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臭”的人
世上並無臭氣,隻有被傳染的鼻子。
化學課上,教授拿來一隻空瓶,對學生們說:
“這裏裝著一種極臭的氣體。現在我打開瓶蓋,大家一旦聞到氣味,就舉手示意,我要測量臭氣的傳播速度。”
教授說完,擰開瓶蓋。
十五秒後,前排學生舉手,說聞到了。
又過幾秒,中排學生也舉起了手;
不出一分鍾,全班幾乎都舉起了手。
教授點頭,神情淡然地說:
“對不起,同學們,我拿錯瓶子了——這瓶子是空的。”
教室裏一時靜得出奇。
沒有氣體,卻彌漫著一種更難聞的氣味——想象的氣味。
學生們無中生有並非出於欺騙,而是出於被暗示和從眾的結果。
有人先舉手,後麵的人便不願落後;
聞不聞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都聞到了”。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課堂。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如此:
看到許多人讚同某件事,便信以為真;
聽到某個權威講某一熱門話題,人們便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
我們對事實的判斷,往往不是來自感官,
而是來自人群的“氣味”。
真正的理性,不在於“我也聞到了”,
而在於“我確定自己聞到了嗎?”
世界上最該防範的,並非臭氣,
而是那種讓人不自覺跟著舉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