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文心

語言、文化、思想、藝術
個人資料
正文

駱賓王《在獄詠蟬·序》詳注

(2025-09-01 22:02:11) 下一個

【原文】

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嚐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資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雲爾。

 

【原文+注釋】

禁所監獄禁垣垣:圍牆。禁垣:監獄的圍牆西,是是:指示代詞。這裏指“禁垣的西麵”,後麵省略了係詞“乃"法廳事廳事:公堂。法廳事:審理案件的公堂也。有古槐數株焉焉:(在)那裏雖生意可知雖:即使。生意:生機、生氣。可知:可以知道,可以想像,同殷仲文之古樹殷仲文:東晉人,桓玄姊夫,文名聞於天下;桓玄篡位時任侍中,領左衛將軍。桓玄失敗後,殷仲文被貶為東陽太守,常悶悶不樂,看著庭中古槐說”此樹婆娑,生意盡矣!“(這樹(看起來)茂盛,但已經沒有生命力了 -- 暗指自己已經衰朽了),而聽訟聽訟: 審理訴訟案件斯在斯: 指示代詞,意為“此”、“這個地方”,指代前文“餘禁所禁垣西”的處所。斯在: 倒裝結構;賓語“斯”被前置於動詞“在”以表示強調。,即周召伯之甘棠周召伯之甘棠: 典出《詩經·召南·甘棠》。周召伯即周召公,周代初期的賢人,周成王的叔父,召國的始祖。據《魯詩說》對《詩經·召南·甘棠》的注釋: 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 就是說召公出巡時,為了不擾民,就在甘棠樹下辦公、 審理訴訟案件。每至夕照夕照: 夕陽低: 指夕陽低沉陰: 幽暗;昏暗。形容詞作補語描繪“夕陽低沉”的結果,秋蟬疏疏: 與密相反引: 本義為拉弓,引申義為拉長,這裏的意思是發出悠長的鳴聲,發聲幽息息: 呼吸。幽息:微弱的呼吸。這裏“幽息”用來描繪秋蟬的鳴叫氣若遊絲、仿佛難以為繼,有有: 通“又”,更加。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作。切: 深切、悲切嚐: 曾經有切嚐聞: 比過去聽見的更加悲切;豈豈: 疑問副詞,表示反問或推測,相當於“難道”或“也許”人: 指作者自己心異於曩時曩時: 從前,將將: 疑問副詞,表示推測,相當於“或許”、“還是”。 例如《楚辭·卜居》: 寧與黃鵠比翼乎?與雞鶩爭食乎?蟲響蟲響: 指蟬鳴悲於前聽前聽: 同“嚐聞”?嗟乎!聲以以: 使、令。例如《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九》: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宜可聽許動容動容: 本義為搖擺,例如屈原《九章·抽思》: 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引申義為感動, 例如《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東平憲王蒼》: 乃閱陰太後舊時器服,愴然動容,德以象賢象:效法。象賢: 效法有德行的先賢。例如劉禹錫《蜀先主廟》: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故潔其身也,稟稟: 承受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仙都: 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於指仙人羽化羽化: 本義為昆蟲蛹化為成蟲,引申為得道成仙之靈姿。候時時: 季度;季節而來,順陰陽之數數: (客觀)規律。中國古人相信客觀規律即陰陽變化的規律。“順陰陽之數”相當於現代人說“遵行客觀規律”;應應: 對應;按照節: 節令、節氣為: 做,作變: 變化,審審: 能仔細分辨藏:隱匿用: 行事;行動之機機:時機。有目斯斯: 連詞 - 則,就有目斯開: 有眼睛就睜開,不以以: 因為道昏道昏: 道路昏暗。比喻世道黑暗而昧昧: 掩蔽;蒙蔽;埋沒;欺騙其視視: 眼力;有翼自自: 轉折連詞 - 卻薄,不以俗厚俗: 世俗。厚: 指重視名利富貴而易易: 改變其真。吟喬樹喬樹: 高大的樹之微風,韻資資:取用;取自。例如王安石《與馬運判書》: 富其國者之天下,欲富天下則之天地。天縱縱:發;放;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清畏人知:怕人知道(自己的)清高。意思是很謙虛,不以自己的美德博取名聲。典出〈《晉陽秋》: 帝歎其父清,因謂威曰:‘卿清孰與父?’對曰:‘臣清不如也。’帝曰:‘何以為勝汝邪?’對曰:‘臣父清畏人知,臣清畏人不知,是以不如遠矣。’。仆仆: 對自己的謙稱失路失路: 迷路。指代“失意”艱虞艱虞: 艱難;困苦,遭時遭時: 交厄運徽????徽????: 坐牢,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蟪蛄: 即蟬。典出《莊子·逍遙遊》: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一詞讓人感傷生命短促之流聲流聲: 流播名聲。 例如張衡《應間》: 弈秋以棋局取譽,王豹以清謳流聲,悟悟: 感悟平反之已奏奏: 取得;產生。 現代漢語中“奏效”即“取得結果;產生效果”。 “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的意思是“聽到蟬把自己的名聲流播出去,就醒悟到(自己)實際上已經獲得平反了(因為自己也可以象蟬鳴一樣把心聲通過詩文傳揚出去);見螳螂螳螂: 用“螳螂捕蟬”典故之抱影抱影: 守著影子。通常用於形容孤獨。【按:此處用“抱影”二字,有些令人費解】,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綴: 組織文字以成篇章詩,貽貽: 贈送諸: “之於”的合音知己。庶庶: 希望情沿沿: 本義為“順流而下”。此處引申為“憑借;假借”物: 此處指蟬應: 由虛無變實在。 現代漢語中“應驗”一詞中的“應”即此意思。“庶情沿物應”意思是“希望(我內心的)情感經由(蟬這樣的)外物變得實在可見,哀弱羽弱羽: 表麵指蟬; 比喻詩人自己之飄零飄零: 凋謝飄落。比喻身世不幸;道道: 指詩人所堅持的準則寄人寄人: 寄給別人知: 被人知曉,憫憫: 同情餘聲餘聲: 餘留下的聲音之寂寞。非謂文墨非謂文墨: 並非說這就是文章,取代取代: 代替幽憂幽憂: 深度憂傷雲爾雲爾: 罷了

【注後記】駱賓王《在獄詠蟬·序》是一篇很好的短文。本人初讀而多有不解之處,遍索網上,未見尚可之注釋;而所見之白話翻譯,似有些錯誤,且不能讓人確知原文的意思。為求甚解,頻查字典,潛心琢磨,成此詳注,記以備忘,且待教同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閱讀並留言。讀古書會發現很多詞語意思變化很大,恰似喜劇情節。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不哀傷而自怨,”詩人的心底告白。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原來“生意”早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