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的時光書

一百張麵孔背後藏著一個真心真意的作家夢
正文

《紅樓夢長》寶玉為何夢中喊出秦可卿小名

(2025-07-18 21:07:25) 下一個
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形象地描述了古代貴族婦女因極少外出社交而容貌、姓名、品格等不被外人所知的文化傳統。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黛玉和探春得知寶玉把她們的詩抄給外人看後,齊聲斥責:“你真真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 更說明賈府中對子女的禮教約束麵麵俱到,遵循著“內字不出,外字不入”的古訓。
正是因為這些禮教傳統,本文的主角,賈蓉之妻秦氏,原有個童年小名“可兒”(第八回),但在嫁入賈家後從未使用,以至於“這裏沒人知道”(第五回,秦氏內心獨白)。奇怪的是,第五回,寶玉偶然在她房內午睡,夢中卻連喊“可卿”,秦氏在門外聽見,內心納罕卻又無法詢問。
更令讀書人費解的是,醒來後的寶玉卻似乎並不知道這是秦氏小名。
檢索全書,“秦可卿”三字隻出現過一次,而且隻為回目中的對仗需要(“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第十三回回目),也就是說,全書正文以及賈府上下(隻一人除外,後文有推測)隻知有秦氏,不知有可卿。
曠世奇才曹雪芹在此處所用的文學手法,近兩個世紀之後才有了正式名字,叫做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所以也不能怪這二百多年來,讀書人因實在無法解釋這段情節的邏輯性,從而生出來無數聯想。其中最奇特的一個是,很多人覺得秦氏因怕吵醒寶玉而站在廊上吩咐丫頭們“看著貓兒狗兒打架”這句話中的“打架”二字“耐人尋味”,從而猜想秦氏當時正在房內與寶玉不清不白。
真的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在書中讀到的隻是自己想讀到的。
如果這樣用字麵意思去讀《紅樓夢》這樣一部鴻篇巨製,真的是歐麗娟老師所說的買櫝還珠——明珠仍是明珠,讀書人卻入寶山而空手歸,自誤了。
但願諸位看官和我一樣,不怕讀書,不甘自誤。請耐下心來,跟我一起去書中去尋真相。
一、寶玉與秦氏之間清白無暇
秦氏與寶玉有染的不合理性實在太多,以下僅列三條:
首先,寶玉是賈母的“命根子”,養護得比賈家小姐們還金貴,更加上受人嫉恨(例如第二十五回賈環“見相離甚近,便要用熱油燙瞎他的眼睛”),保安護衛是第一等要緊事。因而,寶玉走到哪裏身邊都是左擁右簇,睡覺時有丫鬟們守護(第五回),起床時不但有眾人端茶遞水,連腰帶都不自己係(第六回),根本不可能有與秦氏獨處的機會。
其次,第五回時寶玉年幼,尚“在孩提之間”,“與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臥”,第七回多處情節顯示寶玉仍處於與嫂嫂們(尤氏、鳳姐)手拉手的年齡。更有鳳姐見到與寶玉同歲的秦鍾時,不但誇他長得好,而且一把拉到身邊坐下,毫無男女之別,明明白白表示寶玉和秦鍾當時還是“無性別之分的”孩子。
再次,在寶玉奶媽質疑寶玉去侄媳婦(秦氏)房中睡午覺是否妥當的時候,秦氏輕鬆帶笑的語氣明明白白表示她視寶玉為幼童,直言他長得比她幼弟秦鍾還低半頭。秦氏的真正戀情對象是賈珍,時年三四十歲的賈珍與十來歲的幼童寶玉年齡跨度太大,不合心理學邏輯。
二、寶玉睡夢中喊出“可卿”的現實原因
秦氏的小名是“可兒”(第八回),寶玉夢中所喚的是“可卿”,這一字之差說明寶玉大概率不是直接從秦氏口中聽說,側麵證明二人無染。
夢境區別於現實,卻確有可能是現實的投射。一個合理推斷是,寶玉可能確實從他人口中聽到過這個名字,而能將秦氏喚作“可卿”這一滿含愛意的昵稱的人最大概率是賈珍。二人之蜜語具體何種情況下被這個小孩聽了去,不敢妄測,但是從第十九回寶玉獨自從寧府會芳園的戲台下偷溜出二門外、在掛著美人圖的小書房裏撞見茗煙與萬兒的“警幻所訓之事”,我們還是可以揣摩出寧國府這亂象叢生的重簾疊賬中,二人確實有私會時被寶玉偷聽了去這種可能性的。加之後文中有提到,榮府玉子輩進寧府內房如進自己家、是不等婆子們通報的(第六十四回),而寶玉是個偷聽慣犯,在書中證據累累,將來有空兒了再寫這一層。
三、寶玉夢中的“可卿”到底指誰
在那魔幻現實主義的第五回,在秦氏睡房的《海棠春睡圖》下,小小的寶玉隻是做了一場春夢而已,而夢中那個深情繾綣的“可卿”,是寶玉初戀/暗戀的性幻想女神。
那麽夢中的“可卿”,真的隻是現實中秦氏的投影嗎?
歐麗娟老師在公開課中詳細解釋過曹雪芹在這一回中的精彩紛呈的寫作技巧,請看官們自去學習。此處隻寫自己一點粗淺的理解。
在我看來,寶玉夢中的“可卿”,至少是三個人的投影,但主角不是秦氏。
“近在眼前”、表層意識中,是秦氏。
寶玉進入睡房的時候聞到的香氣、對房間中平常擺件的性聯想、以至於夢中的繾綣,都是再真實不過的、情竇初開小男孩的性聯想。此處我用““近在眼前”,是代表這是寶玉淺層的心理活動,通俗點就是進入秦氏睡房、又見秦氏親手鋪設寢具,心中一動,有了“邪念”。秦氏作為侄子輩,在眾多丫鬟婆子麵前親自做這些工作完全是出於尊重、愛護這位”人中龍鳳“、老太太的“命根子”,哪裏知道這個看似天真的小男孩一瞬間初解人事。
“遠在天邊”、深層意識、甚至是潛意識中,是寶釵和黛玉。
在夢中,寶玉初見“可卿”,第一句心理描寫便是:“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
也許因為所學尚淺,在我所聽過所有講座、讀過所有紅學解讀裏,這句話都是被解讀為用來描寫秦氏其人兼具釵黛之美、絕代芳華,但個人覺得這種解讀還是流於表麵、“買櫝還珠”了。
警幻仙姑口中這位“乳名兼美、字可卿者“,依我看來,名為秦氏,實為釵黛。或者說,秦氏隻是一個載體,承載著寶玉對釵黛二人生平第一次萌發的愛戀之心。隻是寶玉年紀尚小、家教甚嚴,在現實世界中想都不敢去想、甚至主觀意識裏不可能想得到這樣的一份情愫。
這樣一份朦朦朧朧、無法言說、卻在潛意識中糾葛纏綿的愛念,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筆之下,幻化入夢,將來又幻夢成真,揭開了那個貫穿全書、生死纏綿的愛情故事的序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