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機相冊裏有幾張在美國拍的照片,背景都剛好有美國國旗。好巧不巧,它們全都降著半旗。
每次降半旗,背後幾乎都是一起槍擊:學校、商場、地鐵站……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名字被定格在新聞中。人們悲傷、悼念、抗議,然後,下一次槍響又如期而至。
仿佛這一切,從未停止過。
就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再次降下了半旗,查理·柯克——一位強烈主張“每年有些槍殺死亡案例是不能避免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享有上帝賦予的第二修正案權利。”的詭辯天才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槍殺,為他的言論付出了沉重的的代價。
我不想議論他的死。但他說的“持槍是為了自由”,曾讓我動搖過。直到我親手打出那一發子彈。
那是我第一次來美國,朋友慫恿我體驗“美式文化”,幫我在靶場租了一整套體驗套餐:手槍、步槍,甚至衝鋒槍。
當我扣下扳機的那一刻,槍聲震耳欲聾,後坐力猛得把我手臂彈開,心裏猛地一顫。那不是遊戲,那是真正可以殺死一個人的東西。我當時就後悔了。但為了麵子,咬牙清空了最後一個彈匣。
當我放下 AK-47,看著緩緩退回的靶子,那些彈孔雜亂而深沉,紙靶撕裂得觸目驚心。我第一次零距離感受死亡的恐懼,這些子彈,不隻是洞,而是真實的傷口,是隨時能奪走生命的力量。
很多人說:“好人有槍,壞人就不敢動。”但現實呢?一個人變成“壞人”,隻需要一秒鍾的崩潰。那把槍,就成了最簡單、最致命的出口。
還有人說:“持槍是為了反抗政府暴政。”聽起來熱血,但荒唐。在現代國家機器麵前,你我手裏的步槍和燒火棍有什麽區別?坦克、無人機、特種部隊……哪一樣靠民兵能擋得住?
說到底,這不過是軍火商的生意經。他們讓你覺得持槍是自由,其實隻是想賣更多槍。
而我,自此之後,每次來美國,心裏總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明明陽光燦爛、街道安靜,可你就是不敢放鬆。你知道身邊任何一個人可能隨身帶著武器,你不知道下一次響起的槍聲,會不會就在你身邊。
這不是自由,這是恐懼,是一種文明退化的焦慮。讓每個人都必須靠武裝自己來生存,不是進步,而是倒退。
我們不能再把現代社會,重新推回到那個靠槍口說話的時代。我們不能回到那個人人都帶槍、街頭隨時決鬥的野蠻西部世界。
我曾經猶豫過該不該禁槍。現在,我越來越篤定:真正自由的社會,是讓人不需要拿槍來自保,而不是讓人必須拿槍防身。
很多國家早已證明,禁槍不等於失去自由。真正的安全,來自製度、法律和社會信任,而不是槍。
我不是專家,也不想說教。隻是一個看見過子彈威力的人。我知道那一發子彈有多沉。
我希望有一天,美國的國旗不再常年半垂,校園不再回蕩槍聲,人們不再因一個轉身、一個爭執、一個念頭,就失去生命。
別讓這個世界,再一次退回到荒野。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無關意識形態,不巧動了你的奶酪,也敬請諒解
擁槍並不一定仇殺,不擁槍也不一定帶來和平。仇殺是仇恨教育和宣傳讓那人作出了愚蠢的行動。仇殺是社會矛盾達到不可調和時的一種應激反應。要避免仇殺首先要停止仇恨教育和宣傳,執政者要作出努力調和社會矛盾,要不然,即使禁槍也不能阻止其它形式的仇殺。
很多網上的段子把槍和子彈比做真理和花生米,帶上真理和花生米,分分鍾要人命。
haohao88 發表評論於 2025-09-13 11:30:05
所言極是。民眾擁槍,並不能帶來安全,更不可能對抗暴政,唯一後果就是民眾互殺,美其名曰為自由,實質是政府逃避治安和管理之責
減少傷害有效的方法是嚴懲持槍犯罪,加強警力維護治安,也讓很多人不必因為嚴酷的治安問題買槍自衛。
隻要去處合法, 本迷多半都揣一把手槍在腰上。 象本迷這樣的持槍良民, 帶槍的時候連跟人吵架都刻意避免。
而且,很多右派認為擁有槍支是避免被政府欺壓殘害的必要武器:“至於現在中文圈子有在炒作禁槍,2A的本質是保障普通公民擁有武器,防範政府暴政,不是讓人濫殺無辜。左派推動禁槍,實際上是幫助政府壟斷武器,等於在不自知中為獨裁鋪路。而且美國迄今最嚴重的本土恐襲事件也不是槍支造成的,而是自製化肥炸彈:在俄克拉荷馬州,近200人被炸死,包括大樓裏的幾十名幼兒園兒童和老師。” 確實在那些極權專製的國家裏,草民無論被如何迫害,很可能都不在政府宣傳統計的數據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