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ARTINI

希望感動別人就先感動自己
個人資料
DUMARTIN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清明與寒食

(2007-04-04 00:04:51) 下一個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日掃墓。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一個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現在成了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
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 “ 歲時百問 ” 的說法: “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所以 “ 清明 ” 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踏青、郊遊、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前後,種瓜種 豆 ” 。“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 的農諺。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 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韶定寒食掃墓為當時 “ 五禮 ”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 “ 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 ” ( 柳宗元 《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 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 春秋戰國 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隻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麵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隻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隻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 山西 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麵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麽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麵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 “ 介山 ” ,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隻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 “ 悲哉足下。 ” “ 足下 ” 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隻見那棵老柳樹死樹複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複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複活的老柳樹賜名為 “ 清明柳 ” ,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 “ 之推燕 ”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不生火做飯,隻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隻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網絡資源,杜馬編輯整理)



另附:祭奠錄---眼底清淚,訴無盡思念。。。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4&postID=425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