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生活

遊走世界,觀察時間,跟陌生人聊天,旁觀陌生人的生活,感受曆史和文化
正文

幹了這杯裏斯本-遊走葡萄牙

(2020-11-11 16:00:36) 下一個

 

喜歡我視頻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頻道觀看更多。別忘了打開小鈴收看更新,謝謝!

選擇來葡萄牙轉轉,因為從來都不算太了解,隻知道1999年我朝從葡國收複澳門。 我問導遊你們曆史課怎麽解釋你們的昨天和今天。他問你是哪來的,結果滔滔地給我補了一課,從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的居住權,到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占領澳門並將此辟為殖民地。到1999年12月20日本著契約精神交還主權給中國政府。哇塞,我們上下五千年背朝代,你們作為世界上殖民史最長的國家,上學時得背不少國家的殖民史吧?

伊比利亞半島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曾經稱霸世界的殖民霸主。杜羅河從西班牙的山脈中孕育而生,之後穿過西班牙一直流淌到葡萄牙,最後從波爾圖流入大西洋,這條黃金河穀孕育了曾經果敢熱愛冒險的葡萄牙人。葡萄牙這個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開創多項“第一”,包括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的首次環航地球。葡萄牙一度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偉大的航海家們他們用遠航將財富帶回故鄉,將這個小王國變成了海上帝國。他們穿越西非、發現了巴西,自此擁有了非洲的黃金和大量奴隸;穿越印度洋,來到了印度、中國。十五世紀晚期到十六世紀中,葡萄牙的船隻遍布全世界,精明的葡萄牙人在海上駐防港口和貿易點收獲著無與倫比的巨額財富。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

波爾圖Porto位於葡萄牙西北部的杜羅河口,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葡萄牙的國名與甜酒都源於這座城市。其古老的河畔地區被列為世界遺址。杜羅河兩岸停靠著數十艘色彩豔麗的古老運酒船,遙想當年的繁華勝景,滿載酒桶的船隻星羅棋布,整齊列隊運往世界各地。波爾圖因此而享有酒市的美譽。

雄偉的路易斯一世大橋,連接著杜羅河兩岸的加亞新區和老城。雙層的鐵製大橋,長560英尺,分高低兩層,上層地鐵下層行車,由埃菲爾鐵塔設計師出品,至今仍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鐵橋之一。

被譽為全球十大最美書店之一的萊羅書店是葡萄牙最古老的書店之一,迄今已有近132年的曆史。書店采用的是哥特式式建築風格。樓梯四周書架上擺滿了各種葡萄牙語、英語圖書,完美的詮釋了“天堂階梯”的含義。最特別的是書店中央一直通到樓頂歌哥特式木製樓梯,《哈利波特》的作者J.K 羅琳(J.K Rowling)在波爾圖居住時就經常來此構思寫作,書店裏的旋轉樓梯是魔法學院移動樓梯的原型。《哈利波特》在這裏有自己的單間。

酒色波爾圖 波爾圖酒產自葡萄牙北部距離Porto 一個半小時車程的鬥羅(DOURO)河地區。誕生於17世紀,因為法國人不願把波爾多美酒出口到英國,所以英國人把目光投向了葡萄牙王室,他們在杜羅河坡地上發現了一種醇和的酒,決定向葡萄牙索要這種酒,作為回報,英國將幫助葡萄牙對抗日益擴張的西班牙並定期向葡萄牙提供高質量紡織品。但在運輸途中由於貨倉溫度過高酒變質了,水手往酒裏加了白蘭地。白蘭地不僅阻止了酒繼續發酵,而且保持了酒的天然糖度,生成了一種高酒精度的甜酒。波爾圖葡萄酒的香味濃鬱而強烈,波爾圖酒比一般葡萄酒濃烈。每到收獲季節會找臨時工來幫忙。基本工作就是拿著剪子摘葡萄和在這個池子裏把葡萄和著音樂踩碎。每天30歐的工資外加來年把你參與製作的酒郵寄給你。

漫無目的閑逛波爾圖老城,老式的有軌電車人行道上緩慢行駛,稍不留意已到身後,當當兩聲提醒避讓。崎嶇小道舊房新裝,一個拐彎一份驚喜。夜幕下的酒色波爾圖。

坐火車從波爾圖到裏斯本。1755年的清晨,當人們還在為新一天的生活忙碌時,劇烈的搖晃,房屋的坍塌,撕心裂肺的哭喊,慌不擇路逃到已經殘破不堪的街道,回首一望,美麗的裏斯本一夕間殘破不堪,然而悲劇並沒有就此終結,8.8級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裏斯本付之一炬,死神奪走了近十萬條鮮活的生命,一切都化為殘垣斷壁,帝國從此衰落。走在老城區Alfama,老舊的建築牆上鑲刻著彩色或者白底藍紋的馬賽克,白色的小石塊鋪成的道路狹窄陡峭。裏斯本街頭處處透入著人們對這個城市的熱愛。

來來來,先幹了這杯裏斯本 - 櫻桃酒倒進巧克力杯裏,一飲而盡。有點像小時候吃的酒心巧克力。

裏斯本坐落在七座丘陵之上,所以也被稱作七丘之城。裏斯本的景點一半在這一頭,一半在那一頭,隔著長長的距離,不變的是蜿蜒起伏的坡道。從河邊到城市,是一座山的距離和高度。我在山的這一頭,眺望坡的那一頭的景點。不能再腿著了,得整個裏斯本一日交通卡。隨心跳上跳下穿梭在有軌電車,地鐵,bus,電梯纜車等感受裏斯本所獨有的生活方式。

這裏最出名的就是有軌電車。紅、黃、綠三種顏色穿梭在城市中間。當地人說,用電車並不是多麽的懷舊,隻是因為葡萄牙窮...恩,就是因為窮。木質的車身,老式的門窗,複古的拉手,還是百年前的樣子,除了刷卡機。剛到這裏我看到一輛電車駛來就哢哢哢一陣狂照。待了兩天後,已經漸漸習慣了電車經過身邊到日常,從一開始那種激動的心情,轉變成了聽到電車駛來的聲音覺得很安逸。

著名的商業廣場Praca do Comercio。裏斯本人習慣稱這裏為宮殿廣場Terreiro do Paco。1511年曼努埃爾一世(Manuel)將皇宮從山頂上的喬治城堡(Castelo de Sao Jorge)轉移到這裏,可能他也喜歡麵朝大海的感覺。廣場三麵是回廊式建築,一麵朝向大海一般的特茹河。但是皇宮和圖書館等建築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被毀。在裏斯本重建期間,新皇宮就采用了現在看到的彭巴爾新古典主義風格,再以馬蹄形回廊環繞廣場,給人一種包圍的感覺,令廣場產生一種立體感。1910年葡萄牙革命後,宮殿被轉變成政府行政機構,顏色才由粉紅色改成今天的黃色。廣場中央是國王何塞一世騎馬雕像。

Sintra位於葡萄牙裏斯本以西20公裏的山腳下,四周綠蔭庇護,環境優美宜人,空氣格外清新,民居裝飾典雅,曾經是葡萄牙摩爾貴族與王室成員的宮殿所在地,如今已然是人們休閑避暑的勝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為世界遺產,同時還為它特意創立了一個特別的類別:“風景文化類”,因為Sintra的自然景觀和它的曆史建築一樣重要。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稱讚它為“燦爛的伊甸園”,英國作家羅伯特·索泰則讚美它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處人居環境”。各種權威機構一致評選它為歐洲十個最美的小鎮之一。

在Sintra 翠綠的群山中,高聳著與德國新天鵝堡齊名的童話城堡佩納宮,是歐洲十大最浪漫的城堡之一。佩納宮是十九世紀葡萄牙女王瑪麗雅二世的丈夫——費迪南德之心血結晶,是他送給女王的禮物。1840年開工,1885年完工時女王已經過世。俯瞰附近山上的古羅馬城牆。十公裏外就是浩瀚的大西洋。站在宮殿的頂層,山下的美麗風光一覽無遺。

鎮上的辛特拉皇宮建於14世紀。好像就是為了展示葡萄牙美麗的瓷磚文化。在大航海時代接受了非常多來自於東方的技術,包括烤製瓷器。那時候葡萄牙皇室以用中國瓷器為榮。聽說當時瓷器非常尊貴,需要專門的傭人看守以防被盜。皇宮的瓷磚畫案、造型和紋樣甚至上柚的方式都與中國傳統瓷磚不同,透入出濃濃的中世紀風格。葡萄牙人習慣用瓷磚做門牌,用瓷板來記錄敘述故事也成了葡萄牙人民的傳統之一,在皇宮城堡可以看到大塊的瓷板來記錄的故事。

天鵝宮頂由27隻形象各異的天鵝組成。國王的一位公主奇醜無比,貴族子嗣無人願意迎娶。國王跑到很遠的地方說服一位紳士,終於在公主27歲時把她嫁了出去。婚禮大典由國王親自在本廳主持,大典完畢國王下令把屋頂繪製成27隻天鵝,以紀念公主大婚。

喜鵲宮。國王在這裏跟一位貴婦調情時被皇後無意看到。國王威脅貴婦不許走漏風聲。結果第二天整個皇宮盛傳國王此舉。王國一生氣就令人把此宮房頂改繪為嘰嘰喳喳的喜鵲以諷刺長舌婦。窗外和內庭。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北緯38度47分,西經9度30分。” - 羅卡角碑文。海草滿頭,海鷗在肩,大西洋的海風淩厲,臨海懸崖雄奇險幽,這裏叫羅卡角Cabo da Roca,是歐洲大陸最西端。無論是皇宮還是城堡,都不是曆史上葡萄牙強盛的見證,隻有“航海”這個詞才是最佳表述。當年哥倫布、達伽瑪、麥哲倫、澳維士,每一個航海家都從這裏揚帆出海,雖然結局並不都是完滿,但他們的事跡已經成為裏斯本曆史的輝煌,被雕刻在裏斯本的碼頭。今天的葡萄牙早已不是昔日的帝國,但是這個國家的造船工業仍然世界領先。裏斯本可建造30-70萬噸級的油輪,這裏還有歐洲最大的幹船塢,船隻維修量占世界的九分之一。葡萄牙,裏斯本,我險些把你從歐洲的版圖中遺忘。航海強國,拚花地磚,葡式蛋撻,山城建築,葡萄美酒。你的美好,你的魅力。懸崖與大海間,夢想與榮耀的起點。驚濤拍岸間,向那個時代搏擊風浪的航海家們致敬。駛向新大陸前,回望,這最後一片故土。

Cascais 距裏斯本30公裏,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城市。這兒是邦德係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在二戰期間工作的主要地點,他的多部007小說是在此地完成的。這裏滿是金色海灘,海鷗在岸邊踱步。麵海而居,慢聽浪濤。

回到裏斯本乘電車到了貝倫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就像一座偉岸的巨人,用堅實修長的“臂膀”牢牢的堅守著這座城市的輝煌。精致而白潔的建築體毫無疑問的吸引了所有的注目禮,為它的聖潔,為它的肅穆,為它的頑強。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可謂裏斯本最為突出的古跡,這座看似精美細巧的修道院,經曆住了最具有摧毀性的考驗,奇跡般幾乎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從此成為了葡萄牙最重要的建築,沒有之一!就像芝加哥的water tower。畢竟350年曆史的痕跡,隻有在這裏細細探尋。

蛋撻!貝倫蛋撻!裏斯本是蛋撻的發源地。離修道院不遠就能看到一家門庭若市的餐館,低頭看門前的便道上由藍白方磚拚成的1837大字,這便是1837年開業的世界上第一家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據說從1837年Pastéis de Belém開業起,這家店就一直沿襲著傳統的古老“秘方”,並由主糕點師親手在密室調製,到如今也隻有三個人掌握這種貝倫蛋撻配料的方法。我們在國內吃的蛋撻是英國人在一百年前帶到澳門的,製作方法和配方與這裏的蛋撻已經不一樣了。貝倫蛋撻外皮更硬更脆,而非酥酥的感覺,內心特別柔軟奶香味濃鬱。正宗的吃法,要撒一些肉桂粉在蛋撻上麵。友情提示:兩份走起,要不然還得重新排隊。

地鐵回到夜幕下的裏斯本。

喜歡我視頻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頻道觀看更多。別忘了打開小鈴收看更新,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