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園

與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正文

第八獸與歐洲淪陷

(2025-09-26 01:54:47) 下一個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從先知但以理所得的啟示中,我們不難看出,世間大帝國的勢力有從東往西轉移的趨勢。無論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第一個夢的解釋,還是先知但以理所見的第一個大異象,都指向四個世界級大帝國的興衰,即: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從地理上看,巴比倫和波斯是在亞洲,希臘和羅馬則去到了歐洲;而羅馬比希臘更加往西。

這個現象並非出於偶然,其實早在大洪水之後,挪亞就預言了這一現象,他說:“願 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裏,又願迦南作他的奴仆。”(創9:27)雅弗就是歐洲白人的祖先。

 “擴張”這個字,在原文裏的意思是:寬闊、開敞,可以引申為擴張。也就是說,它原來並不大,後來變大了,這叫擴張。因此,歐洲相對於亞洲、美洲、非洲大陸,本身並不大,但如今,其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力都是其它洲的人無法相比的。

一、歐洲福音化及其擴張

早在《使徒行傳》中,就記錄了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保羅,他最早傳福音的方向,被聖靈引導而往西去了(請參閱徒16:6-10,傳統稱為“馬其頓呼聲”,象征著外邦人福音聖工的主流轉向歐洲)。而最終他的福音腳蹤停在了當時帝國的首都羅馬。聖靈似乎借此向我們表明,把福音傳向普世的使命主要要由歐洲人來繼續的。因此,福音發源於亞洲,在閃的後裔裏,所以挪亞說:“耶和華閃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創9:26);然而,神卻把福音傳遍地極的工作,主要交給了雅弗的後裔。

於是,神用了上千年的時間來預備這福音全球化的工作,直到公元十五世紀前後,歐洲大航海運動開始,帶動了歐洲的全球殖民擴張運動,神藉挪亞的預言和聖靈藉歐洲人把福音傳向地極的聖工才兌現。此時,《啟示錄》中世界末了大計劃的第一印被羔羊揭開時所出現白馬的預言,大概就應驗了:“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啟6:1)

當然,歐洲白人的全球殖民擴張運動不見得是件什麽好事,但客觀上的確是基督的福音藉此帶向了普世,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二、第八獸的崛起

《啟示錄》第十三章預言了第八獸的崛起:“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啟13:1)以及此獸的影響力:“……把權柄賜給它,製服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它。”(啟13:7-8)

第十四章宣告了拜此獸的後果:“……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 神大怒的酒……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麵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14:9-11)這裏經文的本身已經把此獸的影響力和拜它後果的嚴重性說的很清楚了,這也是我們重視這件事的原因。

既然這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當然我們應當盡量搞清楚(依靠聖靈的幫助)這獸和拜它所指的是什麽,免得我們不知不覺也在拜它的人當中還不自知,那將是多麽悲慘的事呢?

《啟示錄》第十三、十七章給我們提供了這頭獸的特征,方便我們識別和認識它。根據《但以理書》的解經之光,我們基本知道這裏的“獸”所指的影響普世的大帝國。啟13:2形容這獸的形狀像豹,而在《但以理書》中,豹是指希臘帝國。在啟17:8說:“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啟17:8)因為使徒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是羅馬時代,在那之前的大帝國中,形狀像豹的隻有希臘。希臘帝國在羅馬時代沒有了,但後來又複興了,並在思想領域裏統治了全世界,這就是分別在14-16世紀的所謂的文藝複興。起初僅限於歐洲,但藉著後來發生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再加上大航海與普世殖民,就把複興了的希臘哲學思想傳遍了全世界。

 如今,信息傳播極其迅速,被人們稱為全球化的時代,這在文藝複興中複活的希臘哲學思想,加上啟蒙運動中所倡導的自由主義和人文主義,就儼然成了主導人類思想的“普世價值”!不要忘記,那被主耶穌稱為撒謊之人的父撒但魔鬼,把它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這獸(啟13:2),它才有了如此強大的影響力。最可怕、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啟13:7)

上麵我們基本論述了歐洲的概況與第八獸的崛起情況。這第八獸又被稱為是敵基督,大巴比倫,假先知等等。經過重重分析,我們基本認定這第八獸所指的,非常可能是因文藝複興運動而死灰複燃的希臘文化,然後又藉啟蒙運動,以自由與人類智慧之光的形象,走向普世的世界新秩序,或被稱為普世價值。這是一個人文主義運動,反對神本主義信仰,高舉無神論、唯物論和進化論,科學主義,自由、人權、人道主義等等。

再說到“淪陷”,淪陷就是指一個地方或城市甚至國家被敵對勢力攻占並控製。我們題目中所說的,就是指曾經的被基督福音化了的歐洲,卻淪陷於後來崛起的“第八獸”,就是複興的希臘、羅馬思潮。這個思潮的本質,就是以高舉人的智慧聰明,從而反對教會,反對基督的福音。他們先把對獨一真神的信仰定為宗教,使之成為普世宗教中的之一,然後再說宗教都是人的愚昧無知所產生的迷信。藉著對教會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弊病,大肆攻擊和抹黑教會,使人對教會產生反感,甚至厭惡而唾棄。

文藝複興與啟蒙運動的興起,其本質就是人的自我驕傲。正如當年《國際歌》的那句歌詞:“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表達的已經再明確不過了。當然,這樣的高抬自我,甚至放縱自我,人會感覺很舒服,這就是第八獸被廣泛接受和推崇的秘訣。這是撒但魔鬼用其謊言對人類的再一次“捧殺”!

這回撒但相當成功,正如《聖經》所描述的,人類幾乎全都中招了:“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它。”(啟13:8)首當其衝的就是歐洲。因為那裏是基督福音向普世傳播的大本營,撒但當然要開足火力,重點攻擊了。

正如歐洲的福音化不是迅速完成的事,第八獸的崛起與歐洲的淪陷也是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過程。在此過程中,基督的教會在發展,敵基督的勢力也在積蓄力量,直到近代,特別是二戰之後,這淪陷的速度加快了。正應驗了經上的話:“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太24:37)《聖經》記錄的挪亞的日子,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世上屬靈人迅速地減少,原因是:“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麵,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創6:3)這裏的“人”就是那些被稱為是:“神的兒子”們的那些人。他們曾經是敬畏神,有神的靈住在他們裏麵的,但後來,走了“屬血氣”的道路,神的靈就不再住在他們裏麵,他們就墮落而遠離神,但神並不是立刻毀掉他們,還給他們那個時代有一百二十年的時間。

        三、我們以英國為主要代表來說說第八獸與歐洲淪陷。

據傳說,早在使徒時期就有福音傳到了英倫諸島。因為那時的英國也是屬於羅馬帝國的版圖,公元313年,羅馬福音化之後,很快英國也隨著福音化了。因為那時羅馬王室都接受了福音,因此帝國內的王宮貴族們也紛紛接受福音成了“基督徒”(加引號的意思是不少人隻是從利益、權力出發當了基督教徒,而並沒有真正的走門徒生命的道路,隻是掛名的教徒而已)。

十字軍東征之後,以英國代表的歐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會走向僵化,人文主義抬頭。以公元1215年英國大憲章被簽署為一個重要的轉折。被後世人看為“進步”的大憲章,旨在削弱國王的權力,明確了王權必須在法律之下。因為當時的王權腐敗無能。然而,這卻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其關鍵是由誰、依據什麽來製定法律,這就是人文主義抬頭的關鍵節點。打那之後,人文主義迅速崛起,席卷整個歐洲。表麵看起來,歐洲的各方麵都在迅速發展,物質繁榮蒸蒸日上,其實那是最後大巴比倫勢力形成的前奏。

隨後而來的一係列運動,使得歐洲越來越走向人文主義道路,文藝複興、啟蒙運動之後,歐洲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工業革命和普世殖民運動,從法國大革命到共產國際的形成,歐洲逐漸從基督信仰為主流,淪落為無神論、唯物論、進化論等為基礎的世俗主義文化。所謂的世俗文化,就是否定上帝、與上帝為敵的文化。

當歐洲世俗化後,撒但並沒有就此停止,近些年來,伊斯蘭世界的穆斯林以各種渠道湧入歐洲。麵對這無聲的入侵,世俗化的歐洲人毫無抵抗的能力,至此,歐洲淪陷基本已成定局,接下來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美洲、澳洲等地,基本上是歐洲文化的延伸,情況大體相似,基本原則與大方向相同,隻是先後次序而已。

這使我們猛然注意到《聖經》的預言說:“獸(即第八獸)就開口向 神說褻瀆的話(人文主義、無神論),褻瀆 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製服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6-7)因此,影響當今世界最大的《聯合國憲章》就是基於這套理論。

前麵我們已經分析了,《啟示錄》中所描述的第八獸,很有可能就是從歐洲文藝複興運動與後來的啟蒙運動中所複蘇的,並慢慢影響了全世界的以人文主義為基礎的希臘、羅馬文化。隨後我們又重點分析了關於歐洲的淪陷。

現在我們來重點討論一下,為什麽歐洲的基督信仰文化,會淪陷給了無神論、甚至伊斯蘭教呢?正如經上所記著說:“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製服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3,6-7)我們的神既然是全能的,為什麽還許可那獸與聖徒爭戰,並且還能得勝呢?

弟兄姊妹,在這段經文中,至少我們要清楚,不是人受洗名義上做了“基督徒”就好像進了保險箱,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了。顯然,《聖經》並沒有給我們這個許諾。相反的,《聖經》卻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警醒、謹慎、信仰要堅固,要忍耐到底。因為基督的得勝,並不自動地等同於我們也與祂一同得勝。

在《啟示錄》聖靈差使徒約翰寫給七教會的信中,最後都提到了“得勝的”,既然有得勝的,那就有可能有失敗的,如果都是得勝的,那麽強調“得勝的”就沒有意義了。在啟13:7這裏顯然有很多曾經的“聖徒”,後來卻失敗了。失敗了啥意思?就是被獸擄去,失去了聖徒的身份,從神的國中被擄到了撒但的國去,救恩當然失去,經上說:“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麵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啟14:9-11)難道說下到硫磺火湖裏的是得救的嗎?

既然這件事是如此之嚴重,為什麽全能的神不阻止它發生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有愛的個體必須是絕對自由的,任何強迫的愛都是沒有價值的。這就是信的意義。如果沒有絕對自由的選擇,就沒有對人格尊貴的體現。伊甸園的時候,神就絕對尊重人類自己的選擇,在基督裏難道神就改變成強製性的嗎?不會的!神會為我們的正確選擇提供足夠充分的條件,甚至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提醒、警告、善勸……

然而,神不會強製,更不會取代。

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逐漸淪陷,神在其中有什麽心意呢?

首先讓我們思想一下,神為什麽許可祂自己所揀選的子民以色列,先後被亞述、巴比倫征服並擄掠?後來又被希臘、羅馬、伊斯蘭……直到納粹德國,一直都在被逼迫當中,經上說:“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1-12)這已經非常清楚地給出答案了。

四、我們從歐洲的淪陷,得到怎樣的借鑒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神子民的失敗,從來都不會是敗給敵人;而是先敗給自己,然後敵人才會趁虛而入,子民淪陷的。

在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之前,有一件最重要的事發生,那就是記錄在以西結書裏,耶和華神的榮耀離開聖所,離開聖城,最終離地上升去了。經上記著說:“人子啊,以色列家所行的,就是在此行這大可憎的事,使我遠離我的聖所……”(結8:6)神並非沒有忍耐,相反的,神忍耐他們近千年之久,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給足了他們機會。可是當神忍耐的極限來臨時,一切都晚了!因此,當年以色列徹底失敗的原因是不信、犯罪、不肯悔改,從而失去了神的同在所致。

現在的歐洲淪陷,與當年的以色列敗亡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曾經歐洲的輝煌,那是因為神的憐憫,首先使福音的主流傳向了他們。然而,當年的羅馬皇帝也相信歸主之後,教會貌似強大了,但實際上卻從內部腐敗了。後來神興起穆斯林來管教他們,七世紀後,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中東地區,大片地淪為了伊斯蘭統治區。教會不思悔改,反而發動十字軍東征,妄圖用武力奪回失去的地盤。最終失敗了。

但神仍然在等待他們把福音帶向普世。可是歐洲教會的覺醒就是那樣的緩慢!於是神讓歐洲的世俗全體發達起來,他們的商人和軍隊率先去瓜分世界去了,宣教士們可以說是搭了個順風車。與此同時,第八獸在歐洲崛起了,而有形的教會,特別是大宗派,卻在深度沉睡,內部更加腐敗墮落,以致使人們越來越厭惡教會。此時,打倒神權、高舉人權的思想開始迅速蔓延,教會也開始接受這些人文主義思想,特別是神學院,更是走在世俗化的前列。所以曾經美好的神學院,現在都成了反基督的堡壘和前沿陣地了!

這對普世的教會是一個極大的警示!歐洲教會的敗壞,如同當年以色列聖殿裏的祭司的敗壞一樣。教會失去了神的同在,人文主義就崛起並泛濫,穆斯林等藉移民入侵,歐洲淪陷了!

注:此文轉自張牧師的每周牧函,獲權轉發。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