張擴也說過元輕白俗。輕與俗的意思就是輕薄與粗俗,輕浮與豔俗。王世貞還說:“白又時時頌李頎渭水自清涇至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欲模擬之而不可得。徐凝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極是惡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風雅不複論矣,張打油、胡釘鉸,此老便是作俑。”作詩隻求老嫗能解,不具風雅,那就會失之粗俗。我非常讚同王世貞的觀點,白居易有很多粗俗不堪的詩篇就如同打油詩一般。
把白居易那些粗俗詩篇界定為打油詩,並無不妥。王世貞把白居易視為打油詩的始作俑者,並非毫無依據。白居易的很多粗俗詩篇,的確令人讀而易厭。白居易在《詩解》中寫道:“新篇日日成,不是愛聲名。舊句時時改,無妨悅性情。” 白居易做詩確實求多,但是並未見得求精。白居易的諷諭詩其實不多,閑適詩卻是太多了。白居易說,年過七十之後,“百事盡除去,尚餘酒與詩。興來吟一篇,吟罷酒一卮”。在《白氏長慶集》中,尤其以飲酒和醉酒題材占比最多。方勺在《泊宅編》中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言飲酒者九百首”。比如《勸酒十四首》中,有《何處難忘酒七首》和《不如來飲酒七首》。這些打油詩一樣的東西,精品不多。僅有一首《 問劉十九》,倒是頗有小地主情調。從唐朝至今,廣為傳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壚。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寫友情和戀情的詩也很多,正如白居易自己在《憶元九》中所說,“近來文卷裏,半是憶君詩。” 白居易除了有幾十首詩寫給元稹之外,有近一百首詩寫給劉禹錫。這一類詩的質量大都不佳。比如《晚春酒醒尋夢得》:“料合同惆悵,花殘酒亦殘。醉心忘老易,醒眼別春難。獨出雖慵懶,相逢定喜歡。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這首詩涉及到酒友妓,是白居易詩的三大題材。詩中的小蠻是白居易最鍾愛的家妓。在白居易詩集中,妓女題材的詩篇也很多,估計有八十多首。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宋蓉塘詩話譏白太傅在杭州憶妓詩多於憶民詩”。其中有一些是飲酒狎妓混合題材,比如《嚐酒聽歌招客》“一甕香醪新插芻,雙鬟小妓薄能謳。”更有不少低俗的狎妓詩。比如一首《代謝好妓答崔員外》,寫友人狎妓。“青娥小謝娘,白發老崔郎。謾愛胸前雪,其如頭上霜。”這四句如此豔俗直白,還不如民間打油詩《戲贈張先》那樣含蓄有趣。“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同樣寫老夫少女題材,這一首民間打油詩就比白居易的詩好多了。
對於白居易的詩,曆代以來都是褒遠多於貶。南宋朝文學家樓鑰說:“香山居士之詩,愛之者眾,亦有輕之者。”現在也還有人聚焦於白居易的某些弊端,既非有意抹黑,也非嘩眾取寵,而是想更加全麵理解這一位大詩人。我本人喜歡打油詩,從打油詩的角度讀白居易,其意不在貶低前賢的偉大成就,而是有意抬高打油詩的文學地位。
二零二五年十月五日
附記寫作過程
前賢佳作古來抄,漁夫有閑學風騷。草擬題目在今朝,引玉之磚網上拋。十月一日初記
前賢佳作古來抄,漁夫又閑學風騷。起草初稿在今朝,引玉之磚繼續拋。已經百三人氣高,恐有賢言笑草包。十月二日再記
前賢佳作古來抄,漁夫再閑學風騷。修改初稿在今朝,引玉之磚接著拋。二百人氣不算高,疑有賢言笑草包。待到三百我自飄,為要殺青定抄刀。十月三日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