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這麽多地方,日本和韓國的廁所最清潔舒適。
包括公共廁所。
尤其是這幾年,韓國的公共廁所比日本的還要寬敞講究。
但是國內的廁所還非常參差。
南京的德基廣場,據說已經有非常高級的藝術造詣。
可惜我沒去過。
但是我去過一些大學的衛生間。一般來說,會議室附近的廁所會比較幹淨,有一些甚至有紙張坐墊提供。但是很多衛生間沒有空調。雖然會議室空調很足很舒服,到了走廊就能量減半,洗手間就沒有效果了。而普通教學樓裏的廁所,不但沒有空調,衛生條件也差很多,有些甚至味道很衝。
但是,還有更糟的。
疫情期間,每年暑假都跟父母去鄉下看望長輩。
但是每次去之前都猶豫再三,因為廁所問題。
我老家這邊算是國內比較好的鄉村了,不算是貧困。
老家鄉下都有了自來水,但是隻有上水,沒有下水。
也就是沒有下水道,廁所也沒有,那就是旱廁。
我以前不太理解什麽是旱廁,這幾年親身體會才明白。
以前去鄉下,納悶這村裏麵臭烘烘的味道從哪裏來的?還是研究了一下才發現,每家每戶都有蓄糞坑,當時估摸著是為了種田積攢的肥料,就像我們把廚餘垃圾搞搞發酵。想來糞便也一樣,攢下來在合適的時候澆到小園裏,蔬果就可以長得更好。但是吃菜的時候,會不會覺得不幹淨呢?
前年的時候,跟父母在鄉下住了兩夜,感受更深了。
為了處理生活汙水,講究衛生的家庭在門口附近會挖一條二十厘米深的小溝。
親戚們會暗示我們沒人的時候小便可以在這個溝裏解決。
很少進城的鄉親們說不喜歡室內廁所,室內隻能吃飯睡覺。
比較正式的廁所,是用木板搭起來的一個小空間,一般搭在院子裏雞鴨鵝的宿舍那邊。
坑有一定深度,然後用木板搭上,留個縫隙。
講究的人家會在邊上放一堆草木灰,和一個鏟子。
便溺之後蓋上一層爐灰,好像就沒那麽觸目驚心了。
算了,不想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