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是誰發動了內戰?中共為何在曆史書上,將上黨戰役起始時間從1945年8月27日改到9月10日?

(2025-10-11 07:24:26) 下一個

看完你就懂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中共偽政權抗戰時期,是積蓄力量,而在日寇戰敗,迅速出擊,雷霆萬鈞,因為它知道它的敵人是誰。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轟炸,日本敗局已定。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迅速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境。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為了保衛抗戰勝利果實,8月25日上午9時,在延安東關機場,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薄一波、陳賡、肖勁光、楊得誌、鄧華、陳錫聯、陳再道等20位當時。。。

8月26日開始,麵對蔣介石集團對上黨地區的入侵,中央軍委先後指示晉冀魯豫軍區進行自衛反擊,集中太行、太嶽軍區主力首先殲滅閻錫山進入長治的部隊。

上黨地區長治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同誌,十幾年前曾寫了一篇《上黨戰役起始時間考》,指出上黨戰役起始時間應該是1945年8月27日,而不是中共所謂的9月10日。

這篇文章現在已經全網搜索不到,而當時被我看到,我就摘錄保存下來了。

----------------------------------------------------------------------------------------------------------

上黨戰役起始時間考辨
- 原文摘自中共長治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長治市委宣傳部網站文章
上黨戰役,是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不久,我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打的一場自衛反擊戰役。該役一舉殲滅閻錫山軍隊3.5萬餘人,收複了屯留、壺關、襄垣、潞城、長子、長治等上黨6城。然而,在上黨戰役起始時間上,多年來,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一卷下冊866頁)中說:依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人民軍隊站在自衛立場上奮起抗擊,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進犯。尤其是晉冀魯豫軍區集中主力3萬餘人,於9月10日至10月12日,在山西長治地區(古稱上黨郡)實施的上黨戰役這裏,起始時間為1945年9月10日。這一觀點在全國出版界的影響很大,包括1999年版《辭海》、新編《山西通史》等文獻著作均采納了此觀點。

《中國共產黨山西曆史大事記述(一九一九一九四九)》(以下簡稱《山西大事記》)一書中(479頁)指出:上黨戰役從9月1日開始,到10月12日結束。還特別指出,9月1日至19日,晉冀魯豫所屬太行、太嶽、冀南三個縱隊先後攻克襄垣、屯留、潞城、長子、壺關5縣城

新編《長治縣誌》記載:解放戰爭中,在本縣發生的重大兵事為上黨戰役,從民國34年(1945)8月27日開始,到同年10月12日結束,曆時47天。

以上在上黨戰役起始時間上,出現了3個日期,到底應以哪個為準呢?筆者認為,第3個日期是正確的。

在上黨戰役中,我晉冀魯豫軍區有一個從集結兵力到全麵開戰的過程。解放襄垣,就是軍區部隊在集結兵力過程中的一場揭幕戰。

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李達同誌曾在《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的第一仗上黨戰役》①一文中指出:八月二十七日夜,我太行部隊包圍了襄垣城,經數天的戰鬥,於九月一日午夜十二時勝利解決了戰鬥,斃敵三百五十餘人,俘敵四百五十餘人。襄垣城的解放揭開了上黨戰役的序幕。

新編《長治縣誌》中說:中共中央派劉伯承、鄧小平於8月25日從延安飛返太行,集中太行、太嶽、冀南縱隊及地方部隊開展上黨戰役,戰役首從解放襄垣開始,太行縱隊385旅14團、決9團、369團和友軍17師(原楊虎城所部)於8月27日將襄垣包圍,9月1日解放襄垣。

而《山西大事記》中把攻克襄垣的日期9月1日,作為上黨戰役的起始時間,是不準確的,應從包圍襄垣的時間8月27日算起。

那麽,9月10日這個時間是怎麽來的呢?

李達同誌曾在《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的第一仗上黨戰役》②一文中指出:九月七日劉鄧首長發出了《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一號命令》,決心以太行、太嶽、冀南部隊組織上黨戰役,徹底消滅盤踞在上黨地區的閻軍,第一步計劃先奪屯留,吸引長治閻軍來援。爭取在長(治)屯(留)路上作運動戰而消滅之。決定於九月十日淩晨二時三十分發起屯留戰鬥,亦即發起上黨戰役。

筆者認為,9月10日是上黨戰役作為戰役規模而言,集結兵力的階段已經完成,而進入第二階段即全麵開戰階段的時間。這個全麵開戰階段的標誌,是從太行縱隊攻打屯留縣城,也就是9月10日開始的。12日,太行縱隊攻克屯留全殲守軍;17日,冀南縱隊攻克潞城;19日,太嶽縱隊攻克長子,太行縱隊攻克壺關(摘自新編《山西通誌軍事誌》438頁)

而如果把9月10日作為上黨戰役的起始時間,那麽我軍收複的縣城就會漏掉襄垣,不是6城,而是5城了。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上黨戰役起始時間應為8月27日揭幕戰開始之日。整個戰役至10月12日為止,曆時47天。
注釋:
①②刊於《針鋒相對上黨戰役資料選編》一書,中共長治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長治市委宣傳部編。
附錄:

從上黨戰役看國共內戰真

作者:河邊君

六十七年前的今天解放戰爭正式開場

66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10日,毛澤東正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中共破壞和平,悍然發起上黨戰役,並殲滅國軍11個師3萬多人,把飲經戰亂強烈企盼和平的中國人民又淹沒在血海之中。

1945年8月,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曆經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抗戰,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此時,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共商國共合作,重建民主自由的新中國之建國大業。而毛澤東赴重慶前,中共中央軍委即已經下令劉伯承鄧小平所部共軍準備發動上黨戰役,以搶奪抗戰勝利果實。

抗戰勝利之時

1945年8月,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曆經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發動了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中華民國政府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和抗日功臣,理所當然地對日軍受降和接管日占區享有一切主權和合法權利,並享有曆史所賦予的一切光榮。

日寇侵華,民族危難期間,八路軍除了林彪所部在太原會戰中,在平型關伏擊了一支日軍運輸隊,殲敵數百人,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消滅了數百日軍並因此被毛澤東批評暴露我軍實力外,中共一直保存實力,養精蓄銳,假抗日,真擴張,甚至屢次偷襲抗日國軍。到1945年,中共軍隊已經從紅軍剛到延安時的1萬多人,發展壯大為120多萬野戰軍和數百萬民兵,挾持1億多人口,虎視耽耽,悍然不顧良知道義,準備出山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了。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轟炸,日本敗局已定。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迅速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境。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蔣介石鑒於以往的曆史經驗和教訓,為了防止野心勃勃的中共再次乘機叛亂,一方麵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名義命令侵華日軍就地集中並固守待降,並 警告轄區敵軍,除接受(中國)政府指定之軍事長官的命令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繳械,同時命令八路軍等中共軍隊就地待命不得受降,並命令國軍日夜兼程向日占區後方進軍,收回國土和中國主權;另一方麵又接連發出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

就是在重慶談判期間,中共悍然發動了上黨戰役。

得悉日本投降共方瘋狂搶占地盤

1945年8月9日夜,當延安意外獲悉日本投降和蘇俄對日宣戰的消息後,毛澤東立即向中共軍隊發出了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來的第一個抗日命令,對日占區實行廣泛進軍,其重心乃是命令共軍擴大解放區和縮小淪陷區。8月10日夜至11日下午的18個小時內,毛連發7道命令,其用心竟是立即發動二十萬大軍以奪取中原。為此,毛澤東命令各地中共軍隊,要強行對日受降,阻撓國民政府軍受降。

正是在毛澤東的命令下,旨在打內戰奪江山的中共軍隊,此時如猛虎出山,開始在察哈爾、河北、山西、山東、蘇北等地瘋狂搶占地盤,搶奪日偽軍的武器裝備和人馬,迅速擴張中共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8月下旬,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所部第19軍史澤波率4個師,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之命,在上黨地區接受日軍投降。而該地區恰好位於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分區與太嶽分區兩區之間,態勢孤立,被中共列入應予占領的地區之一。

8月26日,中共中央軍委在關於各地軍事部署的指示中,要求太行軍區應即集結主力,收複上黨全區,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徹底消滅偽頑,逼敵投降。8月31日再度命令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重慶談判前葉劍英秘送中共高級將領去戰區、政委鄧小平,稱閻錫山國軍 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殲滅之。

赴重慶談判之前,毛澤東特別叮囑劉伯承鄧小平:我去談判,你們不要有任何顧慮,你們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回來的越快。

8月25日,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瞞天過海,以送一批幹部去太行山麓為名騙過美軍和蔣介石方麵,借用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道格拉斯運輸機,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薄一波、陳賡、陳錫聯、陳再道、宋時輪、蕭勁光、楊得誌、李天佑等中共高級將領從延安運到晉東南黎城。其中,劉伯承、鄧小平、陳賡、陳錫聯、陳再道恰恰是上黨戰役的指揮官。這批中共高級將領們再轉赴全國各預定戰區,趕在國軍先遣人員之前進入各戰略要地進行軍事部署,並連續發動上黨戰役、邯鄲戰役,為吞並整個中國打下穩固的基礎。

由此可見,毛澤東去重慶是借和談之名欺騙人民,企圖迷惑蔣介石,並拖延時間進行軍事部署。背地裏,中共借爭奪對日受降權,率先挑起發動內戰,陰謀奪取全國政權。

日本無條件投降同一天劉伯承提上黨作戰方案

1945年9月2日,美、英、蘇、中等9國代表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日本東京灣舉行。中華民國代表、國軍二級陸軍上將徐永昌代表中國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就在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同一天,劉伯承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提出上黨戰役的作戰方針是 要多方誘敵外出,於野外聚殲之,並采取圍城打援的戰術。

抗戰時期,中共對日軍是采用遊而不擊的所謂遊擊戰保存實力。為了消滅國軍,劉鄧將各軍區在抗戰時期組建的遊擊兵團 編組成陳賡為司令的太行縱隊、陳再道為司令的冀南縱隊和陳錫聯為司令的太嶽縱隊,使之成為正規兵團,從而實行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劉鄧還在軍民中廣泛進行政治動員,號召大家為保衛抗戰勝利果實而戰,並提出打好上黨戰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鄧小平說:上黨戰役打得越好,殲滅敵人越徹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談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劉鄧正式向上黨地區發起猛攻

9月10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布作戰命令,動用了4個野戰縱隊中的3個縱隊,並征集5萬民兵支前或參戰,正式向上黨地區的國軍發起猛烈進攻。

陳再道率冀南縱隊攻克潞城,圍困孤城長治國軍史澤波第19軍,以吸引國軍向長治馳援。同時,劉、鄧派陳賡太嶽縱隊和陳錫聯太行縱隊全部兼程北上打援,鉗擊來援國軍。至9月19日,共軍攻克襄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共殲滅國軍7000餘人。

被圍困於長治的國軍史澤波第19軍固守待援。由於上黨告急,閻錫山急令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軍和省防軍等部共2.2萬餘人馳援長治,圖解史澤波之圍。

10月2日,共軍已將彭毓斌率領的國軍包圍於老爺嶺、磨盤腦、榆林地區。被圍國軍憑藉優勢火力與共軍英勇激戰,挫敗了共軍打援部隊的多次進攻。

為了加強兵力聚殲國軍,劉鄧當即隻留下地方部隊繼續圍困長治,調陳再道冀南縱隊直奔磨盤山、老爺嶺。共軍圍三闕一,故意在北麵敞開一個口子,虛留生路,在運動中殲滅國軍。10月12日下午,2萬餘國軍被圍殲,彭毓斌副總司令犧牲。

殲滅國軍3.5萬人逼迫蔣介石讓步

閻錫山見援軍失敗,急令19軍軍長史澤波突圍。10月12日,史澤波部隊在沁水以東被共軍攔截消滅,史澤波軍長和37師、68師師長被俘。

上黨戰役,共軍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共殲滅國軍第19軍、23軍、83軍等11個師約3.5萬人。俘獲國軍將官27名,繳獲山炮24門,輕重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部隊三分之一被消滅,閻錫山不得不請求黃埔係中央軍進駐山西。

上黨戰役是中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打的第一個殲滅戰,逼迫蔣介石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讓步,簽訂了雙十協定。

表麵簽訂雙十協定 實際陰謀奪取政權

毛澤東雖然在表麵上簽訂了雙十協定,但是根本不守信義承諾。大造輿論迷惑欺騙人民,顛倒黑白,造謠汙衊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破壞和平,一邊實際上繼續肆無忌憚地在各地發動內戰,以人海戰術與國軍激戰,搶奪地盤和軍事戰略要地,進一步擴張軍事和政治經濟實力,陰謀奪取全國政權。

曆史事實表明,真正盜取抗戰勝利果實,摘了抗戰勝利這個大桃子的是誰,已經不言而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