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逛世界

“有人認為自由是在家,而有人則認為自由是在路上。”—赫爾曼·黑塞
https://wuyegallery.com/wuyeblog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爺逛世界 (68) 希臘及米科諾斯和聖托裏尼外島經典遊 (十六) 聖托裏尼(4) “希臘的龐貝古城” 阿克羅蒂遺址

(2024-12-16 09:02:07) 下一個

聖托裏尼的阿克羅蒂遺址(Akrotiri)
在愛琴海的湛藍水麵上,坐落著聖托裏尼島,這座島嶼被認為是天堂般的度假勝地。然而,它不僅僅以迷人的景色聞名,還因隱藏著一段塵封千年的故事而更加神秘動人。聖托裏尼島南部的阿克羅蒂遺址被譽為“希臘的龐貝古城”,它是一座曾經繁華的青銅時代城市,卻因一場毀滅性的火山噴發被埋葬在火山灰之下。如今,它為後人展現了米諾斯文明的輝煌與人類智慧的偉大。

阿克羅蒂遺址的曆史:一段從輝煌到沉寂的文明故事


阿克羅蒂(Akrotiri)遺址位於希臘聖托裏尼島的南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史前城市,被譽為“希臘的龐貝古城”。它見證了愛琴海青銅時代文明的輝煌,也經曆了毀滅性火山噴發帶來的災難。阿克羅蒂的曆史跨越數千年,其興衰不僅揭示了古代米諾斯文明的卓越成就,也為現代考古和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阿克羅蒂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那時愛琴海地區的早期居民在聖托裏尼島定居。這些居民在島上建立了一個小型聚落,依靠農業、漁業和貿易逐漸發展。考古發現顯示,這裏的居民在技術和文化上都相當先進,擅長陶器製作和簡單的建築建造。

進入青銅時代後(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克羅蒂逐漸成為愛琴海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這一時期的聖托裏尼島與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建立了緊密的聯係。作為克裏特文化的擴展地,阿克羅蒂在城市規劃、建築風格和藝術創作上都深受米諾斯文明的影響。到公元前17世紀,阿克羅蒂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愛琴海地區最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中心之一。作為一座高度發達的城市,阿克羅蒂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包括多層建築、完善的街道網絡以及複雜的排水和供水係統,這些技術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都十分罕見。此外,阿克羅蒂的港口地位使它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樞紐。從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工具和裝飾品可以看出,這裏與克裏特、小亞細亞、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地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貿易的繁榮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使其成為青銅時代愛琴海文明的璀璨明珠。

阿克羅蒂的繁榮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戛然而止。這是因為聖托裏尼島發生了特拉火山(Thera)噴發,這是地球曆史上最強烈的火山爆發之一。火山噴發引發了大規模的地震和海嘯,而火山灰則迅速掩埋了整座城市,使其成為了一片死寂。令人驚奇的是,考古學家在遺址中幾乎沒有發現居民的遺骸或貴重物品,這表明在火山噴發前,城市的居民可能因地震等前兆而提前撤離。這一細節讓阿克羅蒂的故事與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的居民大多因猝不及防而慘遭災難。火山噴發雖然毀滅了城市,卻也以一種奇特的方式保存了它。在厚厚的火山灰保護下,阿克羅蒂的建築、陶器、壁畫和其他遺物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數千年後,它們為人類展現了愛琴海地區史前文明的燦爛畫卷。

遺址中的西屋 (Westing House)
是一座設計精巧、功能多樣的三層建築,位於遺址的西部,占地約147平方米,總建築麵積超過345平方米。這座建築體現了阿克羅蒂居民的高超工藝和社會生活的複雜性。一樓設有8個房間,包括倉庫、廚房和車間,配有磨坊,用於將穀物加工成麵粉,顯示了發達的日常生活設施。二樓有7個房間,其中包括編織室、陶器儲藏室、一間廁所和兩個裝飾華麗的房間。廁所通過陶製排水管連接到地下的排水係統,體現了當時先進的城市規劃。房間內的壁畫令人歎為觀止,一幅描繪了漁民的日常生活,另一幅則展示了一位年輕女祭司的形象。此外,房間牆壁環繞著描繪船隊航行的飾帶,生動記錄了從多個港口出發,最終抵達阿克羅蒂裏古港的貿易旅程。三樓僅有一個房間,是整座建築的頂層,或許用於特定用途。西屋不僅是阿克羅蒂日常生活的縮影,也展現了愛琴海青銅時代文明的卓越藝術與工程成就。

西屋中發現的著名壁畫“男孩與魚“(網絡照片,現保存在費拉史前博物館)

另一幅以海豚裝飾的“供桌”

“女士之家”(House of Ladies)
是一座相當大的三層建築,中央設計有天窗,為室內提供采光和通風。每層設有10個房間,總建築麵積超過460平方米,占地約184平方米,可能是鎮上富裕居民的私人住宅。建築內發現了一幅著名壁畫《女士與紙莎草》,因而得名。這幅壁畫展現了一位優雅女性與紙莎草植物,象征著自然與人文的結合。不幸的是,建築的北部幾乎完全被毀,但剩餘部分依然體現出其主人高雅的生活品味和建築設計的精妙,是阿克羅蒂裏富裕階層生活的典型代表。

在女士之家發現的壁畫“紙莎草植物”和“女士”(網絡照片,現保存在費拉史前博物館)

另一幅在女士之家發現的壁畫

西斯特 3 (Xeste 3)

西斯特 3 是阿克羅蒂裏遺址中的大型三層建築,位於西南部靠近古代海岸線。建築占地約280平方米,總麵積超過620平方米,由石頭、磚塊和木材建成。一樓和二樓共有14至15個房間,三樓較小,僅圍繞樓梯區域,旁邊還有一個庭院。建築以豐富的壁畫聞名,描繪了人物、動物和植物圖案。其中一幅壁畫尤為著名,展示三名婦女與番紅花田中的祭壇。西斯特 3 被認為是富裕居民的宮殿,一部分用作車間,還發現了宗教文物,可能用於私人祈禱與接待賓客。

三名婦女與番紅花田中的祭壇 (網絡照片,現保存在費拉史前博物館)

西斯特 4 (Xeste 4)

西斯特 4 是阿克羅蒂裏遺址中最大、最宏偉的建築,至少有三層樓高,占地367平方米,總麵積達957平方米。建築正麵由白色和綠色凝灰岩建成,展現了獨特的材料運用。樓梯牆壁上的壁畫碎片描繪了真人大小的男子列隊上樓,攜帶各種物品,極具生動性和儀式感。這座建築很可能供公眾使用,其規模宏大、寬敞的入口和“多門廊”設計證明了這一點。“多門廊”由相鄰的雙開門組成,打開後可形成一個寬闊的大空間。

火山灰中的兩座古城:阿克羅蒂遺址與龐貝古城
阿克羅蒂遺址(Akrotiri)和龐貝古城(Pompeii)是兩座因火山災難而被掩埋的古代城市,前者位於希臘聖托裏尼島,後者位於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盡管它們在地理位置、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上有所不同,卻都因火山灰的保存而成為考古學的瑰寶。

阿克羅蒂遺址屬於希臘青銅時代的米諾斯文明(約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這是愛琴海地區最早期的文明之一。阿克羅蒂作為一座高度發達的港口城市,與克裏特島及愛琴海其他地區保持緊密的貿易聯係,體現了米諾斯文化的繁榮。阿克羅蒂的居民創造了複雜的城市結構和精美的壁畫藝術,這些文化遺產直接與克裏特的米諾斯文明相連。

相比之下,龐貝古城建於公元前6世紀左右,其發展橫跨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時期。作為羅馬帝國的重要城鎮,龐貝以其精美的建築、公共廣場和繁榮的商業而聞名,展示了羅馬人卓越的工程技術和城市生活的繁榮。它的文化特色深受羅馬帝國的多樣性和擴張影響,與阿克羅蒂相比更加具有大都市的特色。

阿克羅蒂和龐貝都展現了高度先進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阿克羅蒂的多層建築和完善的排水係統表明青銅時代的愛琴海居民已經掌握了較高的工程技術。

龐貝古城的建築則更加複雜且規模宏大,充分體現了羅馬人的工程和建築成就。龐貝擁有寬闊的街道、劇場、競技場、浴場和宗教廟宇等公共設施,以及富裕階層的別墅(如“謎之別墅”)。

阿克羅蒂的居民生活體現了青銅時代港口城市的特點。考古發現的陶器、儲藏室和糧倉表明阿克羅蒂是一個貿易與農業並存的經濟體。阿克羅蒂居民的日常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文化中彌漫著對海洋和自然的崇拜,這在其壁畫和器物裝飾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龐貝的居民生活則展示了典型的羅馬城市生活圖景。從遺址中出土的工具、烤爐、葡萄酒作坊等可以看出,龐貝是一個商業和農業相結合的城市,但同時也充滿了娛樂和奢華。

阿克羅蒂毀滅於公元前1600年的聖托裏尼火山噴發,這場災難規模巨大,被認為是地球曆史上最強烈的火山噴發之一。火山噴發導致了地震和海嘯,火山灰掩埋了整座城市,但由於居民可能在災難前及時撤離,遺址中幾乎沒有發現遺骸或貴重物品。這場災難不僅毀滅了阿克羅蒂,也對米諾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可能間接導致了克裏特島的衰落。

龐貝古城則毀於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噴發。這場噴發發生得極為迅速,炙熱的火山灰和氣體瞬間覆蓋了整座城市,大部分居民來不及逃離,遺址中保存了大量死於災難中的人類遺骸。龐貝的毀滅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羅馬城市生活圖景,遺址中甚至留存了居民日常活動的瞬間,如正在用餐、勞作甚至逃生的姿態。

以下是阿克羅蒂遺址與龐貝古城的重要異同對比

比較項目 阿克羅蒂遺址(Akrotiri) 龐貝古城(Pompeii)
地理位置 希臘聖托裏尼島,愛琴海中部 意大利那不勒斯灣,維蘇威火山腳下
滅亡時間 公元前17世紀,因聖托裏尼火山噴發 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噴發
保存狀況 壁畫、建築和排水係統保存完好,無遇難者遺骸 房屋、街道和石膏模型保存完好,有大量遇難者遺骸
藝術成就 壁畫描繪自然與宗教場景,體現愛琴海文明 馬賽克與壁畫展現羅馬風格,反映日常與神話故事
城市特點 有完善的城市規劃,排水係統發達 羅馬風格城鎮布局,街道兩側分布公共和私人建築
毀滅過程 居民可能提前撤離,火山灰掩埋 火山噴發迅速,部分居民未及時逃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