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年尾說年令

(2022-12-23 19:04:15) 下一個
年尾說年齡
一年又到了隻剩下幾天最後的時刻了。人們感慨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其實時間的快慢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愛恩斯坦曾用時間來解釋什麽叫相對論。他說和美女坐上一小時覺的時間過得好快呀,好像才坐上一分鍾就過去了,如果在火爐上,坐上一分鍾,你會覺的一分鍾比一年還長。
人們關心時間的快慢長短實際上是關心自已年令的增長,人沒有越活越年輕的,左邊長一歲,右邊少一年。慶生實際上是慶祝自己又平安地渡過了一年。
一年有兩個結點,人們對時間最敏感,一個是年初,一個是年未,這和月初月未對錢的感受是一致的。年初前麵還有大把的時間,相信這一年可以做很多事,一切都會是美好的,這種感覺和月初剛發工資一樣,人一下子有了活力,兜裏好像有花不完的錢,可到了月底錢花光了,心情又低落了,正如年底,埋怨不但錢毛,時間也毛,一下子一年就沒了。
時間就是生命,年令就是人生的節點。
關於年齡孔夫子說過這樣的話: 不介意說出自己年齡的女人隻有兩種,一種女人年記太小,說出來也一無所失,另一種女人年記太大出來也一無所得。
他說的原話沒有找到出處,隻能搬來英譯版做為參考 “The woman who tells her age is too young to lose anything, or too old to gain anything.”
年令對一個婦女有多大影響孔夫子用“得失”兩個字講清了。年輕貌美的女子配上美滿的婚姻就是得,有這種命的女子巴不得說出自己的芳齡令叫人羨慕,相反女子到了老年,生活大體已安定,無論貧富貴賤都能泰然處之,不再有份外之想,這時道出年令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榮辱不驚,死豬不怕開水燙。 
別以為到了新社會年令就不重要了,有一個新詞叫“年令歧視”,什麽叫年令歧視?在職場上,太嫩的、太老的人家都不要,這就是年令歧視。另外人們的傳統觀念根深締固,心目中有一個標準,人到了什麽年記應該怎麽樣,如果不那個樣,就容不得,就會招至各種閑話,聽聽這些和年令有關的閑話就知道有多勵害了。說某某人,都三十大幾了,還單著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說某某人,快到退休年令了還是個小科員,一月拿三千塊錢,說某某人快都六十了,還沒抱上孫子,說某某人,都八十好幾的人了,晚節不保,又找了個黃花大姑娘等等。在這些方麵自認有缺陷的人一般都怕暴露自己的年令。
中國最不怕說出自己年令的是老人,為證明 “年即老而不衰 ”,老教授講座時,常常先把年令拍在桌子上,書畫老先生也有資格在卷尾處注上自己的年令。在公園練早的老人。無論是空中飛的還是地上爬的就怕別人不打聽他們的歲數,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的歲數,這正是老小孩們,可愛的地方。  
人不能以老認慫,隻要身體可以,該幹什麽幹什麽,不要顧及年令,少過生月,少祝壽,祝壽並不能使人長壽。衰老而活著即為壽。有病能拖,無病能混,沒心沒肺地活著,想扭就扭兩下,想跳就跳兩步,這才是快樂人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