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意識的解析 18》

(2024-11-21 16:12:05) 下一個

一個生活在叢林裏的生物體時刻麵臨著外界環境改變帶來的危險,以及種群之間和種群之內競爭的威脅。安全是生物體的基本需求,也就形成了與安全相關的恐懼情感和意識。當一隻狗看到一條蛇時,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遞到丘腦。這時視覺信息從丘腦傳到杏仁核,或者投射到大腦視覺皮層之後再傳遞到杏仁核。杏仁核裏的神經受到激勵,分泌去甲腎上腺素。狗就有了恐懼的感覺和警示。杏仁核再將信息傳遞給下丘腦,由下丘腦做出是進攻還是躲避的決定。緊急狀態解除後,杏仁核又將信息傳遞給內側前額葉皮層和海馬體,留作記憶的一部分。俗話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杏仁核本身也有條件反射的神經調製機製,通過像在海馬體裏一樣的神經長時短增強作用而產生神經塑性固化。對蛇的恐懼感就成為了長時記憶。

在物質層麵上,人的情感就是人腦的狀態和活動,體現在神經活動和化學物質的交換。人的情感很複雜,也難以界定。美國心理學家埃克曼認為有六種普遍的基本情感。它們分別是快樂,恐懼,憤怒,厭惡,悲傷,和驚訝。情感也反映在生物機體上。當動物感受到恐懼時,分泌的去甲腎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心液流入骨骼肌肉。動物進入一種立即反應狀態。所以動物的行為和狀態隨情感感知而改變。在人類這邊,情感還反映在麵部表情上。我認為,在語言出現之前,情感也是動物個體間交流的一種方式。

恨是憤怒和厭惡的綜合情感。那麽,愛又是什麽?愛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合。它既是一種欲望,也是一種情感。在欲望方麵,愛不能為性欲限製。它有物種繁衍要求的根源,比如親情和戀情。母親的愛使得撫養子女不再是負擔。兩性之間的愛強化性的結合。愛也在群體和社會行為中產生,比如友情以及投射到自身的自愛。這時愛的反麵對照可以是恨,也可以是孤獨。在情感方麵,愛的饋贈就是快樂。下丘腦分泌多巴胺。腹側被蓋區和尾狀核等快樂中心裏不斷地產生神經衝動。愛的體驗不僅僅是接受,也在於施予。一個大男人抱著一個小嬰兒時,也會感覺到心軟得都要融化了。這種完全失去防備的脆弱狀態正是愛與快樂的體現。愛是生物演化中生物的選擇。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愛的功能。群居的鱷魚們之間毫無愛的跡象。不是所有人都有愛的功能。愛也會被異化。如果你還具有愛的能力,那就多珍惜它。

在社會群體經曆中,一個人會發展出多維度更複雜的情感。伴隨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發展而產生出羞愧,內疚,和驕傲等情感。在群體活動的認識過程中又會誘發形成嫉妒,感激,失望,和同情等正麵或者負麵的情感。作為一個社會人,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都無法擺脫這些情感。

說到這裏,我有兩個關於欲望和情感的隨想。欲望的延伸就是動機。人類很多的行為具有一個目的性,也就是說行動的原因和方式是為了達到一個期望的結果。亞裏士多德很早就提出事物發展中的目的因。事實上,目的論隻存在於生命個體,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行為。而這些個體目的性的行為模式出於由以往個體經曆和生物基因演化中建立起來的反饋和前饋機製。真正意義的目的論在整個生命和非生命世界都是不成立的。以前也多次提到,生命演化是隨機盲目的。有時不免就演化結果用上目的論的闡述隻是為了表達上的簡潔。但是,我們無法對未來的生命演化作出目的性的判定。至於非生命界,我依然認為事物隻遵循由因到果,由初始條件和運行法則的時序發展。結果如何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回到人類的話題,人有行為動機是不是說明人有自由意誌。我們以後可以討論。第二個隨想有關人工智能。多少年前有一個普通的觀點,人之所以區別於智能機器是因為人具有情感。現代生物神經學研究表明情感的生理機製確實複雜,但是它們仍然是較底層的意識形式。人工智能的近期發展又說明情感也可以在訓練和學習中獲得。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能就能替代了人。

—寫於2023年4月11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