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老鬆的回憶錄

主要以回憶錄的形式,把人生經曆過的人和事進行重現,時間追朔從1970年到2017年,真實的經曆,鮮活的人物個性,希望能讓您茶餘飯後,有些談資和共鳴。
個人資料
正文

難忘的往事1【長篇】--雷神大洪(196)

(2025-09-02 15:00:54) 下一個

我入伍那一年已經快三十五歲了,對越戰爭也進行了七年之久了,從剛開始的忍讓,到直搗黃龍,再到零星的陣地戰、對峙戰,我崇尚英雄,敬重英雄,所以才決定加入他們,再加上戰地記者、隨軍攝影本來就欠缺,再加上我原有的職稱,我一入伍就是正連級別,剛好隨當時的四十七集團軍政委陶五華和參謀長周遠見一起去老山前線慰問部隊。

1986年,中越邊境可不是個太平地方。雖然越南戰爭在1975年就結束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片土地就徹底消停了。到了80年代,尤其是1986年,邊境上的小規模衝突還是時有發生,炮火聲、槍聲隔三差五就響起來。

這時候,我國的四十七軍是守在邊境上的主力部隊之一。四十七軍屬於解放軍序列,駐紮在南方,任務就是守住國門,防止越南那邊搞什麽小動作。而越南這邊呢,也不甘示弱,經常派部隊試探,或者幹脆直接開火。

越南軍隊已經得到情報,得知了陶五華和周遠見要來邊境線上一個叫“貓耳洞”的地方慰問部隊。越南人一聽,這可是個大魚,政委和參謀長啊,抓住或者幹掉他們,不光能打擊我國軍隊的士氣,還能給國內宣傳吹一波。

於是,他們下了狠心,要全力活捉或者擊斃政委陶五華和參謀長周遠見。

越南戰爭打完之後,越南統一了,可跟我國的關係卻越來越僵。1979年,中越之間爆發了一場短促但慘烈的戰爭,我國出動了幾十萬部隊,越軍也拚了老命抵抗。

後來雙方停火了,但邊境上的緊張氣氛一點沒減。80年代初到中後期,廣西和雲南的邊境地區經常能聽到炮聲,雙方都在山頭上修工事、挖戰壕,擺出一副隨時開打的架勢。

1986年中越邊境的衝突主要集中在幾個熱點地區,比如老山、者陰山這些地方。越南那邊有蘇聯撐腰,武器裝備不算差,部隊也很有經驗,畢竟剛打完美國人。

我國這邊呢,靠的是人多勢眾和地形優勢,守住自己的地盤,同時也想給越南點顏色看看。兩國軍隊在邊境線上你來我往,今天你打我一炮,明天我還你一槍,傷亡雖然不像大戰時那麽誇張,但也不少。

四十七軍在這場對峙裏是個關鍵角色,這支部隊隸屬解放軍,番號曆史悠久,戰鬥力也不弱。

1986年的時候,四十七軍的司令員是個老資格的將領,他手下的部隊駐守在邊境一線,負責防禦和反擊任務。

而政委陶五華和參謀長周遠見,作為這個王牌軍的重要領導,自然也成了越南情報部門眼裏的“重點目標”。

說到“貓耳洞”,得好好解釋一下。這不是啥高大上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我國士兵在山上挖出來的小工事。名字聽著挺形象——“貓耳”是因為洞口小,像貓耳朵那麽點地方,鑽進去就跟藏起來似的。

這種工事在80年代的中越邊境衝突裏特別常見,邊境地形多山,山上全是石頭和樹,挖個小洞能擋炮彈、躲子彈,還能觀察越南那邊的動靜。洞不大,一般也就夠一兩個人蹲著,裏麵放點幹糧、水壺,再加上槍和彈藥,湊合能住幾天。

80年代的中越邊境,雖然不像冷戰那樣有高科技間諜,但情報戰一點沒少。越南軍隊有自己的偵察兵,經常偷偷摸摸越過邊境線,趴在山頭上觀察我國這邊的情況。他們還靠無線電監聽,截獲我國部隊的通訊信號。

越南人拿到情報後,馬上開了會,研究怎麽搞定陶五華和周遠見。他們的目標很明確:要麽活捉,要麽擊斃,不能讓他們跑了。活捉當然是首選,抓幾個領導回去,能狠狠打我國人的臉,還能用來換俘虜或者談條件。但要是抓不到,那就幹脆幹掉,死了也比放跑了強。

越南軍隊那時候有不少經驗豐富的家夥,打過美國人,又跟我國幹過幾架。他們派一支精幹的小隊,可能十幾二十個人,都是老兵,擅長夜襲和山地作戰。時間選在晚上或者霧大的時候,這樣不容易被發現。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特殊而複雜,危險而艱巨的時間段。。。

             本章完,待續-雷神大洪(197)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