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

行千裏路,就為了少讀萬卷書
正文

李嘉誠何罪之有!

(2025-03-18 19:10:32) 下一個

  聞得李嘉誠出售港口資產的消息,輿論沸騰,網民指責聲四起,甚至將他與“賣國”掛鉤,熱衷於網絡暴力,對一個快百歲的老人進行不公正的謾罵與審判。此等行為,實在讓人心寒。今我欲為老先生發聲,反擊這些不理智的指責,撥開迷霧,重見真相。

  李嘉誠所拋售的,隻是港口的經營權。港口的主權、土地、海關等核心控製權,依然掌握在所在國手中。李嘉誠的公司不過是作為投資者負責港口的日常運營——包括貨物裝卸、碼頭管理等。這種商業操作,符合市場的正常運作,關乎商業利益,而非政治立場。資本逐利,這並不等於背棄國家,更不意味著他是賣國賊。

  一個簡單的比喻,大家去機場,雖然航站樓內有星巴克、麥當勞等品牌,它們提供的隻是服務,並不能決定機場的運營,也不會左右飛機的起飛。李嘉誠在港口的角色,正如這些品牌,提供的是運營服務,並未幹預港口的主權與決策。這種情況,怎能被曲解為賣國?

  作為企業家,李嘉誠所做的一切,首先是對股東負責。資本市場是一個追求效益與回報的場所,他的每一步決策都需要考慮投資的回報與風險。如果某項投資的風險過大,商人自然會做出調整,出於對股東、員工以及整個投資環境的負責。李嘉誠憑借著多年積累的商業智慧與眼光,他的每一項決定,都是市場環境的反映,而非個人情感的表達。

  若真有像一些人所言的“背後有強大祖國”,那麽為何要拋售優質資產?正如《戰狼》中的情節,若祖國強大、市場穩定,誰願意拋棄自己手中的寶貴資源?你這是在打誰的”臉“ 然而,李嘉誠的操作並非對國家不忠,而是在全球化競爭的市場中,他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的商業決策。這正是商人該有的理智,和對股東的責任。

  反觀馬斯克,曾一度因其言辭激烈、做事偏激而成為全球焦點。馬斯克高喊“愛國”,但因頻繁的爭議言論,導致特斯拉市值暴跌,投資者血本無歸。更為嚴重的是,馬斯克的行為讓投資者對他的公司失去了信心,股市波動也頻繁加劇,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小的震蕩。

  商人如果將情感、政治立場淩駕於理性決策之上,最終隻會導致巨大的商業損失和市場的不穩定。這與李嘉誠的理性決策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始終堅持根據市場環境進行投資調整,始終維護對股東的責任,而非盲目追求情感上的認同。

  想必那些聲嘶力竭指責李嘉誠的人,未必了解這位老人一生的貢獻。他不僅僅是商業界的巨擘,更是慈善事業的踐行者。從捐款支持教育、醫療,到關注貧困地區,他的慈善事業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幾十年來,他的善舉無數,他將財富回饋社會,早已把責任與擔當深深烙印在自己的事業之中。

  如果要問:“你為這個國家做了什麽?”那麽可以看看李嘉誠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做的貢獻。批評者自己又做了多少有益於社會的事?在指責他拋售資產時,是否曾反思過自己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什麽樣的貢獻?

  網絡暴力是一種最為簡單、粗暴的行為,它不能帶來建設性的改變,也無法推動任何問題的解決。抨擊李嘉誠,尤其是在他已快百歲高齡之際,無疑是對一個不畏困境、勇於承擔責任的老人最大的傷害。我們應當尊重這樣一位為國家與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賣國”標簽進行惡意的抹黑。

  讓我們回歸理性,透過表麵的情緒,看到商業決策背後的真正意義。李嘉誠的拋售,源自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是一個商人基於市場判斷做出的理性選擇。與其盲目謾罵,我們更應從中汲取商業智慧,尊重企業家的決策與貢獻,明白市場經濟的真正運行規則。

    批判李嘉誠不過是短視的行為,真正值得反思的是,當一個商人的正常商業決策被扣上“愛不愛國”的帽子時,我們還能期待外資繼續信任我們嗎?今天批李嘉誠,明天就可以批其他所有敢於投資的人。如果這種風潮繼續下去,誰還敢在中國投資?誰敢在這個市場深耕?

  李嘉誠走了,下一個呢?這個問題,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行者無疆1970 回複 悄悄話 用之於民:李嘉誠有記錄的捐款300億。國際貿易價高者得,國家每年向非洲撒幣幾千億,有這個錢怎麽不去競價買呢?讓一個百歲老人衝鋒陷陣?
你是不是趙家人?不是的話,中華民族跟你沒有關係,是的話,麻煩給組織帶個話,共產主義什麽時候讓我接班,我都快退休了。
倪穎 回複 悄悄話 取自於民,用之於民,難道中國人對中華民族沒有責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