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淩,隻分兩次:零次和無數次。
美國揮舞著關稅大棒,這已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看看曆史,日本的“廣場協議”就是最好的佐證。那一次,日本選擇了妥協,以為換來的是和平共贏,結果卻換來了三十年失落,被壓製得至今都沒有抬起頭來。真正的霸淩,是打著規則和合作的旗號,讓你一步步被鎖死、掏空、消化。那是另一種形式的“廣場”,不是協商的桌子,而是被處決的刑台。
你看看身邊,霸淩無處不在——
孩子在幼兒園被推搡,在學校被圍堵;
成年人在職場被壓榨,在家庭中被情感綁架;
國家之間更是赤裸裸的打壓與挑釁。
但無論是孩子,還是一個國家,霸淩的本質從來就不是“對錯”問題,而是“你軟不軟”的問題。
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你可以講理、可以退讓、可以謙遜,但唯獨不能容忍霸淩。一旦有人騎在你頭上作威作福,就必須打回去。
如果你退讓了一次,就等於給了對方默認的權利。
一次,就是開始;之後,就是無數次。
所以我告訴他:不怕打架,就怕你不還手。有我做你後盾,大不了換個學校。
昂撒人表麵彬彬有禮,背地裏卻把其他民族看成二等人。“kiss my ass”特朗普恨不得把傲慢寫在臉上。
世界不是靠講道理維持秩序的,而是靠實力和反抗贏得尊重的。
隻有一次都不容的反擊,才能終結霸淩。
隻有敢於強硬的國家,才配擁有和平。
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之路已經證明:隻有敞開胸懷、迎接世界,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而閉關自守、自我設限,隻會走向死路一條。
所以,我們從不是反對全球化,不是拒絕交流合作。
但合作必須是平等的、互利的,而不是綁架與壓榨。
這次反擊,不是對抗世界,而是告訴世界:我們願意共贏,但絕不接受被欺淩!
欣喜的是,在堅決還擊的同時,中國再次敞開了胸懷。
從對幾乎所有國家實行過境免簽,到“購物即買即退稅”這一係列便利政策出台,正是以自信、從容、利他之姿,歡迎世界走進中國,也走進機遇。
這才是大國的風範,不靠封閉維穩,而是靠吸引力立足。
不管代價有多大,這一拳我們必須打!這是為後代爭口氣,是為民族贏尊嚴。
有生之年能夠親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真是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