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可能會跑的太快掉了鞋-- AI發展會怎樣影響每個人

(2025-10-04 20:15:35) 下一個

如果天天泡在AI的敘事裏,會有一種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恍惚感,這種至今我還不能很好理解的物理現象,至少在當下,在人的意識裏,它正在發生,現實世界的按部就班,和AI大潮的來襲之間,不合拍到了有點扭曲的程度,是的,扭曲,這個詞用在這裏好像有點違和,但事實確實如此,認知偏差大到離譜的程度。

當今世界,現實中,經濟總體上給人感覺很好嗎?應該不是的,不管哪個經濟體,肯定都沒有達到曆史上最好的時段的狀態,貿易戰是全麵展開的,中國就業指標一再下行,倫敦天天小遊行,周周大遊行,加拿大各行各業輪流罷工,美國槍聲此起彼伏,俄烏沒完沒了,以巴似乎還要升級,綠教滿世界折騰,三哥到處惹人嫌,周末的不明白播客上,是一群人回顧生活在經濟上升階段的各種美好,映襯出時下的某些失落。。。

如此等等,現在肯定不是一個讓人感覺一切欣欣向榮的環境,就這樣一個土壤,有些花它可是在競相怒放,而且不是個例,是全麵性的,詭異的是,它不是惡之花,它是對經濟很有指向意義的資本市場,是的,你沒看錯,全世界大多數經濟體的股市,都在近期創出了曆史新高,就連經濟下行感最明顯的中國股市,今年也開始走牛了。

如果這是個別現象,還好解釋,但這是一個群體現象,不要說美國美股有多離譜,就說加拿大,一直以來被評為人類最宜居的理想之地,最近好嗎?房地產一降再降,就業不振,犯罪率上升,和美國兄弟不和,可是加股的漲勢卻一點不亞於美股,所以,這種和現實感覺的落差到底是怎麽回事呢,資本為何躁動?

就像侏羅紀公園裏霸王龍要來之前,它巨大的腳步聲發出的震動給出的預告那樣,這個看起來亂糟糟的世界,該是馬上要迎來一個很多人未有預料的大變化!
是的,這個大變化,就是AI,我已經多次撰文寫這個主題,可是仍然覺得未能完全揭示可能帶來的變化,由於我自己一頭紮進去看得很深,回到現實中,發現周邊絕大部分人仍然按部就班毫無感知,覺得自己好像是被外星人劫持走了一段時間,回來的時候整個心智都亂了,所以問題會不會出在我身上呢?

但是,也有些跡象可以作證我應該是沒有瘋,比如三周前甲骨文一紙公告後,股價飆升40%,這是什麽現象?那是一個6000多億市值的公司啊,幾個小時飆漲近3000億,什麽概念?葡萄牙、芬蘭、智利、捷克、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都聽說過吧,印象怎麽樣?查了一下,它們的GDP,就是3000億上下。股票雖有虛擬的成分,但是真要一下子把這麽一個體量的大家夥扛到那個位置,沒有真金白銀是辦不到的,而且僅有錢還不夠,關鍵是能那麽大範圍的引起共振。

AI這才是第一局,錢好像就變成賭神電影牌桌上的籌碼了,掄圓了隨便甩出去,上周英偉達又甩1000億投資OPENAI,幾個超大企業在第一輪的建設上都是成百上千億的投。。。

這個架勢別說一般不太接觸的民眾,就算老狗如華爾街,心裏也是不斷打小鼓的,這正常嗎?泡沫乎?別想忽悠我,2000年互聯網泡沫我都經曆過!
華爾街確實是謹慎的,過去那種預先發現未來的所謂靈性基本消失,隻在小型核電類和量子計算上發作一下,盤子小,瘋一瘋無妨,但是對超大型企業,那必須卡的很死,見了兔子才撒鷹,不僅如此,天天測量是不是有泡沫,鬥爭的弦繃得很緊,股市大漲是沒錯,但不是那種放開了毫無顧忌的漲,那種很有預見性的漲,我覺得多少有點被各種因素拉著往上走。

這種亦步亦趨的心態,說明連牛市中期都沒到。創造曆史在後麵。

與互聯網初期發展帶來的觀感不同,這次AI產業的啟動好像是大片看多了之後,人們沒有什麽太多的驚豔感那樣,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最高階段會咋樣沒有預感,或者說沒給應該有的關注度,這會帶來很大的落差,甲骨文的跳漲絕不是泡沫的表現,那是有實業支撐的,如果初期階段就那麽大的規模,中後期更是大的現在不好理解了。

未來AI發展會不會造福人類,好像是要想一想的,因為大量的工作是要會被它替代掉的,當然也會有更多的新崗位被創造出來,但這個過程是不是銜接的很好,要打個問號,有可能過渡的很平穩,也有可能會激發很大的矛盾,形成就業衝擊,但凡大的變革,總會帶來社會衝擊的,AI時代的社會衝擊會是什麽樣的,還真不好想象,所以我請AI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

是的,AI的發展正在並將繼續帶來深遠的社會衝擊,主要體現在就業結構重塑、知識工作者替代、倫理與治理挑戰,以及社會公平與數字鴻溝加劇等方麵。
以下是主要衝擊類型及其原因分析:

1. 高技能職業的替代與重塑
•   衝擊最大的是高薪、高學曆的腦力勞動者,如程序員、律師、教育工作者、市場營銷人員等,因為生成式AI(如大語言模型)能完成認知任務。
•   AI自動化能力提升,使得過去認為“難以被替代”的崗位,如決策支持、內容創作、溝通協調等,也麵臨被部分或完全取代的風險。
•   麥肯錫預測:到2045年,全球約50%的職業將被AI取代,比原先預期提前10年。

2. 就業結構與勞動力市場的劇烈變動
•   低技能崗位自動化:製造業、物流、客服等領域的重複性勞動將被AI和機器人替代。
•   新興職業崛起:如AI倫理學家、數據標注師、人機交互設計師,但這些崗位數量遠少於被替代的傳統崗位。
•   技能再培訓壓力巨大:勞動力市場需快速適應新技術,教育體係麵臨重構。

3. 社會公平與數字鴻溝風險加劇
•   技術紅利集中於少數企業與高技能人群,可能加劇貧富差距與社會不平等。
•   邊緣群體(如老年人、低收入者)難以適應AI社會,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麵麵臨排斥。
•   全球南北差距擴大:發達國家AI應用更快,發展中國家可能被邊緣化。

4. 隱私、倫理與治理挑戰
•   AI決策過程不透明,可能導致“算法歧視”或“黑箱決策”。
•   數據隱私風險上升,尤其在醫療、金融等敏感領域。
•   治理體係滯後:現有法律與監管機製難以應對AI的快速演化,亟需建立全球協同治理框架。

5. 正向影響:生產力與社會效率提升
•   AI每年可為全球經濟貢獻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相當於一個英國的GDP。
•   在營銷、軟件工程、客戶運營等領域提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

為什麽會發生這些衝擊?
•   AI的核心能力是認知自動化,這使得它不僅能“做事”,還能“思考”與“決策”,直接挑戰人類的核心勞動價值。
•   技術發展速度遠超社會適應速度,導致製度、教育、倫理等滯後
•   AI是通用技術,其影響類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具有跨行業、跨領域的顛覆性。

不愧是AI,總結的全麵精煉,看到它說的衝擊原因嗎?技術發展速度遠超社會適應速度,導致製度、教育、倫理等滯後。
最近的股市就在把這個現象用走勢和圖表畫出來了,其中一些個股更是這樣,幾乎是直線飆升,和過去互聯網時代的泡沫不同,有些股票,直線飆漲之後,預期市盈率還是很低的,因為之前對其認知完全錯了,估值定位錯了,現在拉升飆漲,估值到位了嗎?沒有,因為它的實際產業發展更快,股市估值認知還是沒跟上,很多現象,就像甲骨文飛天那樣,真是活久見!

各位能堅持讀完此文的有緣人,請注意現在是一個分水嶺的時點,盡快提升認知,在AI已發生和將要發生的階段尋找機會,不要傻讀書,不要以為按部就班老實工作就是好的,不一定,不確定,16年前1萬個比特幣隻可以買兩個披薩餅,放到現在可以富可敵國,社會的變革從那時就已經開始,就是隻要你認知到位,這世界的所有規則就可以被打破,不論你是什麽來頭,何種出生,隻用很簡單的方式即可。

跑的太快會掉鞋是我用來類比將來這種變革可能引發的巨大社會矛盾的樣貌,不管怎樣,我們要盡可能站在主動的一方,就算也會被未來的矛盾衝擊,也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而且是一個有能力做準備的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