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反映各個時代人類社會的愛恨情仇、各個階層的代表人物的精彩經曆的。。。和什麽‘革命’、‘不革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藝術需要真正的而不是假的、“引蛇出洞”的百花齊放。文藝不應該被強迫隻為一黨一派、隻為一部分人甚至一種“現代”思潮服務!強扭的瓜不甜。為什麽中國人那時隻能看8個戲???那種這樣的文化專製時代不應該被謳歌、被紀念!!!
毛在以整人為目的的延安整風中。叉著腰作狂態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隻是一種政治覇淩、一株罷黜百家、唯我獨尊的大毒草:它誤導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把藝術改做獨裁者極左思潮的洗腦工具,流毒至今!
以97歲經曆了幾個政治時代的趙燕俠為例:很好的一位藝術家非要貼上紅色政治標簽?她的成就,遠遠不是區區一個“阿慶嫂”可以覆蓋的,所謂‘革命樣板戲’,不過是江青依托權勢而“定製”出來的形象。請大家回顧這位京劇大師的一生,給中國人塑造了多少不同階層、不同階級人物的經曆和情懷:
她首創了真假嗓結合的唱法,表演灑脫、嗓音甜亮、唱腔悠揚、念白清脆、咬字清晰。她突破程式、行當的界限,從劇中人物性格出發,塑造了一係列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如:《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碧波仙子》中的鯉魚仙子,《紅梅閣》中的李慧娘,《春香傳》中的春香,《玉堂春》中的蘇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花田八錯》中的春蘭,《荀灌娘》中的荀灌娘,《辛安驛》中的周鳳英,《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等,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京劇“趙派”藝術。
真正的藝術是永存的,不是某一屆統治者就可以永遠抹殺的。。。文藝複興時的名畫,不會因為它沒有反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而失去欣賞價值。毛江發誓要永遠打翻在地的帝皇將相、才子佳人,還是會在曆史上和各種故事裏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