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因為在賣一個投資房,所以對周圍相同類型的房子出售比較關注。首圖這個房子剛剛拍賣時流拍,經過艱難談判最終出售的例子,因為我和該房子的業主、中介談過很多次,這裏將一些售房中很容易犯的錯誤分析一下。賣房中稍不留神,可能會引起一場“滑鐵盧”,甚至導致財務災難。
這是一對已經退休的銀發族老夫妻,不久前在同一條街上買了一套住房。但手中沒有周轉資金,那就逼著要急賣老房子。因為事先沒有匡算好時間,找到一個銷售公司硬插進去拍賣,按照通常慣例從上市到拍賣,需要留有至少4周的開放,他們僅用3周時間。考慮過戶手續和貸款程序,通常交割期會放在60天、90天,但老夫妻急著要錢,交割期放在45天。通常拍賣都是選用周六白天,他們擠不進,隻能選用周四的傍晚。這是一套兩房一衛帶車庫,三年前全新裝修過,交通位置極為便利,物業費也不是很高。我留意他們地產網站廣告的點擊量非常高,幾天就到達上千,中介介紹開放上門看房的累計有六十幾組,應該算是非常理想的。

屋況和室內布置都沒問題

但實際拍賣現場隻來了二十幾個人,還包括一些是附近的鄰居看熱鬧的。真正參加競拍的隻有兩組人,拍賣現場冷冷清清,導致流拍。最後請競拍最高者進屋談判,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將流拍的76萬,推高到78萬8。我曾經在地產估價網查詢,該物業的估價值是75萬,能在此基礎上提升4萬還算不錯的,但拍賣之前無論業主還是中介都期望售價會在80萬-85萬之間,這令業主大失所望,也構成最終談判膠著拉鋸戰。
做過地產投資的朋友都知道,假如手頭有大筆的流動資金,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在地產市場不景氣,市場上大把房源可以挑選(所謂的買方市場“Buyer's market”),用現款買房還可以隨意砍價。等到地產市場興旺的時候(所謂的賣方市場“Seller's market”),再賣房。所以同樣是換房,一買一賣兩邊都不吃虧。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並沒有如此雄厚的流動資金。那隻能在同一時期買進再賣出,很顯然,在房地產市場衰落的時候,你買進的房子很便宜,但賣出的房子也很便宜。同樣,當房地產市場高漲時期,你賣出的房子很貴,但買進的房子也很貴。
另外,在同一時期買進賣出,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應該先買進,再賣房?還是先賣了房子再買房?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牽涉到很多問題,有時是規劃的安排,但有時也有機遇的成分。我前麵介紹這對老夫妻拍賣房子遇到的問題,就是這個“先買房好,還是先賣房好”的問題?這次我們參考AI的建議,談談各有什麽利弊?
一、兩種方案的基本邏輯
| 
			 方案  | 
			
			 含義  | 
			
			 主要風險/困難  | 
		
| 
			 先賣後買  | 
			
			 先把現住房賣掉,確定資金,再去購買新的房子  | 
			
			 可能暫時沒地方住,或需要臨時租房;擔心錯過心儀的新房  | 
		
| 
			 先買後賣  | 
			
			 先購買新房,再賣掉舊房  | 
			
			 需要“過渡資金”或“橋接貸款”(bridging loan),有利息成本和雙重持有風險  | 
		
二、詳細比較分析
1 先賣後買的優點
資金安全、有底氣談判
無需擔心銀行貸款壓力
買家市場(Buyer's market)中比較穩妥
2 先賣後買的缺點
臨時居住問題
可能錯過心儀房源
3 先買後賣的優點
確保買到理想住房
適合賣方市場(Seller’s market)
4 先買後賣的缺點
資金壓力大,需“橋接貸款” (Bridging Loan)
雙重成本
三、第三種折中做法(很多澳洲家庭采用)
“有條件購買”(subject to sale)
“協調 Settlement 日期”
四、建議總結
| 
			 情況  | 
			
			 推薦選擇  | 
			
			 說明  | 
		
| 
			 手頭資金緊張,依賴舊房賣款  | 
			
			 先賣後買  | 
			
			 避免資金鏈風險  | 
		
| 
			 找到非常理想的房子、不想錯過  | 
			
			 可考慮先買後賣 + bridging loan  | 
			
			 需銀行預批貸款,計算好利息和風險  | 
		
| 
			 房市強勁、賣房容易  | 
			
			 先買後賣也可行  | 
			
			 但要確定可快速賣出舊房  | 
		
| 
			 想穩妥操作、避免臨時無家  | 
			
			 賣房時設定較長交割期(例如90天)  | 
			
			 爭取足夠時間去找新房  | 
		
從上麵AI的分析來看,還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回到前麵老夫妻拍賣的這個例子,他們要是掌握這些要領,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出現這種被動局麵。在此也給各位買房、賣房,或是一買一賣換房的朋友一個參考,不一定是個標準樣板,但可以帶來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