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西安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同人眼中的紐約下城

(2025-09-07 10:13:24) 下一個

最近看了兩本書;一是紐約記者出身,在紐約曼島常住七十年多年的愛爾蘭裔美國人寫的(紐約下城);另一個是華三代出生於布魯克林,在紐約華埠長大,做了九年黑幫,後又做了二十一年警察的MrMoy(black to blue)回憶錄。他們都對紐約下城很熟悉,確實不一樣的熟悉(從地段兒,到人群)。兩廂比較,頗有意思。小述一下。

(紐約下城)是中國出版的中文翻譯版,作者是沙米爾,有名的記者。他文筆很好,分不同地段(章節),講述他從業幾十年在下城跑新聞過程中,對下城地區各主街街各主要大樓廈曆史及相關人物介紹。(我都有點愛發思古之幽情,此作者更甚,隨時隨地會回想曆史人物曆史事件。確是同類,更是老師。他因為興趣及工作要求,曾閱讀超五百本關於紐約的書籍)。我印象深,是他滿懷感情地講broadway 的發展史,更聯係自己實際地講二十多年前9/11災難爆發時,聯合廣場上聚集的紐約人…種種細節很多,不愧是居住下城十九處居所的紐約老客,對紐約下城極其黏熟。是我居紐約十幾年來,讀到的頭一本紐約“掌故書”,很有溫度和厚度。

而另一本(black to blue),則是一個赤貧中國移民家庭的孩子,十六歲輟學,幹黑幫直至轉售生意“洗手不幹”。入警校學習,成為一個內心平靜為社區服務的警察,直至退休的故事。他筆下(由他提供經曆細節,由專業作家執筆):那一係列華埠街頭的混混,黑幫小夥子們,那些他買過無照槍的黑人,以及他努力融入的警察團隊,及他的家人們。這些混底層的人,這些不為主流社會而知的人們和他們的生存形態,實在令人唏噓。這跟白人記者先生筆下的紐約下城完全是兩個世界。

而以我的經曆和觀察來的,這兩位寫的都是紐約下城,底層和中上層,華裔三代和愛爾蘭裔三代的區別。

其實往大的說,(紐約下城)作者寫出的是他閱讀紐約曆史後,暢想的紐約 ,很多人文思考,博古通今。Mr Moy 寫的是真實世界裏的華裔世界,艱難融入的曆程。或者說,他接觸的下層人群比較多,熟悉中國城的街市,熟悉警察係統的各機關(監獄/看守所等等)。他們各自眼中的紐約都是紐約的一部分,有耀眼的,有灰暗的。

什麽是我眼中的紐約呢?比起他們來,範圍小很多呢。(紐約下城)一書中百老匯大街是重要一篇,聯合廣場和華盛頓廣場也是各一章,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深厚,這曾是他多年跑新聞,或所服務的(紐約郵報)等辦公大樓所在地。這些地兒各我去過三五回。而Mr Moy時常提起的紐約華埠勿街等,我也是

去過幾次,且總覺得不安全似的,辦好事兒盡速離開。故我熟悉的紐約下城更多的是下城華埠附近。

就連近日女兒觀禮同學西式婚禮需去的長島兩個相距四十分鍾車程的小鎮,我都是第一次涉足。那新娘在那裏成長了十幾年,跟我女兒同學四年。但她兩成長環境和熟悉的地理環境及周遭交往的人群真不一樣啊!

也許,就是靠著這樣的摸索,我漸漸熟悉紐約更多的地方。但很可能,就是域於自己熟悉的周遭環境,因而建立起自己眼中的有限紐約樣貌。

隨緣吧。人到中年,其實好奇心啥的,也不很強烈了。聽聽孩子們的探索就好了。。。

僅以此記兩本書中的紐約下城及我眼中的紐約及下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Do you mean "bad to blue" instead of "black to blue"?
elfie 回複 悄悄話 Never been to NYC. I live in the South and deep South half of my life, rarely going north. NYC seems too much for me and for us southerners. The chaos, I can't take i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