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動的心

本來隻是給國內親友寫點東西,不想屢屢被封,既然已寫了,找個地方與同好同賞。
個人資料
正文

宅家日記(16)

(2020-05-06 18:11:04) 下一個

牡丹季節

鄰居不知名的花。

紫藤。

湖景。

平常日子還是宅家上班,走路局限於社區範圍。現在正是芍藥花和牡丹的季節,其實我根本分不清二者,在英文裏都是Peony。 社區裏麵有幾家種植了,隻是都種在門前,拍不了近景。隻好站遠處偷拍。也還有新的叫不出名的花開放,但凡有新開放的花,總要拍幾張。一日走到平時沒到的地方,發現紫藤開得正好。平凡之中新發現。

最近NIH發表了瑞德西韋的雙盲臨床實驗結果。結果不像人們盼望的那樣好。但至少是第一個雙盲實驗證明有臨床效果的抗病毒藥物。第一點是臨床改善顯著,可以提前31%的時間出院。第二點是在降低死亡率方麵不顯著,可能需要更大的樣本。按道理說如果能改善臨床症狀,死亡率應該降低才對。可能有以下原因:這種改善沒有那麽大,需要更多的樣本才能看出顯著差異。在目前的樣本量下,P值約大於0.05,如果增加一部分樣本量,就可以將P值降到0.05以下就算有顯著差異了。這裏可能好多朋友理解會有點困難了,簡單概括一下,因為有隨機誤差,比如說某種病的死亡率是10%,隨便找100個病人,有可能第一次有8個病人死亡,第二次有十二個病人死亡。那麽是否兩次是同樣的病,統計學就根據概率來看是否兩個數據有差別。P值就是用來估計這個的,越小就說明兩者不是同一個隨機事件的結果,通常用的就是0.05,就是有95%以上的可能兩者不一樣。這個臨床雙肓實驗的結果也說明了依靠個例來證明效果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現代醫學驗證藥物或治療方法有效性的保證。

當然,瑞德西韋的結果沒有預想的好,有些令人失望。但仔細想想也很正常,奇跡畢竟是奇跡,如果發生太頻繁,奇跡也就不成為奇跡了。就是對一種發生了很久的疾病,經過長時間的研發,還是很難有一種特效藥。那麽對於一種新的病毒,馬上就能從現成的藥物裏找到一種特效藥的可能應該也是微乎其微的了,尤其是對所有類似病毒都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

再回到中國方麵的瑞德西韋臨床實驗也同日發表. 據中方的報道,瑞德西韋在改善臨床症狀上完全沒有顯示效果。當然文章也指出,由於臨床實驗的樣本數沒有達到實驗設計的要求,所以這個結果也不說明問題。我初步瀏覽了一番文章,除了實驗樣本數太少外,其實還有一個實驗設計的問題,這是大多數專家也沒題及,就是除了瑞德西韋之外,實驗組和對照組都可以使用其它的抗病毒藥,抗生素,幹擾素和激素治療,這樣的話一是背景幹擾,如果有效的話根本不知道是什麽藥物起了作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瑞德西韋與這些藥物是否會有反應,是否會導致不良反應。通常的臨床實驗應該是藥物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應該是用安慰劑,或者是用目前使用的標準藥物,用以比較是否比目前的藥物效果更好。所以這臨床實驗本身就存在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不知道是一開始就是這樣設計了,還是在實驗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作了修改。再想到以前曾經有一種說法,說瑞德西韋之所以沒有足夠的臨床實驗病人是因為瑞德西韋的入組標準很高,要求病人不能用其它藥物,從發表的文章來看顯然不是這麽回事。

其實中方在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的表現有諸多詭異之處。除了設計的問題外,象本來是2月6日開始臨床實驗,照中國當時的情況,不可能沒有足夠的病人,並且按照當時人民的希望這個名稱,應該不愁招不到足夠病人入組實驗。如果說因為入組要求嚴格招不到病人還可以理解,可是從發表的文章來看並非如此,那麽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實驗中間改變了設計流程,這也許可以解釋後來中方與吉利德之間的不合作。其實本來臨床實驗的負責人是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教授,可是最後發表文章的最後作者是王宸院士,並且與曹彬同為corresponding author, 就是負責的。按照國外發表文章的規矩,最後的作者是整個項目的總負責的。還有曹彬在三月初的訪談也是認為臨床效果很好,可是最近的解釋完全與三月份訪談矛盾。還有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關於瑞德西韋的談話,中國援助意大利醫療隊的報道也說醫療隊也帶去了仿製的瑞德西韋等等,綜合這些矛盾的方麵,唯一的解釋就是某些因素的介入,或是政治的,或是非政治的(比如某些學閥要插一腳),導致了最後吉利德隻好完全放棄中方的實驗結果。從這件事上能得出什麽結論就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就不想說什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