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風波
胡曉弟進入體製內工作已有五年頭,從第一天開始在這個辦公室內進行仕途博弈至今沒有任何變化,不僅辦公室沒有調換,就連一些都是原配。胡曉弟開始反省人生,是生不逢時?還是懷才不遇?還是沒有投其所好?
弟曉弟又仔細回顧了五年來的第一所所為以後發現自己到底是怎樣的。被動”,原以為有才必得重用,但現實很骨感,引人注目的同事不見得才華橫溢卻已經升遷至處級至少是副處級官位,不僅有獨立的辦公室還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同事。想到這裏,小弟斑自己誤解了“有才必得重用”的職場理念,白白浪費了五年的大好青春時光,醒悟後決定他改造賽場,轉場去“人生主動出擊型”,重啟新仕途博弈之。
好在上周剛剛上任一位新領導,這對曉弟一見就是聽到發令槍聲一樣的起提醒。新領導姓蒯名梓,曉弟聽後微微一笑,蒯梓的諧音就是筷子。新領導和筷子有緣分?經過幾個星期的細心觀察終於發現蒯領導有收藏筷子他注意到蒯領導在食堂吃飯的時候不再不用公筷,不僅自己帶筷子,而且每天都在變化著筷子的種類,從纖細到竹質,從竹質到象牙,又從象牙到骨質,再從骨質到金屬。不僅這樣,蒯領導還每天變換著筷子的身份,確定式筷子到日式筷子再到韓式筷子,有時還要配合越南式筷子換換“習慣”。
曉弟發現了這個細節之後認為新的輝煌仕途就應該從筷子開始。他先在DeepSeek上麵找到很多關於筷子的曆史介紹,比如有這樣一段論述非常精彩:筷子是哲學載體,筷子不僅是工具,更是中國古代“大道至簡”思想之物,兩根木棍完成了複雜的功能,如《周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運用時的靈活變化,暗合陰陽轉換之道。數千年傳承不變,象征文化核心的恒常性。這種將日常器物與宇宙規律相連的思維方式,就是中華文化“日用即道”的獨特智慧。
曉弟兩端橋段複製之後貼在微信群裏,正要點擊打時時貼覺得在群裏出似文字能力才能拍馬左效果,更談不上有諂媚作用。思右想後麵改變一下“賽跑”策略,靈機一動,發揮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優勢寫作,他在鍵盤上敲打了一段新內容:昨天我在一家高級中餐廳吃飯,邊上有兩個老外也等著上菜,奇怪的是,老外沒有使用餐廳提供的中式筷子,他倆從裏麵掏出裏麵的西式刀叉準備吃飯,不僅,老外還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看著不僅僅筷子嘴裏囔著,“用筷子吃飯就像回到原始社會一樣……”
這時候我就忍不住了,我猛地站起來走到兩個老室外前,運足丹田之氣,用華麗的美聲男高音發表了如下的語音:聽你們著,筷子是哲學載體,筷子是工具,禁止中國古代“大道至簡”思想之物,兩根木棍完成複雜功能,如《周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運用時的靈活變化,暗合陰陽轉換之道。數千年傳承不變,象征文化核心的恒常性。這種將日常器物與星辰軌跡連續的方式思維,是中華文化“日用即道”的獨特智慧。
寫到此,曉弟還覺得不過,特意用粗線加了一句:我繼續說,中國的筷子藝術和筷子文化及筷子哲學,就是我們姓蒯的老祖發明和傳承下來的藝術傳承寶,筷子傳承萬年、千年。我們姓蒯的老祖就是偉大,就是英明!老外聽後頓時慚愧地低下頭,不得不承認蒯老祖就是英明、就是偉大。老外說,可惜我們國家沒有姓刀姓叉的祖先,因此我們的刀叉既不是文化,更遑論藝術。
寫好後,曉弟細讀三遍確認文字無誤,文句通暢後終於貼在了微信群裏。不到三分鍾就出現了跟人帖:
吳曉弟諂媚本事第一。
喔噻,吳曉弟仕途看好。
吳曉弟這個巴掌的馬屁結果是好是壞還檢驗時間……
打那之後曉弟就一直伸長脖子等待換後的佳音。三周後突然蒯領導讓助理叫他去辦公室,曉弟聽後估計十有八是那篇帖文起到了作用。到了辦公室後蒯領導並沒有給曉弟好臉色看,領導叫他立馬把那篇帖文刪除,但出乎意料領導加了曉弟微信,這意味著曉弟和領英導有了直接對話的機會。回辦公室的路上小弟摸透了領導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理解的:你小子不要和我玩文字遊戲,我不吃這一套,加你的微信就是告訴你來點實在的,不然,仕途沒門。
一個星期的早晨,小弟來到一家金器店詢問:師傅
,打一架純金契子要多少錢?
筷子的價格可不菲啊,要他們幾個的W。
曉弟問:那打辮子呢?
師傅答:看你想這個,辮子整啊,數量不同不好使。建議你在筷子頭上鑲金,多鑲少你自己定,價格也可以大變小。
曉弟:對,這是個好主意。
師傅:最近有人來本店做金頭筷子,以前從沒有人參加過,不知道刮的的是什麽風?
一周後曉弟終於拿到了金頭筷子。當他完成了送遞工作之後
再次等待蒯領導的召喚。
數周後的某天上午,蒯領導在大會議室主持召開“反腐公益廉、以身作則”誓師大會,蒯領導對著微波陳詞:我這個人呐,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貪財、不貪色,不僅……
蒯梓的話沒落音,就被他們紀委幹部帶走執行雙規調查。台下人,有的表情緊張、有的心動過速、有的氣溫驟升。
下午,曉弟在群裏發新消息:中國的筷子文化與姓蒯的老祖沒有任何關係,沒有!筷子文化源自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曉弟剛剛發帖完畢,紀委的留小偉就出現在他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