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遊 狗

(2025-04-16 13:41:48) 下一個

遊  

萬沐

遊狗”是我們家鄉的一句土話,原本是指那些到處搶食的野狗,後來卻用來形容那些不顧臉麵,四處混吃混喝,並討小便宜的人。“遊狗”當然是個貶義詞,但是“遊狗”們卻並不認領這頂桂冠,個個自以為聰明過人,人人算盤打得精準,而別人都是難以參透其天資的傻瓜,在國內我已經見識過不少“遊狗”精英。但在海外,這類“遊狗”更是有了大量的升級換代,與時俱進,與地俱進,成了狗中龍鳳!

我本天真,沒出國前,原以為海外華人漂洋過海,見識多廣,人品高尚,個個都是陳嘉庚,最起碼也應該是個“金山伯”,為人處事肯定還會撐起一點麵子,但豈不料海外見到的情況比國內更惡心,“遊狗”段位還芝麻開花,高出了國內很多,並且有很明顯的異域烙印。我盡管是個小小的打工仔,但也窺了不少形形色色、自詡為精英的“遊狗風采。

第一類,是政治遊狗。這類人沒有價值觀,隻有自我利益。有很多采取各種辦法,費盡很多心機來到西方的人,明明就是宣誓為所在國效忠的人,但為了自己的政治盤算,卻極力詆毀所在國家,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們為了自我結交所在國的權貴謀取另一種私利。更可笑的是一些通過難民途徑拿到身份的人,在這方麵表現得更突出,他們似乎忘記了在西方法庭上是如何謊話連篇,詆毀自己祖籍國的。一旦拿到身份,就立即翻臉,立馬充當起了所謂“愛國”先鋒,在社區呼風喚雨。可悲的是,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閻王爺馬上就跪下說自己想死的人,某些時候卻成了中外政治夾縫中的精英,將祖籍國政府玩弄於股掌之上。說實話,這種“政治遊狗”風氣的盛行,影響的不僅僅是“愛國者”個人的人格,也影響了社區的信譽,更影響了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

第二類,就是經濟遊狗,這類人的特點,就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巧言令色,精心編製圈套,坑蒙拐騙。這類人往往將自己包裝成某方麵的經濟權威和社區領袖,拿著闊得嚇人的頭銜,並請一些有關方麵的頭麵人物給自己站台,提升自己的段位,當然,“愛國”這個金字招牌一定是要拿來用的。利用政治經濟雙管齊下的方式,在社區進行經濟欺哄,在國內進行政治欺詐。由於其金光閃閃的形象,令很多同胞掉進經濟陷阱,最終苦不堪言。大家想想,這多年已經露餡的經濟詐騙者都用了些什麽招數?你自然就知道經濟遊狗有多可怕!

第三,文化遊狗。在互聯網時代的海外,由於大家都有了言論寫作方麵的自由,這本是好事,但一些人便在文化領域也興風作浪了。臉不紅心不跳吹噓自己和某某方麵的關係深厚,將要獲得某方麵崇高的文化地位,還會故意放風說那方麵的財團要資助他的文化創作,而自己堅決拒絕。甚至一些人竟然將自己那一堆爛文字和諾貝爾文學獎掛鉤,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事實上,這類人連中國的文學圈根本都打不進去,或者根本就沾不上邊,但卻在社區四處遊走,到處賣弄,動不動就是中國作協,社會科學院等。講台上誇誇其談,私底下蠅營狗苟,迷倒了不少不懂文學的文學迷。

第四,酒肉遊狗。這類人也沒有多少更高的抱負,完全就是混吃混喝,大到一頓飯,小到一杯咖啡,一個馬粉。如果逮到吃飯機會,趕緊先拿個盒子在身邊,不僅自己肚皮鼓脹,還要自己一家老小也油水均沾。更可笑的是,傳聞一個慳吝成性的名人,長期泡女人,卻舍不得請一頓飯,被女朋友罵“用了我的身體,還要用我的錢,最後連一頓飯卻舍不得,還說倆人是曠世愛情!”

等等。

為什麽造成這種種不堪?我想是不是海外華人社區是個三不管的地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並不知根知底,也沒有中國風俗習慣和單位的約束,又沒有當地文化的限製,一些人就任憑“人性”外露,自我放飛了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