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霧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個人資料
正文

《棕眼之謎》:“趨於完美”的謀殺

(2025-11-19 09:20:04) 下一個

《棕眼之謎》作為懸疑劇,走出了懸疑劇通常聚焦灰暗小城、講述小人物故事的套路,把鏡頭拉向光鮮亮麗的當代城市生活。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劇裏不斷出現的“趨於完美”這個詞,他來自男主曾傑熱衷的陶瓷藝術。在藝術家眼裏,每件陶瓷多少都有瑕疵,被他們稱作“棕眼”。既然絕對的完美無法企及,隻能退而求“趨於完美”,即永遠處於“趨於完美”的路上。我發現,電視劇本身其實也套用了這個邏輯:編導雖然鏡頭力求華麗,卻故意留下各種“棕眼”,比如人物的臉經常隻露出一半,另一半被切在屏幕之外。這一手法仿佛在不斷提醒觀眾,人總有暗黑的一麵,總有難以察覺的“棕眼”。

劇集核心的幾起謀殺案正是如此。曾傑精心設計殺害林芳的每一步,看似天衣無縫,但最終都因“棕眼”而暴露。

曾傑雖然出身農村,但卻有著一副貴氣的長相與文質彬彬的外表。要想擺脫貧寒與自卑的困境,隻能通過考上大學,走出農村。於是,他一路考大學、讀研、留校、升職,終於成了藝術界的新星,但每一步都意味著不斷打磨和擺脫掉與生俱來的卑微“棕眼”。

為了籌父親治病的錢,他去繪畫村打工,一張畫150元,要畫兩千多張才能湊足醫藥費。也正是在那時,他遇到幫他抹去卑微“棕眼”的娟姐。娟姐是開豪車的富婆,閱曆豐富,也帶他見識了富人的世界。但跟娟姐邂逅之前,他已經和樸素、漂亮卻家境貧困的林芳生活在一起了。認識娟姐之後,林芳的存在成了他通往富有生活的巨大障礙。於是他設計謀殺了林芳。他自以為“完美”掩埋了犯罪痕跡,卻忽視了最大的漏洞,也就是林芳的哥哥。林芳哥憑直覺認定妹妹遇害,並多年借此勒索曾傑。

娟姐與曾傑之間不會有完美的未來,畢竟兩人的年齡差距太大但娟姐欣賞他的顏值和才華,不斷給他指點迷津,甚至教他用“欲擒故縱”拿下白富美白曉玲。曾傑公路邊偶遇的白曉玲,是他邁向完美人生的新台階。但之後白父對曾傑的印象並不好,他從曾傑對賣花老人冷漠的態度隱隱看出人品問題,所以堅持女兒簽婚前協議。白曉玲則是戀愛腦,不願簽婚前協議。對於曾傑來說,擔心簽了協議日後會拿不到白家財富。娟姐於是替他設計了反套路,建議他主動提出可以淨身出戶的婚前協議。這一招果然管用,讓白曉玲確信曾傑看中的是她的人,而不是她家的財富。白曉玲在感動之餘,當著曾傑的麵,撕碎了曾傑準備的協議。

婚後,曾傑利用白家的金錢與人脈一路拿獎、成名,也招來無數女性崇拜追逐,他基本對美女來者不拒。對白曉玲來說,這既是背叛,也是羞辱。當她確認曾傑正利用一切方式侵吞白家,便萌生離婚之意。但因為沒有婚前協議,離婚將帶來巨額損失,於是她開始策劃自己的“完美”的謀殺。她的謀殺計劃實在是太完美了,從收集證據到設計全套曠日持久細致入微,以至於劇中專門偵探案件真相和邏輯的楊正輝以及大律師張野都沒有察覺。

曾傑當然也想擺脫白曉玲,同時也想繼承白家即將失去支柱的龐大財產。他答應與白曉玲外出度周末,心底裏卻想借機製造意外重演當年對林芳的手法。劇中人物和電視劇觀眾都為白曉玲捏一把汗,卻不知道白曉玲才是更大謀殺計劃的真正主導者

正如我們後來看到的,白曉玲的完美計劃其實也包括了刺激曾傑孤注一擲,刺激他實施對白曉玲動手的計劃,從而能讓她自己的反殺計劃得以完美實現,而且我們看到,白曉玲計劃確實如期實現了。看到曾傑倒在血泊中,觀眾大都感到大快人心。

白曉玲為反殺曾傑準備了一年多:製造車禍、裝作坐輪椅、收斂脾氣、暗中搜集曾傑出軌與犯罪證據、每日跑步和肌肉訓練、與父親合謀假病……在外人眼裏,她軟弱無力,但其實她在耐心地讓自己的計劃“趨於完美”,她在編織一個無懈可擊的反殺現場。

最後的對峙中,她以言語激怒曾傑,在他情緒失控時連刺他三刀。父親隨後進入房間協助偽裝現場,在她身上補上一刀,她把自己身上塗滿血跡,讓曾傑的手印出現在刀柄上,使場景呈現典型正當防衛的特征。事後,在警方麵前她假裝主動認罪,也不強調正當防衛,反而讓警方降低警惕,無形中態度轉向同情她。雖然警方強調一切要看證據,但他們所得到的證據都指向她的無罪。她的謀殺計劃實在是太無懈可擊了

這一“完美”的謀殺,騙過了幾乎所有人:楊正輝、律師張野、乃至觀眾。然而最終揭開白曉玲謀殺案“棕眼”的不是那些業餘網紅調查者或綠色,而是代表專業性破案的警察張德。他堅持在細節中找證據,在完美中找“棕眼”,從而發現了白曉玲一年前自導自演車禍的原因,揭開了她製造的腿部殘疾,最後以專業能力擊碎了這場精心構築的幻象。讓這個貌似“完美”的謀殺案暴露致命“棕眼”,隻能退回到“趨向完美”的“業餘”水平。

電視劇結局所要強調的,當然不是網紅邏輯分析者,也不是能贏得勝訴的律師,而在破案的警方專業性上。電視劇想說,你們這些人隻能是業餘選手,隻有警方是最專業的。而且電視劇也反複強調了業餘調查和專業破案的差距。我們也看到,雖然警方隻有張德頻頻出現,但是他胸前的那個警號,卻承載了他的父親和哥哥的強大公安係統。電視劇想說明張德並不是在孤身作戰,而是背後站著一個專業的警方係統。但諷刺的是,電視劇把警方吹捧為“完美專業”的做法,恰恰又與整部電視劇所展示的一切均“趨於完美”的主基調相矛盾。事實上,警方的最後揭露真相,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確是依靠了楊正輝、張野這些業餘人士的參與和貢獻。警方自己是很難做到完美的。

所以,盡管電視劇結局回到了警方“完美破案”這一主導價值,但全劇最吸引人的,仍然是每個人對“爭取完美”或“趨於完美的執念:曾傑的野心、楊正輝對真相的追索、張野對白月光的暗戀、白曉玲的複仇設計。這部劇之所以讓人緊張、同情、憤怒、痛快,並不是因為警方的專業,而是因為該劇通過事件和人物的多角度展現,撥開了眾多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部分:貪婪、虛偽、欲望、仇恨,以及對正義的渴望。

總體看,這是一部很有特點和看點的電視劇,值得一看。

 
2025.11.19 於美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