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趙燕俠的去世,談談’樣板戲‘的價值。

(2025-03-20 11:09:08) 下一個

藝術是反映各個時代人類社會的愛恨情仇、各個階層的代表人物的精彩經曆的。。。和什麽‘革命’、‘不革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藝術需要真正的而不是假的、“引蛇出洞”的百花齊放。文藝不應該被強迫隻為一黨一派、隻為一部分人甚至一種“現代”思潮服務!強扭的瓜不甜。為什麽中國人那時隻能看8個戲???那種這樣的文化專製時代不應該被謳歌、被紀念!!!

毛在以整人為目的的延安整風中。叉著腰作狂態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隻是一種政治覇淩、一株罷黜百家、唯我獨尊的大毒草:它誤導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把藝術改做獨裁者極左思潮的洗腦工具,流毒至今!

97歲經曆了幾個政治時代的趙燕俠為例:很好的一位藝術家非要貼上紅色政治標簽?她的成就,遠遠不是區區一個“阿慶嫂”可以覆蓋的,所謂‘革命樣板戲’,不過是江青依托權勢而“定製”出來的形象。請大家回顧這位京劇大師的一生,給中國人塑造了多少不同階層、不同階級人物的經曆和情懷:

她首創了真假嗓結合的唱法,表演灑脫、嗓音甜亮、唱腔悠揚、念白清脆、咬字清晰。她突破程式、行當的界限,從劇中人物性格出發,塑造了一係列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如:《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碧波仙子》中的鯉魚仙子,《紅梅閣》中的李慧娘,《春香傳》中的春香,《玉堂春》中的蘇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花田八錯》中的春蘭,《荀灌娘》中的荀灌娘,《辛安驛》中的周鳳英,《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等,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京劇“趙派”藝術。

真正的藝術是永存的,不是某一屆統治者就可以永遠抹殺的。。。文藝複興時的名畫,不會因為它沒有反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而失去欣賞價值。毛江發誓要永遠打翻在地的帝皇將相、才子佳人,還是會在曆史上和各種故事裏流傳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bcdar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倪穎' 的評論 : 問問那個年代的人們,每天要早請示、晚匯報。沒吃飯前要先三呼萬歲,祝毛“萬壽無疆”,看的隻有八個樣板戲,書店裏隻有毛著、語錄,小說隻有“金光大道”,唱的隻有一個內容:歌頌毛和他的黨。每天必須一小時政治學習‘雷打不動’,開會前紅衛兵教跳‘忠字舞’,你父母如被劃成‘走資派’、‘資產階級權威’、‘五類分子’就被抄家、經常被毆打、揪鬥、沒收財產、送牛棚做苦工。。。豬肉、糧棉油都要票,每月隻配給一點點。。。沒糖、沒牛奶、沒。。。。。他們的‘青春年華’,感覺如何???
倪穎 回複 悄悄話 樣板戲,是當時的文化。我父母都會唱,伴著他們度過他們的青春年華。外人隻能臆想,無法評判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同意作者的觀點。樣板戲是專製的產物,代表的是一個反文明,反自由,反人性的勢力。樣板戲本身也違反了藝術創作理論,和藝術作品的本質。這樣的東西還能夠有生存的空間,隻能說明我們的社會還有讓它存在的土壤。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沙發,感謝分享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