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的LGBTQ+翻譯成中文對應著中文性取向中的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變性者(transgender),性取向不確定者(queer),和其它次要的性取向+。一般認為一共有34種不同的性取向。對這些性取向的推崇,是今天西方左派的主要社會運動。而對這種推崇的譴責,是今天西方宗教右派的主要立場。
除了一夫一妻,異性戀也有一夫多妻、多夫一妻,群交、幼齒、亂倫、人獸、性虐等很多現代社會所抵製的性關係。一般來說,現代社會隻法律承認和道德推崇一夫一妻,或者一對一的LGBTQ+關係。
首先一個問題是,這些與所推崇的一夫一妻相異的性關係是否是自然的?
與人類血緣最近的靈長目中,猴群裏的猴王經常強奸手下的公猴子,以此確定猴王在猴群中的統治地位。能夠留在猴群裏的非首領公猴子經常以男同性戀的麵目存在,而純異性戀的成年公猴子一般被驅逐在猴群外自生自滅。但是在這些留在猴群裏的男同猴子裏,有一些其實是隱密的雙性戀,因為按照DNA檢測,猴群的後代中大概有20%到30%不是猴王的後代,而大部分是這些非猴王的後代。猩猩的性交活動更為複雜些,同性之間的性活動被普遍觀察到,是很重要的社會互動行為。在子女性成熟前,靈長目的父母和近親會與子女發生性關係,這種亂倫的性行為一般認為是在進行性教育。青少年靈長目動物的性行為也是多樣化的,靈長目群靠把少年公的驅逐的方式避免亂倫,但是本身對亂倫並無意識上的禁忌。動物界跨物種的強奸行為相當普遍,比如黑猩猩的一大集團行動就是捕食猴子,經常輪奸後再分食之。基因的進化是群體的進化,在群體生存壓力大時,一些個體會以純同性戀和拒絕性交等各種方式來少群體的繁殖;這種現象不僅被老鼠實驗所證實,也被東亞三國在升學、就業、買房、養老等重壓下的年輕人的不婚不育和其它性取向的泛濫所證實。所以人類應該從靈長類祖先那繼承了LGBTQ+的基因。
人類有家庭前,基本上處於群交亂交狀態,如在家庭形成前的最原始的人類部落:孩子隻知其母、部落,而不知其父。家庭本身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比如中國少數民族中比較普遍的根據對歌來確定性交對象,和根據子女來確定的家庭關係一般很不穩固。這兩種社會關係居然在今天西方,特別是大城市中幾代靠吃社會福利為生的群體中複活了,比如美國城市中黑人孩子出生在單親家庭的居然有85%以上,一般黑人孩子沒有父親的比率也達到72%。可見人類社會既可以進化,也可以退化,和現代西方的福利製度從人類社會角度上是失敗的。
多數發達的人類社會鼓勵一夫多妻製度。即使是最嚴酷的程朱禮學和伊斯蘭教法,反的也僅限於女性的婚外異性行為,甚至隻是非性交的感情或想法。儒教社會和伊斯蘭教社會其實一直在類似猴子社會的欲望中打轉,比如中國改朝換代的原始初衷往往是:搶糧、搶女人、擁有天下、來擁有最多的女人。即使是強調解放婦女的共產主義運動,這種原動力也轉化成為底層戰士“打下榆林城,一人一個女學生”的向往,1949年進城以後幹部的換妻運動,建政以後的特護製度、和事實上的一夫多妻製在當今官員中的盛行。為了維護一夫多妻中女性的忠貞,儒教和伊斯蘭教大規模閹割男人,並在教義上對女人最壓迫。按照魯迅利用他學過的醫學的分析,儒教提倡裹小腳的原因,是通過畸形的小腳,讓女人站立時收縮骨盆的肌肉,使陰道狹窄化——是為了增加男性在性交中的快感。為了確認一夫多妻中女性的忠貞,除了教義、禁止接觸和蒙麵等以外,伊斯蘭教還要野蠻割去在性交中讓女人感到快樂的器官。儒教和伊斯蘭教所追求的,其實是在維護一夫多妻社會關係中的對一夫的基因純粹,和猴群社會中猴王的追求相同。
為了維護一夫多妻製,各種不倫的性行為在這種社會是長期存在的,甚至是被鼓勵的。比如《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層人時尚男性同性戀行為,因為他們與多位女人性交太容易,所以要以與男人性交才刺激和才能顯示特權。現代社會性解放以後LGBTQ+行為大量增加,估計也是因為與異性性交因為太容易而缺乏了新鮮感和刺激感。另一方麵,在一夫多妻的社會裏,因為下層男人沒有配偶又沒錢去妓院,同性戀是一個比較文明的解決辦法,而亂倫和人獸交就是被社會鄙視甚至懲罰的滿足性欲的方法。另一方麵,一夫多妻造成多妻個體無法性滿足,常常靠家庭內部的女同性交來解決,比如中國傳統小說中的妻妾之間的所謂磨鏡。同性關係在中國古代其實作為一種正麵的風流存在,有不少歌頌它們的藝術品,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同性間的同眠共枕是關係最好的象征,就像猩猩之間的社交,雖然它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同性性行為。甚至中國的好漢小說《水滸傳》都可以解讀為男同性戀小說,比如宋江與閻惜婆的關係,表明他的“不近女色、最愛結交好漢”的江湖名聲最合理解釋就是他其實是個同性戀中人見人愛的美人、兼有公務員身份加持的黑社會頭子。而王矮虎這種貪戀異性者在眾好漢中的地位最低。中國古代戲劇組織中,京劇服務於京官,因為清朝在法律上禁止官員狎妓,所以京劇由少年美男子演女人,戲子兼男同妓女的功能。這種由男人扮女人來勾引男人的色情在民國時期仍然有遺存,並引起了魯迅對京劇的批判。而江南皇帝管不到,兼要服務於富商階層,江南戲班由女人演男人,同時兼妓女的身份,如《儒林外史》和《紅樓夢》裏的暗寫。所以古代戲子是賤行。所以人類基因中有各種LBGTQ+的基因,而且男同遠多於女同。在這點上、宗教認為同性戀違反自然,是不對的。
那麽人類今天的家庭為什麽以一夫一妻為主?
在資源匱乏人與人相對平等的氏族社會,一夫一妻家庭是主導。比如愛斯基摩人有非常穩固的一夫一妻家庭,因為在那種環境下一個男人無法養活一個以上的妻子和她的孩子,而且資源也隻允許一家一戶獨居的採狩生活。在物質匱乏有充足私有財產以前,這樣的一夫一妻製也許是人類社會中的主流,因為一夫一妻是遠古神話故事中的家庭主流。當這種氏族社會快速進入私有社會,這種一夫一妻製度會作為習俗而延續,比如古羅馬受古希臘的影響從氏族社會快速進入奴隸社會,使一夫一妻成為羅馬婚姻法的基石。另一種情況就是商業社會下女性靠可以不斷生財的嫁妝在夫家獲得社會地位、從而在財產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夫一妻製度,如古希臘城幫中的婚姻製度,和它延續到古羅馬婚姻法中形成的“無夫權婚姻”。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一夫一妻製度,基本上算是古代人類社會中的特列,而且它們也隨著財富和時間的積累而被破壞,比如古希臘同性戀盛行、和古羅馬中後期可以不受法律管束地納妾。
在其它發達的人類社會中,一夫一妻一般是弱者的生存狀況,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比如奴隸和平民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而權貴的家庭一般是一夫多妻:這裏的“妻”,不單是指正妻,也包括妾、姬、通房丫頭、歌女等這些被主人獨占的女性。從基因遺傳上看,一夫一妻家庭多《捕蛇者說》的那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此段描寫了中國古代平民的一夫一妻在基因上基本上三代而亡的社會現實。春秋戰國時代的文獻中有非常多的姓氏,而今天中國人的姓氏集中在《百家姓》的大姓上,這些大姓都是兩漢開始的豪門,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從間接說明一夫多妻在基因上對一夫一妻的絕對優勢。這種基因優勢在今天表現為男性一得意就想著與更多的女性發生性關係,即使婚姻本身已經是一夫多妻,而女人喜歡傍有權有勢的男性。從基因的角度上,男性希望自己的基因傳播得更廣,而女性希望給自己的孩子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在西方,這種社會現象被冠名為“經濟形式的一夫多妻製”。在被認為是性能力弱的東亞人群中,中國貪官在長期和固定性伴侶的數量上屢屢超越了人類的生理局限、和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是一夫多妻的強勢的現代例子。按照這樣的基因博弈策略,人類的現代社會不應該是一夫一妻製的。
真正確定現代化以後一夫一妻製的是基督教。《舊約》雖然以單數稱謂妻子,但是它其中的先賢很多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婚姻。作為在權貴一夫多妻製的社會的底層的男人,耶穌找不到異性伴侶繁衍後代的可能性極大,所以作為底層的男人的訴求,《新約》以後一夫一妻製幾乎成為唯一推崇的婚姻形式。因為這個宗教原因,1545年至1563年,在意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製婚姻法在西方正式實行。雖然一夫多妻仍然在西方上層暗中流行,但是西方底層的基因因為法律對一夫一妻製的保障而可以大量延續,表現在今天西方小姓眾多,而且西方大姓要麽是氏族或地名如Jones、要麽是職業如Smith——幾乎沒有來自豪門的大姓。
需要說明的是,一夫一妻製的平等在基因上隻對非貴族男性有利,但是它對於找優質資源來結婚的女人是不一定公平的,因為它限製了女性選擇的權力。這表現為現代社會特別是東亞社會中的剩女現象:因為一夫一妻製度狹窄了優質女性的擇偶機會,所以在一夫一妻曾經盛行的文化中,女子依然有傍男人的文化心理;這些女性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或者財產狀況不如自己,寧可不嫁;另一方麵,男子出於維護夫權的文化心理,不娶比自己更優秀的女子。
為什麽一夫一妻的婚姻製度是人類現代化的基石?因為它帶來了家庭中的感情生活,和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看清末民初的文藝作品,可以看見舊式家庭在感情上的冷漠和對人性的扭曲。為了維護一夫多妻中的性競爭關係,一夫多妻的男方必須運用各種權鬥之術、並掩藏其它的感情。這種冷漠和扭曲甚至殘酷,與一夫多妻的家庭的規模成正比,所謂“最最無情帝王家”。現代最著名的恐怖分子賓拉登雖然出身於沙特最富有的家庭,但是他和他的母親是家庭宮鬥的失敗者,並因此塑造了他以後成為極端伊斯蘭教恐怖主義的性格。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婚姻革命和自由戀愛所開創的,是主要來自一夫多妻家庭的年輕人追求有感情的生活,也是這些青年人對非常壓抑的舊式大家庭的批判和拋棄。一夫一妻家庭更需要相互理解和感情來維持,特別是在財政危機的情況下,如《浮生六記》中那樣。一夫一妻家庭的最大受惠者其實是孩子,在孩子的愛和教育上開始投入越來越多 ,而一夫多妻家庭中的孩子經常被忽略,甚至從小就要加入對愛和關注的競爭之中,長大加入一夫多妻的競爭中。從清末到今天,中國孩子的地位有了很大差別,在城市中他們變成小皇帝,在農村中他們不再是童工。東亞三國城市中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許多情況下過分得甚至可以用殘酷來形容。這種對孩子的投入,使教育快速改變人類。比如東亞三國實現工業和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堪稱神速,切實反應了它們在家庭和教育上的大力投入。在美國,每個族群的生活狀況和進步水平,完全可以從他們的孩子所處的家庭狀況和孩子教育程度來判別,和這些族群一夫一妻家庭的堅持度和穩定度來判別。這也是人類現代化在流行一夫一妻製的歐洲誕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現代化的今天,作為自由的一部分,應該容忍在自願的基礎上的LGBTQ+和其它的婚姻方式和性交方式;作為民主少數原則的一部分,應該保護合法的異向性行為。但是像今天西方左派那樣提倡一夫一妻以外的婚姻製度或性交方式,其實是曆史的倒退。
——成樸
2025年1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