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你的人生是不是像我的人生一樣?總感覺像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困住一樣,迷茫、困惑、失意,無論怎麽去努力怎麽去善良地對待每個人,傷心總是難免的,快樂總是短暫的,煩惱總是不斷地
正文

隻種白菜不種樹:小張水果攤和亞馬遜的距離

(2025-04-04 18:43:27) 下一個

我家小區門口有個水果攤,老板姓張,人送外號“小張哥”。這人特別勤快,天天天還沒亮就開車去進貨,中午烈日當頭也不打盹,晚上收攤還要整理帳本。鄰居們都說他“能吃苦、會做事、人實在”,所以水果攤的生意一直不錯。

可十年過去了,他還是那個攤子,還是那輛舊麵包車,還是那個親力親為、天天苦哈哈的老板。

有一次他開玩笑說:“我這輩子估計就靠這攤子混日子了,不能指望發大財。”

那天我陪他坐在水果攤旁邊,他剝了個橘子分我一半,我們倆聊起了“做大”這件事。

“你有沒有想過把水果攤搞成連鎖店?”我問。

小張咧咧嘴笑了笑:“我又不是馬雲,哪有那個命,也沒那個膽。”

我看著他手上粗糙的繭子,突然特別想告訴他:你不是沒有命,你隻是沒種那棵樹。

一、隻種白菜不種樹:華人商人普遍的短視症

白菜,種了三個月就能收成,投入小,見效快。樹,要養三年五載才能結果,有時還得忍受幾年顆粒無收。

華人商人,特別是小本經營者,很多都習慣種“白菜”——今天能賺一單是一單,這個月回本就滿足了。至於三年、五年之後能不能擴大、能不能上市、能不能係統化、自動化……想都不敢想。

小張的攤子就是典型的白菜田。他早上五點去進貨,中午一單一單地賣,晚上自己收攤、清點、算賬。他的核心能力是“人”,而不是係統,也不是品牌。換句話說,隻要他病倒一天,攤子就關門一天。

這種商業模型,安全、穩定、踏實,但也極其脆弱。

為什麽不換呢?為什麽不升級?為什麽不雇人?為什麽不建品牌?

小張的回答是:“怕賠本。”

而我想說:更怕的,是你十年後還在這個攤子上,連累下一代一起守著白菜田。

二、長遠戰略,是種樹人的思維

我們來講個對比故事: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

貝索斯在亞馬遜創業之初,連續虧了七年。股東罵他、市場懷疑他、媒體諷刺他。但他咬牙堅持“顧客第一、長期主義、重資產投入”。

他投資倉儲、物流、雲服務——每一項都需要大筆錢,而且前期不賺錢。但他種的不是白菜,是世界級的科技果樹。

十年後,亞馬遜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電商帝國。

你說小張能變成貝索斯嗎?當然不能。

但小張能不能學貝索斯的“種樹思維”?完全可以。

比如:


他能不能在攤子旁邊用iPad收銀?


能不能建立會員製,收集客戶電話、生日、消費習慣?


能不能做一個“每日水果到家”的微信群服務?


能不能找一兩個年輕人學著配送,複製他自己的一天?


能不能嚐試做個小品牌,哪怕叫“張哥果園”?

這一切,不需要巨額投資,隻需要從白菜思維,慢慢轉向種樹邏輯。

三、白菜思維的背後,是集體的“恐懼基因”

我們再深入聊聊,為什麽那麽多華人創業者隻敢做眼前的事?

其實,這背後不是能力問題,是“恐懼的基因”。

這種恐懼,代代傳承——


爺爺奶奶那一輩逃難、挨餓、過苦日子。


爸爸媽媽那一輩講的是“別欠債、別出事、安全最重要”。


到我們這一代,哪怕在美國、在自由市場,也依然不敢大膽試錯。

所以我們做事特別務實,也特別保守。

這在文化上叫“實用主義”,在心理學上叫“安全本能”,在商業上則變成了“錯失戰略窗口”。

我們明明很能幹,卻不敢投個幾千塊請個專業設計師做logo;明明有穩定客源,卻遲遲不敢加價;明明懂技術,卻不敢申請專利……

因為我們總覺得:“要是賠了怎麽辦?”

可真理往往是:不怕賠點小的,就會失去賺大的機會。

四、科技時代,讓“種樹”成本比以往都低

這是個神奇的時代。

以前建品牌,要廣告投電視台,現在拍個抖音、做個公眾號就能吸引幾萬人。

以前要全國連鎖要幾百萬啟動金,現在加盟、網紅直播、電商運營,讓一個普通攤主也能有連鎖夢。

以前係統化管理要請高薪職業經理人,現在一個Notion模板、一個AI助手,就能自動排班、庫存、營收分析。

種樹的成本,被科技打得稀碎。

可是白菜思維的人,看不見這些工具。他們眼中隻有“每天賣幾斤、進多少錢、虧不虧”。

他們把注意力全放在“今天的白菜”,卻忘了“明天的蘋果樹”。

五、老張的轉變:從手推車到“張哥果園”

那次長談之後,我給小張做了個簡單的小計劃:
1.

起個牌子,叫“張哥果園”;
2.

用免費的Canva做個logo,貼在攤子上;
3.

搞個二維碼加微信群,天天推送“今日鮮果到家”;
4.

記錄每個客戶的生日,送點香蕉蘋果祝福一下;
5.

雇個鄰居小哥學他怎麽進貨和擺攤,分擔工作;
6.

開始把客戶故事、生活片段拍成抖音視頻;
7.

拿收入的一部分買自動收銀機和賬本App。

兩年過去,小張的攤子變成了“微連鎖”——他請了兩個助手,開了第二個攤點;他的“張哥果園”有400個微信群粉絲;客戶買水果送祝福的口碑讓他上了本地報紙。

他說:“以前是我做攤子,現在是攤子養我。”

六、你也有種樹的能力

你也許不是傑夫·貝索斯,也不是喬布斯,但你一定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裏種下一棵樹。

不管你是開理發店、做自媒體、賣中餐、搞培訓……隻要你有:


一點願景,


一點行動,


一點係統思維,
你就已經踏上“種樹”的路。

最怕的不是失敗,最怕的是一輩子都在賣白菜,卻從沒想過種樹。

七、寫在最後:

種白菜,你會收成一次;
種樹,你會收一生果子,還能留給後人。

所以親愛的朋友,別怕栽樹慢,別怕第一年沒有果,別怕別人笑你傻。真正的智慧,是為未來栽樹,哪怕今天曬太陽的人不是你。

就像那天老張說的:“我現在覺得,我不是攤主,我是一個‘果樹工人’。我的客戶、員工、未來的兒子,都能吃到這棵樹上的果子。”

這大概就是商業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意義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