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的時光書

一百張麵孔背後藏著一個真心真意的作家夢
正文

《紅樓夢長》寶黛愛情的真正結局

(2025-07-13 22:57:06) 下一個

《紅樓夢》傳世至今最大冤案,恐怕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結局——“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在這一點上,我們讀的程高本續書、看的電視劇都是假的。1987王扶林版和2020李少紅版執迷於這一幕的戲劇性而大做文章,賺足了十億國人的眼淚,助長了這個情節的傳播,以至於這個對原作的嚴重誤讀與原則性偏離流傳太久、影響太甚,曹公之靈恐怕要怪我們當今讀書人無能——紅學曹學千千萬萬有誌有才的學者們前赴後繼,卻至今未能讓天下人明白他的原意。

一、“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是續書對原著的篡改

程高本續書之假,確鑿無疑。上個世紀以來眾多細心、耐心的紅學家們基於文本的推理、引史具典的考證,再加上一批近現代學者們另辟蹊徑、用統計學方法進行語言計量研究得出的“曹高異筆”的結果(殷企平、劉緒源、Andrew Schonebaum等等;因為與本人工作專業有關,將來寫個小文總結一下這方麵的成果),續書之假已是定論。

因為續書之假如此鐵證如山,“打假”便成了紅學家、愛好者們樂此不疲、孜孜以求的話題。我也不能免俗。今天來打的假正是續書中這段完全違背曹雪芹原意的、篡改過的寶黛愛情結局。

程高本對這個結局的篡改是有重要原因的。究竟他們是遵循了自己所搜集到的手抄本,還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銷量而炮製出廉價賣點,涉及到考證學,將來另寫一篇。此處按下不表,僅討論寶黛愛情真正的結局是什麽。

二、曹雪芹對寶玉婚姻的設定

曹雪芹是個天才小說家,僅敘事邏輯這一項,他對每個主要人物都有一套獨特而完整的立意、鋪排、分層皴染、立體構建,無論這個人物身上發生怎樣的矛盾、曲折、甚至當時看似荒唐的情節,其實都是從他的整體構思出發而進行的演繹。

這也是為什麽我常常覺得,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就像他在湖麵扔下的一顆石子兒,之後的百餘回就是那石子兒一圈兒一圈兒蕩出去的波紋,從細處看,每一層波紋動蕩不定、因勢而生,從遠處看,則脈絡清晰、互為呼應。

因此,曹雪芹對寶、黛、釵的婚姻有個一以貫之的脈絡,也曾投下一顆石子兒。隻是這顆石子兒藏在一篇浩瀚巨著裏,難以尋覓,以至於我們將書本讀了幾多遍、從它旁邊經過無數次,也未識它的真麵目。直至某天,我終於停下腳步,拾起了這顆石子兒,細細地、用心打量、與它對話、而後解了它的真意時,那份心情,也隻能用”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形容了。

這顆石子兒,就是第三十六回,寶玉在夢中喊出的那句話”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麽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寶玉這句夢話,是他潛意識中對第二十八回開始出現的金玉之說進行的回應。在那一回,“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這所謂來自和尚的金玉之說,其實源自薛姨媽,聽眾最初是王夫人、寶釵、和薛蟠,後來黛玉、寶玉、乃至闔府皆知。

寶玉這句夢話我不知讀過多少遍,每次都不曾停留,總覺得隻是一句夢話而已,寶玉的這個意思也沒什麽新奇。直到讀多了,讀到某天,我終於能自然而然地把書名這個“夢”字撚成一股線,把書中所有的夢都串成了一串兒——甄士隱和賈寶玉的太虛幻境之夢,秦氏家計長策之夢,甄、賈寶玉初次相見之夢——才發現這些夢,都是書中之大立意、大關鍵。

夢,在曹雪芹手中已化作生花妙筆,上演的都是比現實更真的真。

寶玉的這句夢話,有好幾層真意在裏頭,我原來一直在粗心錯過。

第一層意思,和尚道士指的是誰?和尚道士是小說中的”上帝視角“,在開篇第一回,和尚把無才補天的棄石變成美玉形狀,以方便攜帶它去和賈寶玉一起投胎。整部書,隻有這和尚道士知道,賈寶玉夾帶來世間的這個不是玉,隻是一塊石頭而已。賈,假也。

第二層意思,和尚道士的話到底信不信得?“上帝視角”的和尚道士不打誑語,絕不會明知賈寶玉這塊是石頭還去哄騙人家寶姑娘的金。這麽一來,兩相矛盾,如何開解?

很多人猜想薛姨媽撒謊、借金玉之說為寶貝女兒嫁入豪門而打下理論基礎。可這猜想不但高估了薛姨媽的智商和膽量,而且不通之處在於,薛姨媽完全可以撒一個更令人信服的謊,例如去燒香拜佛抽簽抽到的、榮國公給張道士托夢說的(《圍觀賈母為寶玉納妾》一文中已提過,張道士是王夫人一黨)等等,何必拿一個眾人眼中不知從哪裏流浪來的、沒有背景和信譽的和尚來做幌子?所以我覺得薛姨媽說的多半是真。“上帝視角”的一僧一道中,和尚是專門來度化女性人物的,這一點也對得上。

更合理的推斷是,金玉姻緣說,確實來自那“上帝視角”的和尚,隻是和尚口中的玉,並不是“假”寶玉。

那麽和尚口中的“真“玉在哪兒呢?答案隻有一個。熟讀脂批的人都知道,後30回中有“甄寶玉送玉”的情節,和尚口中的玉,是指甄寶玉的玉。甄,真也。

那麽甄寶玉何時來送玉?賈寶玉的石頭背後刻著三行字,“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續書對此完全忽略,簡直是把曹公關於寶玉最最重要的故事大綱扔到一邊,自起爐灶另開張,難怪把張愛玲氣得連歎“可恨”;將來另寫一篇討伐這個假)。

“一除邪祟”在第二十五回已經寫過了,那麽“二療冤疾”便是甄寶玉送玉的時候,而這個把賈寶玉打到生死彌留之際的“冤疾”也隻有一種可能,就是賈家被抄、自己入獄(脂批言後文有“獄神廟慰寶玉”一回)、獄中病倒(清代抄家的程序是,官兵忽至,清空全宅上下老小,男女隔離關押,徹搜房屋、甚至挖地三尺,搜查往往曆時多日,搜完後交皇上審查後才視罪證輕重發落)。

和尚道士的話是要信的,但正如曹雪芹和脂批一再提醒我們的,風月鑒不要照正麵,讀紅樓不要隻讀表麵,這和尚道士口中的玉,根本不是賈、薛兩府眾人所理解的玉。

第三層意思,“什麽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指的是賈寶玉這塊石頭隻有木石姻緣的份定,甄寶玉送玉之後才有了金玉姻緣,但那金玉姻緣跟我們的石兄實際上沒有什麽關係。這也是賈寶玉“三知禍福”、徹悟之後撒手而去的根源。很多人為寶釵無端被棄、守“活寡”而責備寶玉無情,實際上是沒有讀到這一層意思。

三、若黛玉未逝,木石姻緣仍在

黛玉病逝應該是在賈家被抄、拘禁審查時發生的,地點較大可能性是大觀園——賈母是榮國公之妻,且已年邁,牢獄恐致滅頂之災,因此官府應該不至於將她拘走,而是將她和黛玉姐妹們一起看守在大觀園。當然因為沒有證據,這也隻是推論,不是定論。曹公若是“狠心”一點,也不是不可能寫成黛玉被官府羈押,不久便病逝(情形之慘狀可與晴雯被攆回家後對照讀)。

作者其實早在第三十七回,已借探春之口為我們描畫了大禍忽至、二玉分離之後,黛玉的煎熬,也暗示了她日日以淚洗麵、最終淚盡而亡的結局:“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

黛玉之逝,一如瀟湘妃子。

她是為愛而來,也是為愛而去。她是還淚而來,終究淚盡而去。《紅樓夢》原本的最後一回,警幻仙姑的情榜上,“黛玉情情”(第十九回脂批)四字,道盡她的一生,愛得是那麽至純、至真、至情、至美,天上無二,世間難尋。

她若未逝,木石姻緣怎麽可能會被任何東西取代。

再看標題,想起億萬人腦海中那個被強行植入的“焚稿斷癡情”、直著嗓子喊“你好”的“假”黛玉,我心真的是苦澀不堪、感憤難平。

曾讀過《紅樓夢》全本的、曹雪芹的生前好友富查明義,曾有《題紅樓夢》詩二十首,其中一首是: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詩中第一句,指明葬花詞其實是黛玉之讖,是其病夭的詩意化寫照。這句詩或可以幫我們重新解讀葬花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李白“白發三千丈”版的誇張修辭,刻畫的是賈家上下被審訊時官兵們的猙獰麵目。“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渠溝”,指的是黛玉終究還是落得了一個“潔去”,而未被官兵欺淩褻瀆或像巧姐、妙玉般被賣身為奴。“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暗示黛玉也許被草草收埋,並無親近家人妥帖收殮。而“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已傾?”便是瀟湘館蕭瑟敗落、無人居住的景象。

詩中第二句,這所謂紅絲,便是指薛姨媽口中那條月下老人的紅線。這一句也是寶玉的哀哭悲泣之問:我要從哪裏去找一縷返魂香,喚起沉病的你,與你攜手、再續我們的木石前盟?

四、曹雪芹原作的真正結局

《紅樓夢》完結版曾經存在過,而且是108回。這是包括周汝昌、劉心武、胡文彬等很多紅學家的共識,證據累累。例如,殘稿校訂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共78回(缺64、67回),而脂批又曾(傲嬌地)說你們沒見到後30回中“薛寶釵藉詞含諷諫 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的一回,哪裏體會得到第21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空穀傳聲的秒中之妙!原文如下:

“第二十一回 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此回「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 璉」,後文「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

拋開我們對脂硯齋讀完全本的“羨慕嫉妒恨”,隻做數學題,78+30=108,確實是沒什麽可爭論的了(至於為何後30回與前80回中的兩回一起”佚失“,將來另寫一篇細說)。

那麽這108回的原作中,結局到底如何?

脂硯齋似乎早已深知後30回已無處可尋,而第五回中的判詞又太抽象,於是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迷你的、完結版《紅樓夢》。如果沒有這段脂批,IQ200也不可能猜得出這些謎底。

在第十八回,元妃省親點戲一段,脂批認認真真地寫下了:

“第一出《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出《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緣》;【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出《離魂》。【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 大關鍵。】”

全書結局在這個排列好的順序裏呼之欲出。

第一出 賈家之敗;賈家之敗在前80回已經鋪墊備至。寧榮二公的爵位是逐代遞減,到了寶玉已是一介白衣,全家上下入不敷出,全靠賈母的梯己在支撐,一如現實中曹家被抄後暴露出來的窮苦之狀:抄出來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幾千兩銀子的當票。

第二出 元妃之死;前80回後不久元妃逝。而後或因失去靠山、或因元妃的連累,賈家被抄。

第三出 甄寶玉送玉;寶玉含冤入獄,在獄中大病、奄奄一息,甄寶玉來送玉,得以度過人生中第二次生死劫。

第四出 黛玉死;抄家之難塵埃落定後,寶玉無罪開釋。回到大觀園時,伊人已逝,花魂已去。

明白了這個結局,也就明白了為何在第七十八回,也就是曹雪芹傳世殘稿的倒數第二回,寶玉脫口而出念了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而黛玉倏然變色、似聞讖語。

那句話,原來是二人訣別之語。

也就明白了為何脂批一再提醒我們認真讀“芙蓉女兒誄”,說名為晴雯,實祭黛玉也。

那篇誄文,原來是神瑛侍者和他的石頭的封筆之作。

>>>>>>> 更多內容,前往我的《紅樓夢長》合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莉莉安的時光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窗青山' 的評論 : 說的真好
一窗青山 回複 悄悄話 黛玉臨終恨寶玉之說是全不知情為何物的人所為,奇緣豈如凡人,隻在朝朝暮暮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