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西安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嗬!吃了個大瓜!—側記百老匯歌舞劇(日落大道)

(2024-12-24 19:17:25) 下一個

為慶祝聖誕節,女兒請我去看熱門的百老匯歌舞劇(日落大道)。日落大道是洛杉磯市延緩坡下行的一條大街,我去那裏旅行時導遊指著那條路兩邊的房子,告訴我們這是誰住過的,那間酒吧曾是某現象級歌手第一次唱成名曲地方等等。給我印象是年輕人追逐夢想的街區。我懷著對該劇的猜測觀劇,看完後覺得吃了個大瓜,各中感覺十分奇特。簡述如下。

這劇是根據一個舊電影改編的。這是關於一個男青年和一個過氣女明星的故事。故事起頭是1949年,一個參加完戰爭的退伍兵來到洛杉磯日落大道區域,想憑借自己寫的四五個劇情手稿,敲開好萊塢演藝界的大門。他試了無數次,遭遇各種拒絕和怠慢。一次次的打擊,讓他灰心失望甚而快絕望。。。直到有一次遭遇一個過去的女明星,其手稿似被其欣賞。她邀請他入住她位於日落大道附近的大房子客居,希望他能改編出一部讓她出演重回銀幕的好劇本。女明星家的舒適環境使得寫字的男青年,逐步被禁錮,被溫柔鄉被女明星曖昧的感情所淪陷。一步步地,當男青年想跟他過去誌同道合的懷揣藝術夢的友人們來往,或回到他過往的圈子時,女明星屢屢用自殺威脅等手段將他叫回。於是,青年不再掙紮,懷著惶恐又得意的心態,享受著他自己逐漸成名步入好萊塢演藝圈子的事實。。。但某時,他昔日的女友人向他表白,並勸說他離開那個溫柔鄉,那會讓他喪失自我。他幾經反複,想決絕地跟過氣女明星了斷。對方和他生氣糾纏,最後兩人都氣息奄奄。全劇終。

這劇故事有些老套。以老明星和年輕後輩愛恨糾纏為主線的電影類故事挺多了。如老一輩女明星費雯麗的晚期故事,電影(黑天鵝),甚或慈禧或葉卡特琳娜大帝故事的某些橋段,都有一些相似。相似點是有權有錢的年老女士想從年輕情人身上找回青春和活力,最後失敗的故事。那我說不止對女方是遲年情況,男方是遲年時想從年輕女伴身上找到活力的例子也在各種藝術作品中比比皆是。結果都不太好。

這劇的新異處有三:

一是整部劇黑色背景。整個兩個多小時的劇一多半時間舞台上都是黑暗沉沉的,多是聚光燈單獨聚焦女主男主或其他演員獨白或獨唱,像在黑暗中拷問靈魂似的。

二是多采用電影攝製手法,即在舞台上,有攝影機直對某主演大特寫,其超大特寫影像映照在其後巨大放電影幕布上,讓觀眾產生不知在看電影還是舞台劇的時空交叉感。劇中有一段,男主由攝影機追隨,一路到後台到化妝間到夜色沉沉的街道上,一麵享受成名後,別人的敬意與阿諛,一邊內心惶恐地走過日落大道(真實劇院外大街影像),感懷這樣的日子還有多久?這種處理,在我看過的近十部百老匯歌舞劇中從沒人使用過,且相比起其他歌舞劇劇服華麗多變/道具誇張浮華的情況,此劇服裝道具頗為樸素,特殊在它運用攝影機鏡頭在舞台上。

三本劇音樂是由操刀(歌劇魅影)音樂的名音樂人韋伯執筆寫的,故有至少三隻即情即性的演唱歌曲,旋律都挺優美,延續(歌劇魅影)的音樂魅力。我是感佩那女主演員(西班牙裔),一次次獨自在舞台前端獨自吟唱-對青春的追憶,對愛情對有才華青年的愛慕欣賞。她像在吟唱所有女士們心中最深沉的向往,令人黯然神傷。特別是她跟年輕情人相愛相殺的最後,她滿身是血站在舞台上,形容難以形容,麵孔詭異淒慘,仿佛我看見了墨西哥亡靈節上的女鬼。。。

我覺得這劇演這女主的角色無疑是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工作。大段的歌唱,劇烈起伏跳躍的情緒變化,這些對於一個女主演來說分量很重。

四是這劇似現實主義作品。劇中幾乎沒贏家。

(一)是女明星愛年輕作家,想盡辦法先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富貴鄉裏,再設法接近,勾陷後再幫他出名謀利。。。作為追求愛情,她確實做了挺多的。結果差強人意,但並非她不勇敢追愛。。。

(二)是女明星的男管家對其忠心耿耿,處處維護她。我在看到一半時就覺得男管家跟她年齡相似,又追隨多年,不是在內心深深愛著她是不會堅持這麽久的工作。果然後來男管家神傷時袒露他曾是年輕導演,幫著16歲的女明星從孩子走向成功,並曾是她第一任丈夫。。。(三)是男主在追求編劇夢藝術夢時,有一個愛戀他的年輕女孩,一直追著自己的理想在過從底層打拚日子。她純真地相信有努力就有將來,對男主一往情深,屢受打擊也不放棄自己的初心和對男主的感情。其情可貴。其失戀時可歎。

(四)是女主對攝影等下的演藝生活的追憶和向往,多少年都沒熄滅。此情留待成追憶!我沒接觸過演藝圈,對女主這種對鎂光燈下的美好的留戀,感觸不深。但我意識到,電影啊舞台劇啊,是個群體的藝術,即它是由多工種配合,製造出成品(塑造出電影男女主在劇中的美麗及絢爛)。若居於其中的人虛了飄了,覺得自己就是中心,是最好的樣子。時過境遷時就難以忍受了。。。推人及己:每個人都有生命中高光時刻。若認不清長江後浪總會拍打前浪,就會很失落,後期日子很難過。

五。我是不理解這劇啥地兒好吸引了滿場的觀眾們(老中青、且中青年占一半都多)。

不得勁兒有三:

(一)整場燈光設置太暗。

(二)劇場有近1800個座位,座位排得很緊。女兒戲說,說像一大群人擠坐在各自馬桶座位上,前麵低層及近舞台空間處還時時升騰起煙霧,整個劇場彼時感覺像極了澡堂子。而暗燈光照明,都會使有幽閉恐懼症的觀眾很難受。幕間休息時,我到外麵活動腿腳,長長隊伍排隊如廁,或上上下下在窄窄樓梯或過道。若不是為看劇,大多數紐約人都不會跟人這麽密集接近。真要發生火災啥的,人都很難跑出去。老劇院的消防安全似有疑問啊。

(三)看劇中,有些唱詞聽不清。我前後左右的當地美國人(一些Well nurtured的白人居多),他們一會兒用力鼓掌,一會兒大聲叫“bravo”,我都不理解他們為何叫好。內心覺得文化還是不同啊。為何我覺得不大好的一部劇,他們欣賞得不得了。若說此劇新穎處,即用了挺多電影拍攝手法。可想看電影去看電影啊。在劇院裏搞這些名堂,讓我挺不適的。自覺得吃了個大瓜!花不菲價格看了個不爽的劇。融入難啊!

我的一些老移民華裔朋友,都說他們曾經愛看百老匯劇,後來不愛看了。我也是,本著學習觀摩的心理,努力觀摩學習。可每每挑劇去看時,都像押寶。因我除了從劇名上猜情形(讀紐約時報上劇評,也是半懂不懂,不明就裏”,並不了解那些編劇導演演員,即眼前一抹黑。隻是憑著自己對百老匯劇質量的範範認可,故經常會覺得看了個奇怪的劇。如女兒讀劇評說評價很高的“冥界“和這部“日落大道”,觀劇體驗都不舒服,直覺票價不值。

我唯一辨別出的是,如今百老匯舞台上大多數編劇都是中年以上。按中國話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些美國編劇們也是知天命年紀,也占據主流發言權。他們經常以舞台劇形式回憶青春,梳理某些理念等等。我多希望輪到我表達啊。中國國內,現今能表達的就是鄭曉龍那一批人。在紐約呢?無華裔在舞台上有多的表達。誰讓我們是少數族裔呢?我能見到劇院圈子立足的華裔演員,多是配角,努力地服從主流的意願,爭取以藝術角色表達主流社會的意願,來謀取自己在此圈子立足謀生的意願。困局啊。還是有進步的。我看見百老匯有越來越多華裔麵孔-藝員舞蹈演員伴奏員等等。

總結一句,這劇看得憋氣。不大好。想挑戰智商的觀眾可以去試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ightrose_us 回複 悄悄話 可以去看同名電影,便宜質量也不差
Nightrose_us 回複 悄悄話 可以去看同名電影,便宜質量也不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