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京兆富商戚南沚
戚家原本是陳倉縣一家農戶,戚父因為識字會算賬,跟著張縣令做了幾年帳房先生,家裏擁有多畝肥田,曾經買過兩個家奴耕田和做其他粗重的活,後來戚父生病歸家,家境敗落,賣了家奴,由年長的兩個兒子耕田為生。三子戚南沚,也就是四娘的父親戚老爺自幼在親戚家讀過幾年私塾,對耕田沒有一點興趣。
戚老爺儀表不凡,頭腦聰明,善交際,喜歡遊走於繁華街市。在儲觀這座進出長安的必經之要鎮,他結識了巴蜀花琚絲綢絹繡的少主巴小春,開始在儲觀租房幫花琚代理他們的產品。戚老爺很快便在絲綢行業混得頗有人脈。後來他辭去花琚的職位,去了長安,在西市繁華地段租了自己的商鋪,不僅銷售蜀錦還有江南的各種綾羅綢緞,交易對象包括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和外國商販。
“蟬姐,你怎麽知道戚老爺的事兒?”
我在戚家呆了十年,當然知道這些事兒。
戚家雖然富裕,但因為商人的身份,處處受人刁難。因為收租稅的官衙不信任他們家,總以他們家的農產品次劣為由,要求他的兩位哥哥多交田賦。有一次,戚家商用馬隊的一匹馬闖進了鄰居杜家的後花園,杜家立即到陳倉縣衙提告,無論戚家願意出多少錢,杜家就是不依不饒,說汙濁的商馬弄髒了他家的庭院,非要戚家搬走。其實,杜家除了早年出了杜專一位進士,家道早已敗落。因為他們家院牆多處坍塌,脫韁的拉貨馬匹才可輕易進入他的院子。後來在縣令的調解下,戚家給杜家馬到過的地方重新鋪了路麵,這事兒才不了了之。
盡管戚家每年都交著高額的稅金,給陳倉縣和京兆府送著昂貴的禮金,戚南沚幾乎沒有上過這些地方官宦家宴或聚會邀請的名單。當時,最讓戚南沚難以接受的是,因為是商人,他自己和他的孩子都沒有資格參見科舉考試,也就是說,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有些商人就是可惡,低買高賣,輕輕鬆鬆賺著暴利,生活奢華,而真正幹活的勞苦大眾卻過著貧苦日子。”年長的仆婦不屑地說。
人們對於商人的歧視可能就是出於這種偏見。其實好多商人也都是勤勞善良的人,戚老爺就是一個例子。他根本不是他們家鄉鄰裏口中那位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小混混,也不是士人君子眼中那種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有錢後,不僅出錢修路,救助窮人,還幫扶周圍的小工業作坊,黃三娘的娘家史家經營的陶器坊就是由戚家所資助。
盡管做了這麽多,戚家的社會地位一直不高。直到戚老爺娶了宋氏之後,情況才有所改變。宋家是大唐頗有名望的家族,出過宰相和多名戶部和吏部的要官。宋氏的伯父時任滄州太守,父親是先朝進士,不過早逝。
“戚家地位這麽低,並且戚老爺還是鰥夫,他怎麽能娶到官宦之女宋娘子?”年輕的仆婦問。
宋娘子欣賞戚老爺的一表人才和仗義疏財的作風。當然,宋娘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她夫君早逝,膝下無子,在夫家備受刁難。她自身並非麗人,很難再嫁入達官貴人之家。
戚老爺和宋家結親後,不僅生意越做越好,更是和絲綢行會的行頭司空聊城結為好友,成為行會的副行頭,在行會裏地位顯赫。
絲綢、茶葉和陶瓷行是大唐的三大商行,行頭和副行頭雖然不是什麽達官貴人,但相當有權力和派頭。他們掌管定價調價,會員的審批,協調商戶之間的合作和競爭,行規的製定和調整,行裏資金的運營管理,行內和行外違規事件的處理,等等。許多國內外的商戶為了得到商行的庇護,紛紛向司馬聊城和戚老爺示好,戚家的奇珍異寶可謂不計其數。戚老爺熱心善助,為人正直,聲望頗高。
和宋家結親後,戚老爺開始結識官宦名流,通過關係,他把長子戚若鴻送進了國子監。但是,為了通過審查,戚若鴻被迫改姓為齊。令戚老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改,他便失去了這個兒子。
為了不被同窗和老師發現自己的商人子弟身份,戚若鴻從來沒有回過他在長安的家,也沒有去過他們在陳倉的老宅。
相貌俊美,又敏而好學,齊若鴻很快便在眾多的國子監學子裏脫穎而出,受到國子祭酒段瑞相的賞識。中了進士後,齊若鴻被段瑞相舉薦給自己妹夫,時任吏部尚書的倪崇。倪崇特別喜愛這位“寒門學子”,當即舉薦他,讓聖上封其為吏部尚書侍郎,後又把自己唯一的女兒許配給他。齊若鴻擠入高官名門圈子後,更是處處與戚家撇清關係。除了私下幾封書信,再無與戚家老幼見過麵。
有了失去長子的教訓,戚老爺決定改變策略,讓二兒子戚若龍在自家私塾學習,不惜重金聘請名師。他希望二兒子將來可以通過行卷進入仕途。陪讀戚若龍的是和他同歲的表弟黃三郎黃修戟和小他五歲的表弟黃四郎黃修戈。
戚若龍好武,不喜讀書。在詩詞歌賦方麵,晚他四年入私塾的黃修戟很快便超過了他。因為兩人同歲,身高相仿,有相似的劍眉虎目,且都外向好動,形影不離的他們就像是雙胞胎一樣。
戚家請過多位武藝高強的老師,其中包括戚老爺的好友史流風。史流風騎、射、劍、刀、拳、摔跤樣樣精通。他早年曾通過武舉中過進士,因出身低微,並未獲得官位,一直以教人習武和鏢師身份為生。史流風的父親是位陶匠,他自己也對陶器非常感興趣。和戚老爺成為好友後,戚老爺給他們家出資,成立了陶瓷作坊。
史流風的女兒,也就是黃三娘史芙蕖,與黃修戟同歲,也愛習武,當時的她豐腴美豔,深得戚若龍和黃修戟兩兄弟的愛戀。
芙蕖娘子雖然對他們兩人都有好感,但最終選擇了善於筆墨的黃修戟。十六時,在史流風和戚老爺的認可下,兩人定了婚約。一向開朗的戚若龍並未因情場失意而嫉恨對方,他們三人依舊是好朋友。
常年習武的戚若鴻和黃修戟十七歲時都身高體健,玉樹臨風。他們走到那裏,都是惹人眼目的翩翩美少年。此時的戚若鴻自視武功天下第一,黃修戟也不甘示弱,兩人都蠢蠢欲動,欲找個機會,一試身手。
這年開春,機會來了。吳郡新開的絲綢坊,那質料和花式都是上品,因為還沒有加入行會,沒有鏢會願意幫他們送貨。戚老爺覺得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於是決定由好友史流風帶自己家的馬隊去取貨。
戚若鴻、黃修戟和史芙蕖都想一同前往。最後,戚老爺同意讓兩位小郎君同往。他認為,雖然路途遙遠,流寇眾多,但有史流風在,應無大礙。兩位小郎君應該出去鍛煉一下。
不幸的是,商隊在矩州遭受流寇伏擊,毫無防備的戚若鴻被射死,發了瘋一樣的黃修戟在那深山裏死命追趕流寇,從此再無音信。
“蟬姐,你說了這麽多,幾乎和我們四郎四娘不沾邊,快說說他們的故事吧。”
急什麽,我們有的是時間。至蟬說著,把一個盛滿紅色汁液的白色小瓷罐蓋了蓋子,用紅布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