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劉看世界

Medicine, History & Nature Lover
正文

印度行(二) 見識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聖地

(2024-03-07 10:53:52) 下一個

第3天離開新德裏,開始了所謂的眾多打卡聖地之旅.

 

上文提到在過去數千年中,各種外來遊牧民族與印度土著民族混血融合的導致了今天印度人種基因的多樣性. 同時也造成了今天的多文化和多宗教信仰的共存,融合及演變。因此印度又號稱“宗教博物館”, 據統計今天的第一大宗教仍是土生土長的印度教,占了近80%的總人口比例,第二位是穆斯林為14%; 而基督教錫克教和耆那(Jianism)合在一起僅有占5%。最後在這個佛教的誕生地的國家,今天佛教徒僅僅有1%!

 

所以印度行前如果對印度的各種宗教, 尤其是對印度教有個粗粗的了解,這樣對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及導遊介紹講解,才能看懂不少門道和聽的明白。

 

印度教是印度的各種宗教及文化傳統中最古老的宗教,約在公元前15世紀年就基本形成體係. 這比最早的漢字書寫形式 - 甲骨文的出現和完善(一般認為是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還要早了數百年.

 

印度教中包括各種神話傳說及各路神仙如梵天、濕婆和毗濕奴…等, 成為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及傳統習俗的基礎,不僅僅是對印度教,也是今天印度的哲學思想及眾多社會規範及教義等的觀念基礎。

 

 

印度教有三大教派:濕婆,毗濕奴和性力派三大教派以及許多宗教祭祀儀式, 至今有深深的影響著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

一路上遇到不計其數的廟寺,雕塑和神仙故事,我在離開時也沒有搞清印度教中究竟有多少大小神仙,不過想一想在他們漫長的曆史中一定出現N+M多個神話故事和如此眾多神仙的名字,也就釋然了.

 

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及神話傳說相似:天上有玉皇大帝,皇母娘娘,太上老君煉丹,蟠桃園,南海觀音菩薩及西方佛主,水中有東海龍王司播雲降雨,人間則是山神,土地神,城隍廟,灶王爺和關羽,到了陰間還有閻王,判官各種小鬼. 一個不是在中國文化環境中長大的人是永遠搞不清其傳統文化中的各路神仙的。

 

另外印度有1600多種群族語言,憲法承認的官方用語就達22種之多。幾乎每種主要語言的群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宗教。

 

所以對印度教應理解成一個基於各種不同的知識,日常道德社會規範和哲學觀點或是價值觀的地域性文化,而不是一個共同的單一宗教。

 

離開了新德裏的第一個城市是普拉亞格拉吉市(prayagrij),其位於印度教奉為兩條聖河即恒河和yamuna河交匯之處。

曆史上人類必須臨水而居逐水而遷,所以每個民族的文化中都有自己的江河情節和神話傳說,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恒河則被印度人視為聖河,是女神的化身.

從橫跨恒河的大橋上經過,這裏的恒河並不深, 但是河床寬闊平坦,兩岸的河堤之間延綿數公裏.

 

這是印度教傳統中的一個重要城市, 如重要朝聖節日-大壺節(Kumbh Mela)在這舉行,  相傳大壺節是源於印度教的神明和群魔為爭奪一個裝有長生不老藥的壺而大打出手,結果把壺打翻. 這個節日以在水中沐浴的儀式為特色,朝聖者相信在這些河流中沐浴是贖罪、懺悔和恢複行動的一種方式,並且它能夠淨化他們的罪孽。每隔13年為一大慶典,祭祀活動長達一個月,導遊介紹說高峰時刻每天會有超過一千萬人在恒河裏同時沐浴禱告, 堪稱人山人海.

 

今年正逢大慶典, 隻見恒河岸邊上大片的開闊地已經搭建了成千上萬的帳篷.

 

 

各式各樣顏色各異的帳篷連綿不斷,一望無際,甚為壯觀. 屆時寬闊的河床上將出現上千萬印度教徒們的同日聚會吃喝慶典的宏大場麵,真是難以置信!

 

繼續向東行駛三小時就到了另一個宗教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是梵文意為“神的入口”, 已有3千年曆史. 也是藝術之城和印度絹的名產地。

林立的星級賓館、豪華商場、KFC步步蠶食著曆史遺跡,焚屍木材店的旁邊是影像唱片店,傳統與現代在古城裏和諧共生。

 

到印度看恒河的最好去處也是瓦拉納西,新月形的恒河沿城流過,把城分成東西兩部分,

 

河畔的古城區依舊保持著數百年前的原貌. 曆史各時期的過王公貴族們留下來的行宮及寺院等鱗次櫛比.

 

 

作為印度教徒,一生的四大願望是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恒河水、敬濕婆神,這其中3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

 

 

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信徒們就開始在恒河聖水沐浴,虔誠的禱告。從他們的神態及眼中流露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內心非常充實和平靜.

同時不遠處還有用來焚化印度教徒屍體的焚化場(Burning Ghat). 許多印度教徒遠道而來在這裏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焚化前,屍體先要在渾濁的恒河中浸泡一下,

 

 

 

用大木柴????燒2-3小時才能燒的完全.

 

 

焚化場的焚屍儀式過程從日出到日落不停斷,

 

 

焚化場裏騰空的嗆人濃煙終日不絕,又與從河麵上升的水霧混合,越發加重了蒙霧繚繞. 我們從恒河上觀望近在咫尺的河岸上人群和建築也是被厚厚的霧霾掩蓋,一片模模糊糊.

 

 

隻有為逝者的祈禱和音樂及各種喧鬧順著河麵傳過來。更加重了宗教的神秘莊重.

 

當地人的生活用水包括吃喝用度都取自恒河,但是生活垃圾廢水人畜糞便又是回流到恒河。還有岸邊的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再加上各種機動車的尖銳鳴笛,使這裏的空氣,水質和噪音汙染等極為嚴重. 

 

但是來自各地的教徒們無視這非常惡劣的衛生條件及生活環境,仍是年複一年絡繹不絕地到此沐聖水淨身及喝聖水求神靈.

 

傍晚時分再次回到河邊的達薩斯瓦梅朵河壇(Dashashwamedh Ghat),參觀恒河晚祭(Ganga Aarti).

 

上麵提過神仙濕婆不是個婆子,而是梵文???(?iva)音譯,他與梵天,毗濕奴並稱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 據考證濕婆的形像及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在史前遺址發現中。濕婆乃是司宇宙及毀滅之神,可見其權力大概等同於我們從小就讀過的《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濕婆的妻和兒女也都是好生了得的神仙.

 

佛教岀現以後,濕婆又被吸收入佛教,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被稱為法力無邊的聖者, 為三千界之主及密宗護法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晚祭的儀式也包括對恒河女神——甘露女神(Maa Ganga)的敬祭,她是印度最神聖的河流的女神。

這是充滿宗教精神的虔誠儀式,七個法師同時主持,祈禱音樂載歌載舞.焚香升火,持續一個多小時,每日如此,風雨無阻. 

 

離聖城-瓦拉納西不到10miles的野鹿苑Sarnath(薩喏納特)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 在入口處有多種文字的介紹:

 

 

公元前3百年,強大的孔雀王朝統治著印度次大陸,當時的阿育王接納並資助佛教, 佛教從鹿野苑附近開始傳播開來,也促進進佛教在印度和中亞的傳播,香火鼎盛千年。到了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甚至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唐朝高僧玄奘於公元7世紀來到這裏,見證了鹿野苑當時的盛況。他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這樣的記載:“答枚克佛塔至鹿野伽藍。台觀連雲長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學小乘正量部。大院內有精舍。高百餘尺。石階磚龕層級百數。皆隱起黃金佛像。室中有鋀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狀。精舍東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餘尺。前有石柱。高七十餘尺。是佛初轉法輪處。”


這之後又過了3百多年,隨著來自蒙古高原的突厥人不斷侵入北印度,瓦拉納西城和鹿野苑的都破壞殆盡. 幾乎所有貴重物品都被摧毀或搶劫。有史記載突厥人搶走了大約1400駱駝的財寶。根據13世紀波斯曆史學家Hasan Nizami的說法:“近1000座寺廟被摧毀,清真寺建在它們的基礎上“。 幸存下來的佛教徒逃往尼泊爾、錫金、西藏或南印度,從此以後佛教在印度次大陸就基本上消失了. 至今佛教徒也僅為總人口的1%.

 

上個世紀中鹿野苑廢墟挖掘和重建過程

 

 

 

廢墟中保存了下來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修複後仍高達39米,直徑達28餘米.

 

 

 

每日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來此拜佛祈福朝拜。與昨晚恒河邊上的印度教對濕婆,恒河女神和太陽的宏大壯觀的晚祭場麵截然相反,這裏的佛教徒們麵對答枚克佛塔默默地誦經焚香祈禱,與自己心靈的佛主和心靈進行對話.

 

在廢墟的不斷挖掘修複中,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並專門建了國家佛教博物館以供陳列.

 

 

其中還包括阿育王柱的柱頭裝飾四隻雄獅各麵一個方向。腳下各有一輪二十四輻的法輪,分別繪有象、獅子、牛和馬.下方寫有國家格言“唯有真理得勝”。

 

 

尊兩米多高的雄獅石像已成為今天印度的國徽圖案,足以說明鹿野苑在印度曆史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館內還遇到一組還自台灣的佛教徒朝聖團。他們來印度的目的是為了訪遍了印度內八大佛教聖地,這是指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而佛教的主要宗派都把這些地方看作聖地。他們來印度的目的是為了訪遍了印度內八大佛教聖地,這是指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而佛教的主要宗派都把這些地方看作聖地:

  • 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
  • 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
  • 鹿野苑(Sara?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 舍衛城(Srāvastī):釋迦牟尼降伏外道處
  • 桑伽施(Sankasia):釋迦牟尼自忉利天臨降處
  • 王舍城(Rāja-g?ha):釋迦牟尼度化處
  • 毗舍離(Vai?ālī):釋迦牟尼宣告將舍壽處
  • 拘屍那揭羅(Ku?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

 

在館內的出土文物中,有一幅石像記載了這八大聖地.一個講著流利中文的印度導遊在這個石像前給這個台灣佛教尋聖旅遊團詳細講解了八大聖地的故事.我們也跟著長了不少見識.

 

這位導遊還介紹,這尊1千5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石像為世上現存的保存最好的. 有人問為什麽是最好的?答曰“凡是古代的雕像,其鼻子的部位最容易被毀壞,這尊佛像的鼻子保存完好相當完好“

 

 

野鹿苑還有不少來自其它國家的佛寺,如從日本到東南亞各國. 這些佛寺承擔國家之間團體和民間的佛教界交流弘揚佛法,發揮著各國的佛教界大使館的獨特功能. 還有不少地方宗教的寺廟及協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rightrous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聽從孔子的話,不語怪力亂神。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是製造出象白蛇傳這樣的人獸交文學,和普及偶像崇拜,它2000年來就是坐地斂財和愚弄百姓。
rightrous 回複 悄悄話 說實話,太惡心了!
rightrous 回複 悄悄話 濕婆的一個形態就是男性生殖器。希特勒是鄙視怒的一個化身。釋迦摩尼讓自己300多跟隨者自殘自殺。按照印度教說法佛教是引導信者下地獄的一個方法。 這點倒是真的,大乘佛教誰信誰亡,全被伊斯蘭教消滅。
過往的西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以為先有佛教再有印度教,好奇又去研究了一下

佛教和印度教,在古印度文化中有共同的起源。佛教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第二次城市化”期間出現在印度北部的恒河東部文化中。印度教從古代吠陀宗教發展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采用了其他印度傳統的許多實踐和思想(在所謂的印度教綜合中)。這兩種宗教有許多共同的信仰和實踐,但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引發了很多爭論。

兩種宗教都相信業力和輪回轉世,他們都接受從輪回中解脫(涅槃)的想法,並且他們都促進類似的宗教實踐(如禪定、咒語和奉獻)和道德(不傷害。其他重要的共同道德原則包括不執著和真實性)。這兩種宗教也有許多共同的神靈(盡管對它們的本質有不同的理解),包括辯才天女、大黑天、因陀羅、象鼻天、毗濕奴和梵天。

然而,佛教明顯拒絕基本的印度教教義,如我(物質的自我或靈魂)、梵(萬物的普遍永恒來源)和造物主(大自在天)的存在;相反地,佛教教導無常和緣起作為基本的形而上學理論。佛教也拒絕吠陀(和其他印度教文本)的聖典權威,並拒絕吠陀關於儀式、種姓和祭祀的教義以及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