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俄烏戰爭的停戰與否和歐洲的衰退是兩個話題。問題是歐洲的衰退在俄烏戰爭這件事上,得到了彰顯且被放大了。
在最近的進展以前,俄烏戰爭的停戰都沒有實質性的東西,真正有願望要停戰,全世界似乎隻有特朗普總統一人。但一直到上周烏克蘭政府開始談到“體麵的結束俄烏戰爭”。對於丟掉國土的一方,是沒有體麵的。那這裏談的是什麽樣的“體麵”呢?俄國的普京總統會給烏克蘭的澤連斯基總統體麵嗎?還是任何什麽體麵呢?“體麵”在這裏一言道出了烏克蘭澤連斯基總統“想”結束“俄烏戰爭”的意願了。沙家浜裏的鬥智一場中,阿慶嫂有一句名言,叫“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翻譯成英文大概就是,“don’t take a face value”。那問題來了,“如何體麵”?
在烏克蘭老百姓和國家層麵,在丟失的19%的土地(Harvard Belfer Center到2025年10月28日的數字),至少超過50萬(有估計超過一百萬)戰士的傷亡,和幾百萬國人的流離失所麵前,已經不存在的任何體麵。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所講的“體麵”究竟為何物?從歐洲/NATO對美國提供的28點建議(注意,筆者這裏講的是“美國提供”而非“美國提出”,原因是這28點看上去更像是“美國提供的,由俄國提出的28點建議”)之後的“一致行動”。原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所講的“體麵”,是“烏克蘭+歐洲/NATO”一起接受的“體麵”。所以,這個“體麵的結束俄烏戰爭”不是烏克蘭的失敗,而是“烏克蘭+歐洲/NATO”願意和俄國和平相處的“體麵”。小時候讀魯迅的“阿Q正傳”,到現在才知道阿Q可以是擬人化的國家。在美國之前的西方列強的結合,最後用這種方法和俄羅斯休兵,筆者看到了曆史的重演。
可能的停戰更像是俄國和歐洲/NATO的停戰,更是曆史上歐洲列強在和俄國的曆史衝突中的一個插曲。19世紀的法國拿破侖入侵,20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以及解體,俄國自認歐洲列強和與歐洲列強之間的衝突,不真是文明衝突的典型例子嗎?普京總統是一個(俄國的)愛國主義者,他在有一次的記者招待會上,長篇大論的談論俄國曆史,言外之音就是俄烏衝突的本質是俄國和歐洲之間的衝突。他要解決的正是俄國和歐洲的問題。這才是筆者認為這28點建議是俄國的建議,而非美國的建議。
歐洲/NATO的日暮西山已經完全喪失了西方從羅馬時代到文藝複興,大探索大航海,再到啟蒙運動,大興資本主義的那些創新思維。雖然在俄烏戰爭中,歐洲/NATO無法完全的置身事外,但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起拽上餐桌,一方麵說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政治手段高明,另一方麵也說明了歐洲一種無奈,這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一種連掙紮意願都沒有的無奈。歐洲還陶醉在一逝即過的暮色。世界總算輪到歐洲開始打盹進入夢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