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行路

Medicine, History & Nature Lover
正文

伊朗國家博物館巡禮(2)

(2025-03-24 18:43:19) 下一個

伊朗伊斯蘭考古與藝術 博物館是伊朗 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但是建築和開發卻是晚了許多,於 2015 年重新開放。展品從早期伊斯蘭、塞爾柱和伊爾汗 時期的文物等。

 

這裏展出的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覆滅後,伊斯蘭教傳入波斯高原並建立的第一個穆斯林宗教王朝阿巴斯帝國(Abbasid Caliphate)並開始了基本上是神教合一的穆斯林帝國的至今長達1400年的統治伊朗的曆史。

 

 

這個博物館同樣是空空蕩蕩,隻有我們仨人

 

 

如果說在伊朗國家博物館能夠呆上大半天的話,那麽在這個伊斯蘭博物館頂多花上一個小時就足夠了。另外大部分的展品說明,各種地圖和圖解基本都用波斯語來標注,我們隻能靠著館內英文版的介紹小冊子,走馬觀花地看看。

 

當然如果你是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又懂波斯語,能夠看得懂各種文字和圖解說明,就可以細細的參觀。

 

在伊斯蘭文化中,《古蘭經》被視為信徒進行各種活動的主要 基礎。因此,伊斯蘭博物館一樓中央展示一些早期的《古蘭經》。

 

 

這是一個宗教信仰的博物館,各個時期的展品大多是寫著古蘭經或者讚美詩歌或符號。

 

不懂波斯語和穆斯林教旨的我們隻能匆匆走過。 不過,不用借助語言和說明,我們對金絲編織的的波斯掛毯還可以欣賞一下。

 

這裏還有大量的元朝及明朝時期的瓷器,主要是以元清花為主。元朝以後,中原與波斯高原的貿易往來頻繁。青花瓷的染料使用來自波斯的“蘇泥勃青”(Samarqand Cobalt),發色深濃豔麗,帶黑色斑點。仔細看了一下,還有不少是伊朗高原本地的瓷器。其製作和藝術風格並不輸於唐朝瓷器。

 

伊朗國家博物館和Topkap? Palace Museum(托普卡帕宮博物館)是兩家收藏了眾多元青花的瓷器的海外博物館

 

下麵應為波斯高原產的彩瓷

我們花在瓷器館中的時間最長.

 

最後我們停留在一幅巨型油畫麵前: 《法特赫·阿裏·沙阿在埃裏溫戰勝俄軍》(Fath Ali Shah’s Victory over the Russians at Yerevan)。該畫描繪的是在1804年,波斯沙阿法特赫·阿裏·沙阿·卡紮爾(Fath-Ali Shah Qajar)在埃裏溫圍城戰(今亞美尼亞首都)中戰勝俄軍的場景。

 

 

 

在1804-1813年,俄國與波斯帝國爆發了一場戰爭(Russo-Persian War)。這場圍城戰(1804年)中雖然波斯方麵在戰鬥中曾有勝利,但最終戰爭以波斯的失敗告終。戰爭結果1813年《古利斯坦條約》(Treaty of Gulistan)的簽訂; 伊朗被迫將格魯吉亞、達吉斯坦、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大片地區(約計25萬平方公裏)割讓給俄羅斯帝國。

 

其實我最想看的就是關於在公元751年的唐朝將領高仙芝率部與阿拔斯王朝(大食國)的怛羅斯之戰(751年)。

這場改變了世界文明史進程的戰爭。可惜在這個博物館裏沒有看到,也許因為文字語言不同而錯過了。

 

戰爭背景:

 

前邊說了薩珊的波斯王朝被阿拉伯人滅國以後,穆斯林占據了波斯高原,成立了阿巴斯王朝。該王朝不斷地向東擴張。

 

這時的東方正是大唐盛世,國勢極炙,唐朝自太宗、高宗至玄宗時期通過加強西域駐軍和支持薩珊王朝的流亡政府,希望對中亞進一步擴張並能夠控製絲綢之路,從而抗衡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公元661年,最後一代波斯王子被封為“波斯都督”並成立了流亡政府"波斯都督府駐紮在今日新疆地區。其勢力範圍前突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和怛羅斯

 

唐玄宗時期,唐朝著名將領高仙芝曾多次率軍西征,在中亞擴展唐朝的勢力。征服了石國(塔什幹)、大勃律(今克什米爾北部)等地,使唐朝勢力到達阿姆河流域,接近波斯邊境。 

 

至此中華曆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和日益強大的並積極向東方擴張的阿撥斯終於正麵相遇了, 兩種文明勢力的水火不相容的衝突不可避免了。

 

751年,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即大食國)在中亞的怛羅斯(Talas)發生了一場決定性戰役,史稱怛羅斯之戰

 

起因: 爭奪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的控製權。唐朝的盟友石國(今塔什幹)請求唐軍支援對抗大食軍隊,而阿拔斯王朝則聯合了中亞突厥部落,與唐軍展開對抗。

 

戰爭經過:

  1. 高仙芝率唐軍約3萬多人長途跋涉西進數月,與中亞的葛邏祿部族盟軍一同向怛羅斯進軍。
  2. 與阿拔斯軍隊交戰:阿拔斯王朝派出將領劄義德·本·薩利赫率領約20萬大軍迎戰唐軍。
  3. 初期唐軍占優:唐軍憑借強大的戰鬥力和紀律,在戰場上占據優勢,阿拔斯軍隊一度被壓製。
  4. 葛邏祿部族倒戈:戰鬥過程中,原本支持唐朝的葛邏祿部族突然倒戈,襲擊唐軍後方,使得唐軍陷入前後夾擊的困境( 疑問:既然唐軍開始占優勢並壓製對方,為什麽葛邏祿部族卻向弱勢一方倒戈呢?邏輯上說不通。)
  5. 唐軍潰敗:在背後遭受襲擊後,唐軍被迫撤退,最終戰敗。高仙芝率少數部隊成功撤離,但唐朝的西域勢力遭受重創。

 

此戰後,唐軍逐漸退出中亞,中亞回歸阿拔斯王朝與突厥勢力的控製。伊斯蘭文化開始逐漸傳播到中亞,影響當地社會。傳說在此戰中,唐軍中有大量造紙工匠被阿拔斯軍隊俘虜,並帶往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導致中國的造紙術傳入阿拉伯世界,最終影響歐洲。

 

從此以後在阿拉伯世界就廣為流傳著一個蔑視唐朝的勵誌傳奇,而在東方的漢文化中幾乎無人知曉: 傳說恒羅斯戰役後,唐軍潰不成軍逃回,阿拔斯王朝的領統將軍指著東方說我的千軍萬馬將踏平大唐疆土. 於是唐朝用大金盤子盛放著來自大唐的泥土放在這位將軍麵前,讓他的馬蹄在在金盤子裏踩了幾下。於是他便放了大唐一馬。

 

 

其實,在每種文化中都有嘲笑其他文化的典故.

 

(謝謝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矽穀工匠不讀書的?可憐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帶我參觀遙遠的地方。中國不提自己的敗績,比如後來嶽飛文天祥被蒙古人輕易打敗這些事情。有意思。波斯從公元前幾百年就有自己的宗教,那時候中國還是在蒙昧的殷商代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