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劉看世界

Medicine, History & Nature Lover
正文

印度行(四) 錫克教的金廟,大兵和動物

(2024-03-16 18:51:00) 下一個

從新德裏飛往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市(Amritsarz,意為“花蜜池塘”), 這是臨近巴基斯坦的邊境城市. 這裏是錫克教的金廟和印巴邊境降旗儀式的地方,是一個必須打卡的景點。

在新德裏機場時飛機延誤了N個小時,等眾人到了旅館已經是深夜。但是不少人仍然興致勃勃地去看金廟的夜景。在寒風瑟瑟中,遊客和信徒仍然是川流不息。

 

金廟是印度教傳統建築和伊斯蘭教建築形式融合的典範, 位於一個人工湖的中央,僅有一旱橋與外相通. 人工湖的四周均由白色大理石鋪成,湖邊有台階可直接步入水中,供信徒浸濕聖水。

 

人工湖之外,又有一個4-5層樓高的正方型建築環繞,各麵都有高高的拱型大門象征著象征著錫克教對平等的信仰以及所有人都受歡迎進入他們的神聖地方. 但所有人在進大門前必須赤腳和紮戴頭巾,

絢麗多彩的夜景使人流連忘返.

 

 

雖然是已近午夜,仍有不少教徒在寒風中浸在冷水中行祈禱儀式

次日清晨在當地導遊的陪同下,又一次到金廟,陽光下的金廟是另一番金燦燦的輝煌奪目景象

更多的朝聖者浸入冷水祈禱和虔誠地喝聖水

導遊領著眾人繞湖一周,娓娓道來錫克教和金廟的曆史.

 

從印度教中衍生出來的錫克教的曆史並不長,起源於16世紀末. 但是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六大宗教。目前全世界有2千6百萬教徒, 而在旁遮普邦就有2千多萬。

 

這個城市是錫克教的總部和文化中心。而金廟則是錫克教的最神聖至高的精神場所. 金廟於1577年初建完工. 以後數次被侵入的蒙古人和阿富汗人破壞又數次重建。並在1830年用750公斤的黃金打造成金箔覆蓋了神殿,因而得名金廟. 每日約有數萬人參訪朝拜。金廟和圍繞金廟的四方形建築內每天都有宗教集會或學習或唱誦等宗教儀式.

入錫克教要有要行劍洗禮宣誓,持守5戒:不偷盜不姦淫不用興奮劑(如煙酒及吸毒)和不叛教. 錫克教義堅守不分階層,人人平等幫助,人人需工作和奉獻金錢. 還有人和動物平等,反對物欲的追求等。前文提到由於曆史上曾被穆斯林教打壓,錫克教律還禁止與穆斯林者通婚或者發生性關係。

如此金壁輝煌的宗教聖地自然是有重兵遊巡守衛,總以為他們武器的標配應該是微型消音衝鋒槍和微型對講機等,原來還是梭鏢和匕首。

這裏的世界最大的免費食堂(langar)也是大亮點:錫克教倡導“眾生平等”,向所有訪客提供餐食, 不論種族地位及宗教信仰,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坐在食堂上獲得免費飯菜. 如果在此處長住,則每天均可來免費進餐.

 

在入口處領取碗盆勺子叉子,餐廳的服務人員都是誌願者.

寬敞的餐廳裏沒有桌椅僅有長長的地毯供眾人們席地而坐

陸續的後來者們則依次坐在下一排地毯上等待,

 

十幾分鍾前我們經過的這個餐廳還是空空蕩蕩,再次路過卻看到已經坐滿了的正在進餐的食客.

 

 

 

為了方便如此多的客流物流和衛生清理. 這樣寬敞的餐廳有數個, 輪換使用,周而複始。

這種每天24小時的無間斷地服務,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天大約有1萬以上的人次來此進餐。

 

因為食客太多,有時走廊過道及樓梯處也會成為用餐處.

 

這免費餐裏都有啥飯菜?導遊介紹金廟的糧食菜類基本是靠捐贈,食譜是嚴格的奶素食,即以牛奶及豆類製品和蔬菜的奶素食,沒有肉類和禽蛋類. 牛奶及豆類製品是蛋白質的主要營養來源。

 

食客們麵前的碗和盤子, 裏麵果然有烤麵餅,白糊糊的是牛奶類食品,黃糊糊或黑糊糊的湯糊糊是各種豆類熬製成, 蔬菜類則煮成了的綠糊糊的湯糊糊.

 

我也領了一張剛烙烙出來的熱乎乎的麵餅,味道和口感均佳。但是出於謹慎的緣故,沒敢去嚐試那些黑糊糊黃糊糊的黏糊糊的湯糊糊。

 

廚房也是對所有人開放,隨便參觀。先去看看熬湯糊糊的大鍋,

 

 

 

又去了麵餅車間,和餐廳服務人員一樣,這裏的”廚師們“也多數為義工.

 

任何人都可以坐下來, 趕幾張餅,敬奉善心.

有好幾個這樣的烙餅台,每天要從這“麵餅車間”出產幾萬張烙餅.

 

印度之行中最富有娛樂性的場景,當屬在印巴邊境線的哨卡降旗儀式。雙方軍人的戲劇性表演成為了獨特的旅遊資源。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

 

雖然印巴之間有著漫長的國境線,但是這個哨卡卻是雙方唯一的貿易通商及物流岸口,據介紹現在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還很大。

.在1960年代,兩國之間曾經爆發了一場爭奪領土的戰爭. 從此雙方哨卡士兵的劍拔弩張,時刻提防著從對方射過來的子彈,在每天的降旗儀式上也是都想在氣勢上壓倒一方,也都想借此來宣稱對那些有爭議領土的歸屬權。

 

 幾十年過去了,軍事對峙也大為緩和, 但是這種降旗儀式卻演變成了一種其富於表演性的軍事文化。

 

為了吸引更多的國際遊客,印度建成了麵對國境線和降旗儀式處的高大半圓形觀禮樓台,可容納上萬人同時觀看. 甚至比不少美國的專業橄欖球場的看台還漂亮高大,巴基斯坦方麵也搭了類似的對應建築. 

雙方還都在隊列,製服,表演風格和音響方麵都是煞費苦心去做到極致,以竭盡一切的可能去壓倒對方的勢氣。

 

現場的震耳口號及誇張的表演形式則是讓觀眾情緒激動興奮不已,也表達著對印巴之間有爭議領土的劍拔弩張之勢。

 

一個兵哥在廣場中央指揮眾人喊著富有節奏感的激情口號,力求在口號的浪潮和勢氣上壓倒巴基斯坦那邊的觀眾。

這視頻中的兵哥高聲喊:‘bèndàn! (音:笨蛋) "

觀眾席上便跟著發出震天響的口號和一片歡騰;

那兵哥再次高聲喊:‘bèndàn! (音:笨蛋) "

觀眾席又是喊出震天響的口號和一片歡騰;

我們便是笑的前仰後合。這領口號的兵哥咋用中文罵對方呢?欺負人家不懂中文?

 

等散場後,問導遊這"笨蛋(bèndàn)的發音在印度語中是啥意思?“ 

答曰”在印度文中, bèndàn的意思就是motherland(祖國),而觀眾們則是齊刷刷地跟著喊“萬歲!!“

 

原來如此,眾人又是笑得前仰後合.

 

 

還注意到了一個頗有玩味細節:當象征著各自國門國門的大鐵門開啟和關閉的時候,雙方指揮官都準確地站在各自的國境線內行一個僅一秒鍾的禮節性的握手及敬禮。

 

 

 

今天這種娛樂性極強的表演成了吸引各國遊客的旅遊資源和對印度人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點.

 

 

印度的另一個獨特現象是: 從首都的繁華街頭到偏僻鄉村處處可見各種散漫行走或覓食的動物,如牛和狗及豬羊貓和鴿子等。人們對這些動物們的存在仿佛視而不見,動物和人均是各幹各的事,相安無事.  

 

印度首都新德裏繁忙的街頭,人們每天都用玉米大米等糧食喂鴿子

 

眼鏡蛇表演在許多的景點處都可以看到.

當然在印度最多看到的便是牛

 

牛在高速公路上,目無一切

 

"橫行霸道”一詞用這裏真的是恰如其份.

牛在街頭巷尾,慢悠悠地踱步逛集市

最搞笑的一次是路過一個餐廳門口,隻見紅布門簾一掀,裏麵走出一頭搖頭晃腦的黃牛, 這頭牛會用牛角頂起門簾,出入自如.

見到撿吃垃圾的最多的動物也是流浪牛,而不是流浪狗. 這些牛個個都是骨廋如柴

在印度教中,牛被視為”聖獸“, 需敬之如神,更不準宰牛吃牛肉. 

隨著農田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 用牛耕田也成為曆史。然而牛奶和奶製品卻是十四億印度人的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如此巨大消費需求又讓印度對牛又是極其依賴.於是農家們就將能產牛奶和生崽的母牛們留下來,將公牛們驅出家門,任其自生自滅。

 

在我們的行程中也注意到了所有的農田和果園等都用各式各樣的籬笆和欄杆圍起來以防牛進入。否則光是這些流浪牛就能夠讓這個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國年年顆粒無收。

 

最後流浪牛們就隻能在城市及周邊翻垃圾,尋些殘羹剩飯甚至連報紙也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