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佳85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正文

Marcus的情感生活

(2025-09-02 08:04:16) 下一個

最近在Netflix上追到好劇,拿來和大家分享。“Love Life”(情感生活),共兩季。原來是衝著Anna Kendrick去的,見下麵劇照,曾經看過她的“Woman of the Hour”(當選女郎),講一名懷揣演藝夢的年輕女演員參加電視相親節目,卻意外選中真實生活中的變態連環殺手,但憑直覺拒絕赴約,避開厄運的故事。女主的小清新和沉著冷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就點進去了。卻不料,我這個做事一向毛毛糙糙的人(除了工作),戳的是Default的第二季,所以看了兩集,不明白女主為何還不出現,卻從頭演到底都是這張臉(見第二張圖)。所以呢,這部劇我是從第二季“Marcus的情感生活”開始看起的。所幸,故事和演員都出乎意料地好,所以幹脆將錯就錯看到底。

 

 

之所以將“love life”翻成情感生活,而非愛情生活,是因為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男主為追求真愛而一路折騰付出的感情和精力。故事跨越6年,從2016年一直到2021年的Covid中期,講黑人中產屌絲Marcus在情感的漩渦中掙紮沉浮,時而隨波逐流,時而放浪形骸,最後和真愛終成善果的故事。劇情耐看是因為涉及了美國當代年輕人(40歲之前)感情生活的普遍問題和困惑:少數族裔的身份與歸屬;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帶來的缺憾和心理問題;由Tinder文化(交友軟件的流行)進化而來的快節奏、高淘汰型快餐感情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感情生活壓力和對婚姻恐懼迷惘以及通向其之漫漫長路。

Marcus是曼哈頓一家出版社的圖書編輯(Book Editor),負責挑選、修改和出版書籍。撇去膚色不談,他就是那種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屌絲,工作體麵,算不上上層精英,但也穩定。在平庸的生活中和在與白人妻子的七年婚姻之癢裏,一顆騷動的心裏小九九也不少。故事開頭,他在Darby(第一季的女主,由Anna Kendrick扮演)的婚禮上,邂逅了Mia,一位身材高挑,時尚又簡約,眼裏帶笑卻又有著洞穿人心犀利眼神的很不一樣的黑人女孩。她說話反應敏捷,機鋒十足,絕對讓在平庸生活中有點不甘的Marcus有一種棋逢對手,惺惺相惜的蠢蠢欲動。故事就由此展開,Mia撕破了Marcus的婚姻裂痕,像磁場一樣把他從安穩而無感的七年婚姻中拉出來。然而,Mia又充滿了神秘感,她像一條主線,貫穿全劇,卻又來去匆匆,她是Marcus腦中時刻揮之不去的影像。

 

Marcus因為和Mia精神出軌的調情短信被妻子發現,婚姻破裂,從此,Marcus開始了在女人堆裏的漂泊。在最初離婚帶來的混亂和尷尬過去後,Marcus展開了和不同女人 的約會和同居。他試圖展示自己,但卻總是弄巧成拙;他到處約炮,想用新歡證明自己“還行”,其實是在維護一個失婚男性的脆弱自尊;原以為離婚後和Mia可以名正言順,卻被拒之門外,和Mia虛幻中的爭鋒,是他在感情地圖上亂描,左衝右突卻找不到出口的原因。

Marcus回密西根參加父母的紀念日,與舊情人重逢,他刻意扮演“紐約酷男”,卻被旁白拆穿其虛偽的表演隻是偽裝成他心中想被Mia看到的樣子。Marcus與劇作家Ola的快速進展和同居,卻因一次與Mia的偶遇而遭遇滑鐵盧。Ola是Marcus條件正確的伴侶,圖書編輯和劇作家,聽上去像天作之合,如凹和凸一樣完美匹配,但他的身體背叛了思想,沒有Mia,他甚至硬不起來。Marcus和年長的白女Becca的玩票式關係,則因Becca的意外懷孕,而陷入情感綁定的困境,讓Marcus在承擔和逃避之間來回晃,還好Becca流產了。這些情感碰撞讓Marcus看清,除了Mia,他無法和其他女人真心連接。而這時Mia又回到Marcus的生活中。他們的每次見麵都像校準儀,把他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和恐懼照得更加清楚。

Mia用我們中國話說,就是個綠茶婊,她把Marcus拉近又推開,把Marcus折磨得失魂落魄。但其實她自己也有問題,她的母親是個bipolar(情感雙向症患者),在Mia小時候就和不負責任的父親離婚。成長的陰影和父親的缺失,讓Mia對男人沒有信任感,她不是在折磨Marcus,而是在自我保護和自我毀滅的交錯中折磨自己。而當Marcus理解了Mia的親密恐懼來源後,想要承接和幫助,卻方法拙劣,反而把Mia推得更遠。

Marcus的最低穀是在和Mia分手後,好朋友帶他去森林露營療傷,卻意外得知好友和自己的前妻Emily訂婚了,他的情緒失控,嗑了蘑菇迷幻藥在森林裏迷路。他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來的跌跌撞撞,原來傷人又傷己,也把自己逼到了牆角。無路可逃中,他撥通了Mia的手機號。。。

故事原該在這裏,Marcus的最低潮時,就此打住,可以留給觀眾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但編劇和導演卻讓Marcus和Mia終於在一起,Marcus因寫出自己的感情經曆而成名,他們生了孩子也搬進了大公寓。Happy Ending,卻是我不喜歡的,有點流俗了。

但總體來說,我還是蠻喜歡這個劇集的。尤其是Marcus這個人物。LD搞不懂,我為什麽每天晚上追劇到深夜,就為了這個長得有點對不起觀眾的黑人小哥。其實劇集的對話和旁白精彩,內容也緊湊,老是抓住觀眾的心想看Marcus下一集能出什麽幺蛾子。我喜歡Marcus還因為他這個角色的 典型性和非典型性。

Marcus的典型性:美國單身漢,中產階級屌絲,生活穩定而平庸。表麵體麵,內心卻很loser。感情生活混亂,一夜情、約炮、短暫同居,常常用不斷地換新伴侶來填補內心空虛。這些都很有代入感,超越種族和膚色。美國超市Trader Joe's 被稱為美國屌絲店,把Marcus放進Trader Joe's的購物客流中,你很可能就找不到他了:)

Marcus的非典型性:在黑人形象的塑造上,導演刻意顛覆了我們的刻板印象。Marcus是出版社編輯,屬於知識文化產業的白領,不是我們在影視裏常見的貧窮+邊緣職業的陳規定型。Marcus的父母是大學教授,姐姐是成功的律師。Marcus的朋友Yogi是一個顧家好男人,書店老板Kian寫出了暢銷小說。Marcus的整個社交圈溫暖而正麵,沒有任何“不穩定”因素。

我不知道Marcus的非典型性是否實際上就是典型性,隻是我們平時被影視劇中的黑人形象洗腦了?又或許,這種非典型性形象的呈現是為了表示一種政治正確?因為劇中有一段是寫Marcus在新冠期間和他的白人老板的在一頓激烈爭吵後,憤而辭職。原因是他感到作為公司裏唯一的黑人編輯,自己的能力和創意從未被真正重視,長期以來隻是充當一名執行機器;而當老板在“黑命貴”運動席卷整個紐約城的風頭上,留下了他的職位而炒掉其他員工,已示自己政治正確時,更讓Marcus感覺到被欺騙和利用。所以Marcus最後的逆襲成功,寫書成名,被我理解為是導演要表現黑命貴政治風向正確的一種刻意而為罷了。

還有其它的一些吐槽點,和劇本身無關,我覺得是現在歐美影視劇的通病:一定要有黑白配和同性戀。如Marcus的原配和後來亂搞的Becca都是白人;Marcus的姐姐Yogi是名女同。感覺這樣的頻率在歐美劇中是差不多1:3。試問現實生活中有1:3的同性戀比率嗎?瞎扯。

如果有空的話,我還會聊聊第一季“Darby的情感世界”,目前還在追呢!這部劇我還是給它打五分,在爛劇好劇也差不多1:3的Netflix,這部劇集還是蠻有深度值得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娜佳8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謬讚!真挺好看的,每季10集,很快就追完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共二季,一季幾集?娜佳的劇評也寫得這麽精湛,我也準備去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