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小捷的博客

主要闡釋我對中國政治改革的有關思考,以及我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有關思考
正文

原創寓言(200、201、202)

(2025-08-20 15:29:36) 下一個

200舊事新編:韓信與蒯通

 

(一)

韓信攻城拔寨,連取趙、齊各地,名震天下。項羽見狀,忙派出使者說客,勸韓信脫漢自立,項、劉、韓三分天下。韓信未置可否。

晚上,韓信招蒯通密談。

“項王勸我自立,”韓信單刀直入,“你怎麽看?”

蒯通略一思索,笑著說:“不可。你有打仗的天賦,無人能比。但自立為王管理天下,可不是你的長項。”

韓信也笑笑,說:“你不可以幫我管理天下?別兜圈子了,你我是一起玩泥巴長大的,有話就直說吧。”

 

(二)

“好吧,我就直言。”蒯通盯著韓信,認真地說:“先從外部來講。漢王力排眾議,提拔你為大將。若無故叛漢自立,恩將仇報,必遭國人詬病。天下未爭,你已先輸了三分。”

韓信點點頭,又問:“從內部來說會怎樣?”

蒯通說:“下屬多是你一手提拔,他們會以你為榜樣。你能脫漢自立,他們將來就能模仿,脫你自立,到時候你又如何說辭?”

韓信低頭,沉默不語。

 

(三)

“人多說漢王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韓信抬起頭,緩緩地說:“若將來天下平定,兔死狗烹,又當如何?”

蒯通點點頭,說:“世事難料。但若現在叛漢自立,曲在我;若將來兔死狗烹,曲在漢王。後人自有公論。”

韓信思忖良久,最後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說:“善。”

第二天,韓信驅退了項羽的使者。

 

 

 

 

 

201、舊事新編:郭子儀和小皇帝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曆經四朝的老臣、八十五歲的郭子儀病倒了。垂危時,年幼的皇上親自前往探望。

郭子儀看見皇上,想坐起來,但已動彈不了。小皇帝握著郭子儀的手,欲言又止。

“陛下有什麽想問的,就問吧。”郭子儀看著小皇帝,輕聲說。

“安史之亂的教訓太深了,”小皇帝遲疑了一下,說:“現在有大臣建議,應向藩鎮節度使派出內廷監軍,不知卿以為如何?”

     “可以嚐試一下。內廷近侍一向被外臣瞧不起,他們有監軍的動力。”郭子儀想了想,又說:“隻是內侍未受過儒道熏陶,容易失控。”

     “那,還能派什麽人呢?”小皇帝又問。

     “可派新進及第的書生。他們未染官場惡習,不會同流合汙。”郭子儀喘了兩口氣,又說:“隻是,書生容易偏激。”

     “有沒有萬全的人選?”小皇帝連忙問。

     “沒有。”郭子儀停了一下,掙紮著說:“可派出兩人監軍,一個內侍,一個書生。”

      “若兩人的報告不同,我應該聽誰的?”小皇帝臉色愁雲密布。

      半天沒有回答。小皇帝低頭細看,郭子儀已經咽氣。

 

 

202、舊事新編:李世民與李治

 

李世民漸漸老了,但太子李治性格依然柔弱,毫無改觀,讓他放心不下。一天夜晚,太子李治忽然求見。

“都這麽晚了,”李世民溫和地問,“有什麽重要的事?”

“我頭痛,睡不著。”李治低頭說。

“為什麽事呢?”李世民似乎猜到了什麽。

李治遲疑了一下,終於鼓足勇氣說:“我不想當太子。”

李世民沉默不語。

“為何不讓吳王當太子?”李治小心地問:“他文武雙全,年齡也比我大,他自己也願意當。”

李世民苦笑一下,說:“他不是皇後所生,不是嫡子啊!”

“誰規定的,必須嫡子做太子?”李治委屈萬分,“把這個製度廢了不行嗎?”

李世民搖搖頭,“有些事我也沒有辦法。”停了一下,又說:“我讓幾個大臣好好輔佐你,行麽?”

李治搖搖頭,說:“不行。萬一幾個大臣意見不同,我不知道該聽誰的。”停了一下,又說:“大臣之間一吵起來,我就眩暈。”

李世民低頭沉思。

 

(二)

李世民忽然抬起頭,問:“還記得去年我們到感業寺上香麽?”

“當然記得!”李治似乎有些興奮,“你和幾個大臣在講堂還爭論起什麽事……”

“還記得端茶的那個年輕尼姑麽?”李世民繼續問,“長得非常漂亮……”

“記得!”李治眼睛一亮,“她還忍不住插了幾句嘴,把你和大臣都說服了。”

“她很有理政的天賦……”李世民若有所思。

 “那個尼姑姓武,長我五歲。”李治也若有所思。

“啊,這些你都記得!”李世民似有所悟,“那麽,我有個想法,先安排武尼姑還俗,然後你……”

“然後我娶她為妻,”李治忽然滔滔不絕,“等我將來繼承皇位,大臣們再爭論起來時,我就讓她來裁決!一切政務都交給她去辦!太好了!現在我願意當太子了!”
“好呀,”李世民微笑著問:“現在還頭痛麽?”

“不痛了!我回去睡覺了!”李治高興地說。

看著李治匆匆而去的背影,李世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