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

岩華,中華研究所主任,哥倫比亞大學MPA碩士,經濟學博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岩華:一招重振中國經濟

(2024-01-16 13:13:04) 下一個

岩華:一招重振中國經濟

岩華觀點:目前中國各大城市房地產泡沫正在破裂,市場信心不足、消費下降,整體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當務之急除了增加市場流動性,必須從根源性“中國經濟結構”上解決問題:隻占全國土地3%的城市內小部分“商業用地”,才能進入市場交易,其餘97%的土地(包括全部農村土地)都不能交易。40多年來,三農被拋棄在市場經濟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這三大經濟要素生產力,不能進入三農。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土地人口資源和資金等所有資源,都被白白浪費了。

而城市“商業用地”作為中國稀缺資源,推動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危險,“大城市化”模式越來越不可持續。中國的市場經濟隻是“城市經濟”,被限製在城市的最後一條街上。這導致中國城鄉、工農、貧富差距,城鄉隔離兩極分化,七億農民成為劣等人。

三農深改:一招改變經濟大局
中國城市經濟到了新的轉折點,麵臨改開初期的曆史時刻:“每當山窮水盡,就會有大突破”。1978年中國“農村土改”是全球“集體經濟體”最早、並取得巨大成就。1990年後東歐、俄羅斯、越南、古巴等,學習並超越中國,先後完成土改:土地歸農民所有、可買賣抵押——都從不得溫飽的集體經濟,一躍成為世界糧食出口大國,城鄉一體、繁榮富強。但中國農村改革卻半途而廢:農地隻允許租,不許買賣抵押,一拖45年,三農停滯成為一潭死水,最大農業國的農產品依賴進口,農村農民農業被拋棄現代化進程之外,成了髒亂差的中國式貧民窟。

幾十年來我考察100多個國家三農,發表五千篇論文及幾部世界三農專著,大聲疾呼:開放農村土地交易、讓土地、資金和人才,這市場經濟的三大要素生產力,自由流通進入三農,完成改開來的最偉大改革,解放占半數以上的中國人口,讓三農富裕起來。現在,全國農村耕地和宅基地“確權頒證”,已基本完成。三農深改允許農地交易、抵押和繼承,將是1978年以來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將迎來一個三農建設和開發高潮!允許農地市場化,將為每家三農帶來幾十萬元的實體物業和市場財富,引發中國三大變化:

第一,農村長期閑置浪費的宅基地(2.4億畝),將以市場化方式變成耕地,中國將新增一兩億畝耕地;農村大規模、機械化、高科技、私營農場,將會雨後春荀遍地開花,中國農產品不僅可自給,還可象土改成功的俄羅斯越南那樣大量出口。

第二,長期閑置在農村的“非農人口”(包括老弱病殘),將會賣掉閑置的宅基地和耕地,在附近的中小城鎮買房置業,搬到便利舒適的城市生活,從而促進中小城鎮高速發展。中國將增加幾億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層,每年的消費規模將達到25-30萬億美元,一舉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

第三,大城市危如累卵的擁堵、汙染、房地產泡沫,將會被逐漸消化稀釋;集中浪費在各大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生產力,將向三農、邊疆、山區均衡發展,真正實現習近平反複強調的“共同富裕”。城鄉一體化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將推動中國經濟再高速發展幾十年,成為全麵現代化的發達國家……

第四,最關鍵的是,現在中國城市因“人力資源短缺”,而逐漸喪失競爭優勢的中國出口製造業,可從土地深改吸收大量三農人口和剩餘勞動力,重新振作起來,繼續“世界工廠”的曆史輝煌。

目前中國三農被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的假專家擋誤了45年,才麵臨今天的山窮水盡!這些人為什麽不去越南、俄烏、東歐、墨西哥等與中國類似的國家去看看,“土地被資本壟斷”了嗎?遍地流民了嗎?恰恰相反!這些國家從不得溫飽的農業集體經濟,一躍成為世紀糧食出口大國,農村發達、農民富裕……現在仍畫地為牢、因襲守舊的中國三農,在當今世界上是除朝鮮以外,唯一一個不允許農地交易的國家,因而也是全球最差的三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