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宇宙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1)
正文

為什麼人活得不”喜樂”?

(2025-10-10 17:33:25) 下一個
 

聖經經文: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11b)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


寫在前麵的話:

最近一段時間,腦中不斷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活得不”喜樂”? 不信神的人沒有"喜樂”很正常,因為他們沒有神,沒有神的生命,也沒有神的話,活著沒有方向,沒有盼望;可是,信主的為什麼也是如此? 有些信主的家庭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儘管牆上掛著"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匾,似乎那衹是一個裝飾,跟信仰沒有絲毫關係;很多基督徒同非基督徒一樣,為錢財、學識、地位、兒女、身體等,整天憂憂愁愁,也沒有"喜樂”。.....


一:有了這些會”喜樂”嗎?

"喜樂”與"快樂”很容易混擾,人們有時搞不清它們的區別,常會把"快樂”當作"喜樂”。可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有人一生會有無數次"快樂”,可能從未有過"喜樂”。”喜樂”,非因外在事物產生的現象,而是來自於人內心發出的一種愉悅的反應。"喜樂”具有持久性,使人心裡平靜且有抵禦逆境的能力;而”快樂”,卻完全相反,它基於外在事物刺激的一種情緒反應。"刺激”過了,"快樂”也就沒了、很短暫且不穩定。

因為對"喜樂”與"快樂”概念不清,所以,大多人一生都在尋找"快樂”,而非"喜樂”。可惜的是,當"快樂”出現時,人們極度希望將其永遠留住、不再失去,可總是抓不住,因為它不是"喜樂”。帶給人"快樂”的東西,永遠無法滿足人內心的真正需要。

人沒有"喜樂”是因為人不知道"喜樂”是什麼,以致尋找的"路經”是錯的。以為:錢財富足、可以隨心所欲消費,就會”喜樂”;擁有高深知識、可以有好的未來,就會”喜樂”;事業發達順利、可以有成就感,就會”喜樂”;找到合宜伴侶、可以結婚廝守一生,就會”喜樂”;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可以進到名校,就會”喜樂”;身體無恙、可以嘗遍美食、走遍天下,就會”喜樂”....。事實是如此嗎?

1.財富多就”喜樂”嗎?

富人”喜樂”嗎?回答是:有”喜樂”的,但更多人是不”喜樂”的,取決於人所尋找和依靠的對象是什麼。也許有人不明白、會說:”富人怎麼會不’喜樂’呢?有錢可以’任性’、閉著眼睛花錢消費啊:可以天天吃山珍海味;可以買珠寶首飾、名牌衣服;可以擁有豪宅名車;可以周遊世界、看盡名勝古蹟、山川河流;身體有病可以找名醫、吃名葯;孩子可以進"貴族”學校;......。很多人會説:錢多還不”喜樂”? 是不是有錢燒的、太矯情了?”

事實上,錢財衹能給人帶來的衹是暫時的"快樂”,這就是為什麼那些以為錢財可以滿足內心需要的富人們,他們沒有”喜樂”。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位可謂世界首富;地位在萬人之上;勢力最大,兵強馬壯,無可匹敵。此人名叫所羅門,是以色列王大偉之子。他的經歷告訴世人,富人是否"喜樂”。

聖經説:”所羅門王一切的飲器,都是金子的,利巴嫩林宮裡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列王紀上10章)

看看所羅門是如何描述自己所擁有的?他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他説:”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我買了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2:4-11)

當錢財達到了人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時,如果人滿足就可以得到”喜樂”。問題是人的"貪心”不甘心止於此。實際上,人能吃的東西有限,能看的事物有限,能住的地方有限,超出基本需要的部分,不但不會給人增加喜樂,反而隨著財富的積累會減少”喜樂”的成份。為什麼? 因為人無暇享受勞碌所得來的一切,同時給自己徒增很多壓力和苦惱,不是麼?

所羅門説:”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道書:4:6)

他又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傳道書:5:10-20)

那些富人們,他們真的需要錢嗎?既然給他們帶來的衹是暫時的”快樂”,生活上也並不需要,那他們為什麼還如此拚命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不信神不依靠神的人,衹能以財富增多、證明自己的存在和活著的價值。

2.有愛情就會”喜樂”嗎?

不得不承認,男女熱戀期間因為本能的"化學”反應,會帶來暫時的"快樂”。但這種"快樂”隨著彼此的瞭解和熟悉,很快消失,接下來就是無盡的爭吵、怨恨和冷漠。

國內有一"真人秀”節目:”愛情保衛戰”,參加者主要是一些有分歧的戀人或夫妻,他們希望得到"高人指點”。每人一開口,幾乎清一色都是數落對方的不是、自己付出多、對方虧欠多等,甚至有的以羞辱對方為快。有的還會用比較文明的詞兒"三觀不合”解釋他們分歧的原因。

如果説他們"三觀不合”,的確不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基於自己的立場、觀點、利益和標準,怎麼可能一致呢?沒有絕對標準,人與人之間"不合”是必然的,一定會有衝突、溝通障礙、關係疏遠,以致不共戴天、情感破裂:戀人分手、夫妻分離。

3.擁有知識會”喜樂”嗎?

幾天前,跟教會一個姐妹交談,她説她很苦惱、正在為兒子擔憂。她兒子已經考進加州UC的一個很好的大學。剛剛進去兒子非常興奮,總於脫離父母的管轄、可以自由。可是僅僅一年時間,兒子的情緒一落千丈,不但有兩門學科不及格,甚至還睡眠錯過一次期末考試。姐妹問兒子:"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如此?”兒子回答説:”沒什麼原因,就是感到活著沒盡、學習沒動力、人生迷惘。”

聖經説:”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18)

經文講的"智慧”,實際上指的是"聰明”,而非神的智慧。人單有知識,不能使人有智慧,知識必須在絕對真理的引導下、藉著人生的經歷,才能轉化爲真智慧。

之所以學問高的人不”喜樂”,因為他們想知道人為什麼活著,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卻又找不到。尤其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看到了人生的無望和嘆息,人性的敗壞、以及社會的不公等,無法從日光之下找到答案,以致知識越多,越加愁煩和增痛苦。因為知識多,思考的問題就多。

4.事業成功會”喜樂”嗎?

最近華人報紙更新了幾年前的新聞,即,一位事業極為成功的華人--謝家華死後遺產官司糾紛一事。報導説:

”網路鞋商Zappos創辦人謝家華(Tony Hsieh) 2020年11月在康乃狄克州火災中喪生,享年46歲,身後留下5億遺產。華爾街日報1日報導,謝家華過世4年多,.....神秘遺囑出現之後,依然沒能解開遺產如何分配之謎,家屬過去幾年都在打官司,......。”

—---

文章最後説:”華爾街日報報導,謝家華生命最後一年為心理健康疾病所苦,有藥物、酗酒成癮等問題,猶他州公園市(Park City)豪宅牆上貼著數千張便條紙,寫著價值數百萬元的各種創意與房地產投資計畫。

按照人的概念,功成名就之人,應該是最”喜樂”的,為什麼反而是最痛苦,以致於要用毒品、酒精麻醉自己、糟蹋自己的生命呢?甚至有的人乾脆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能有人會說,很多富人也沒有自殺啊,他們活得很自在、很風光著呢?其實,是否像他們在大眾麵前所展現出來的那麼風光和"喜樂”,祇有他們自己心裡知道。如果成就可以帶來”喜樂”,比爾蓋茨為什麼多年一定要有一個異性朋友,而美其名曰"精神伴侶”? 如果事業巔峰可以帶來”喜樂”,貝佐斯為什麼喜新厭舊、會另娶新婦,而且婚慶豪華奢侈、舉世聞名?他還需要讓世人證明他的價值麽?如果通過婚姻得到財富可以帶來”喜樂”,鄧文迪為什麼要離婚另尋新歡?甚至把年輕俊男作為感情"消費”的對象? 

所以,事業、錢財,根本守不住"感情和婚姻”,更買不來真”喜樂”。

當人追求成功,一定墮入陷阱,誤把成功當做人生價值、獲得”喜樂”的渠道。所以,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的壓力和拚搏,並不會給人帶來”喜樂”,尤其當事業達到頂峰時,猛然發現內心反而更加空虛、更加不”喜樂”。

—---------

總之,"喜樂”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由內而外的力量,它可以幫助人在艱難、挫折、困苦的環境中有定力、站得穩、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因此,世上任何東西不能給人帶來"喜樂”的滿足,人靠自己能力也找不到它。


二:為什麼人會不”喜樂”?

為什麼人沒有”喜樂”? 主要原因跟"罪”有關。

1. 罪,使人離開了”喜樂”源泉

如果人找對了源泉,就會獲得"喜樂”。那麼"喜樂”的源頭在哪兒呢?就是在神裡麵!

人犯罪後被神逐出樂園,離開了美善源頭的神,”喜樂”也隨之消失。之後人竭力想通過外在的東西,就是錢財、地位、婚姻、事業、知識等獲得”喜樂”,結果徒勞無益。

曾有人引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説:”假定從小被捆綁著不能轉身的囚犯麵朝洞壁坐在一個山洞裏,洞口外麵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來往木偶的影子,這些囚徒一直以為影子就是現實的事物,直到有一天一個囚徒解除束縛,轉過身看到木偶,走出山洞看到萬物、看見太陽才終於明白,這一切事物都是借著陽光而被看見的,太陽才是最真實的東西。” 

有位作者對此做了非常簡單的解釋,説:”.....人類的知識隻能讓一個在山洞的人看到洞口而已,看不見外麵世界的全貌;除非他走出山洞,否則他永遠不能明白,外麵的世界比山洞好得多。人的智慧也是如此,如果隻能看到日光之下的人生,那他不是狂妄,就是愚味,甚或者是絕望,因為沒有看到生命的全貌。如不認識在日光之上的神和祂的生命,人的智慧就隻能看見山洞的情形,最多也不過是洞口了。這是有智慧也虛空的原因。

所以,人沒有”喜樂”,是因為人誤把"短暫”當作"永恆”,視前者為"真實”,後者為"虛無”。其實,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影子,瞬息萬變,無法滿足人裡麵的真實需要。如果沒有連接”喜樂”的源頭,即使人擁有天下所有,也都不會有”喜樂”。所以,得到”喜樂”的唯一途徑,就是神,祂才是人獲得"喜樂”滿足的源頭。衹要人與神恢復關係,得到祂的生命,遵行祂的道,才會擁有"喜樂”。

2.罪,使人忽略生命的價值

因為罪導致人的靈眼瞎,人找不到"喜樂”的源泉,也不知道生命的價值什麼。

聖經説:”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

人的生命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可見、會朽壞和死亡的,就是肉體;另一部分是看不見、存到永遠的,就是靈魂。聖經把人的肉體比作"瓦器”或"帳篷”。"瓦器”是盛裝靈魂的地方;"帳篷”是靈魂暫留的居所。既然是"瓦器”和"帳篷”,就一定會變舊朽壞、不能存到永遠。而人的悲哀恰恰看重的是”瓦器”或"帳篷”的部分,而忽略最重要的靈魂部分。

神最初造人,先用塵土造身體,之後把祂的氣息吹進人的身體裡,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創世紀記載説:”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2:7) 

人犯罪前與神可以交流溝通、有滿足的"喜樂”。可人犯罪、被神逐出伊甸園後,人的靈與永生的神斷開、陷在黑暗裡、衹能看見肉體生命的需要,卻感受不到靈魂生命的饑渴,自然就會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在看得見、短暫的部分:多賺錢致富,多學習增加知識,多保養身體延長壽數......,以期得到”喜樂”。有人拿到了想要的,卻發現"喜樂”離他更是遙遠,伴隨著的仍是虛空。這個"虛空”像似一個洞,是神造人時放在人裡麵的。所以,唯有神的生命可以填滿,那是靈魂滿足和”喜樂”的部分。

主耶穌告訴門徒要注重靈魂的生命。祂説:”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6:27;63)

又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3. 罪,使人迷失方向

罪,使人與神隔離,看不清生命的真價值,以致於迷失方向。因為罪的緣故,人心剛硬、不肯承認神的存在,不接受神的恩典。儘管如此,人仍無法否定祂的存在和憐憫。

首先:人可以離開神的創造而生存嗎?人可以自己呼吸、不需要空氣嗎? 人種植蔬菜糧食,可以沒有陽光嗎?....

主耶穌説: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45b)

其次:人可以沒有靈魂嗎?神造人身體時,也賜人靈魂。如果人沒有靈魂,即使心臟跳動,也是一具屍體。靈魂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即承認,它不但存在,而且不會隨著肉體的失去而消亡。當人的身體歸入塵土後,靈魂祇有兩個去處:不是天堂,就是地獄。

”罪”,遮蓋了人的靈眼,使人看不見神的引導,沒了"喜樂”。而除掉"罪”的唯一方法,人必須謙卑下來、承認自己有罪,願意接受耶穌的救恩、得到神的生命、恢復與神的關係。有了神的生命,並且信而順服,神的"喜樂”會藉著祂的話源源不斷地賜給我們,才會品嚐到的"喜樂”的甘甜。


三:得”喜樂”的唯一途徑

要知道,不認識神、沒有神的生命和神話語的人,他們一定沒有"喜樂”。可是在教會或者周圍認識的基督徒,他們按時聚會敬拜、查經、禱告,甚至積極參加教會服事,為什麼也會沒有"喜樂”? 原因是什麼?

前幾天教會的一個姐妹邀請我們夫妻到她家一起過中秋節。不幸的是,飯桌上姐妹和丈夫就拌其嘴來。丈夫剛決誌信主不久,還未受洗。丈夫抱怨自己在家不受尊重,一天工作很累,下班回來,妻子兒女連招呼也不打,有時連他想吃的東西也不做。他感覺很沮喪很孤獨。丈夫數落期間,妻子一點也不示弱,反唇相譏,認為丈夫每天情緒化,不值得尊重。我和丈夫當著他們夫妻的麵,實在不知該勸哪一個。當然,我們心裡很清楚,妻子的問題多於丈夫,因為她信主多年,應該謙讓丈夫。可當著丈夫的麵勸妻子,恐怕不智慧,所以飯後回家,我立刻電話那位姐妹,分享神對妻子的要求,希望她為自己禱告,順服神的話,多多理解丈夫的辛苦、包容丈夫的軟弱,尊重丈夫的地位,要在兒女麵前樹立丈夫的威信。

他們夫妻信主了嗎?信了。有"喜樂”嗎?沒有。為什麼? 因為沒有遵守神的話。尤其信主多年的妻子還是按照自己的"老我”對待丈夫。

看到姐妹家的衣食住行,已經過上了小康優裕的生活,應該"喜樂”,不是麼? 然而,如前所述,"喜樂”不是源於世上事物。"喜樂”跟是否遵行神的話、順服聖靈帶領有關。如果離開神、不遵守神的道,"喜樂”也會隨之離開。

如果重生得救基督徒,仍把世上東西置於神之上,與不信人一樣追求財富、地位、成功、物質、享樂、看重自己的利益,以世上的價值觀處理家庭和他人的關係,卻不順服神的話,不看重與神的關係、靈命的成長,那怎麼會有"喜樂”呢?一個真正認識神、得到神的生命、依靠神、遵行神話的人,任何景況下都會"喜樂”。為什麼? 因為他們抓住了"喜樂”泉源,明白人活著的目的,瞭解生命的價值,不再自私為自己活,而是為拯救他的主活。

這也是一個真實的見證。有一位父親看到兒子結婚多年一直沒有買房,也沒有名車,日常生活很節儉,做父親的有幾分不捨。有一天就對太太説:"兒子工作薪水也不低,但他們一直租房住、沒有買房,我心裡有些不忍。”

父親知道兒子媳婦都是基督徒,他們大學畢業後全身心都投入在教會傳福音的事工上,無論時間還是金錢,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更多人認識耶穌。

母親按照父親的原話轉告了兒子,兒子回答母親説:”請告訴我爸爸不用擔心,我們倆真的過得非常幸福。”

這是事實,父親不得不承認。兒子小倆口非常"喜樂”:媳婦常跟教會其他姐妹一起讀經禱告、關心別人;兒子工作之餘,跟妻子同心服事,關心人,傳福音、做拯救靈魂的工作。當人都在為別人著想和禱告時,怎麼會吵架呢?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致的,怎麼會吵架呢?夫妻吵架不都是因為自私自利、觀點不同、價值差異引發的麽?雙方都站在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標準行事為人,吵架是一定的。夫妻是因此分離的,家庭是因此破碎的,人之間關係是因此扯碎的,國與國之間也是因此發生爭戰的。

那個兒子説他們很"喜樂”是假話嗎? 是為了不讓父母擔憂麽?絕對不是,是他們的親身經歷! 雖然對非基督徒來說不易理解,但那個兒子說的是事實,因為他們夫妻"三觀”一致。

第一:相同的"世界觀”。神是他們家庭的中心。他們相信神是宇宙萬物和生命的創造者,同時掌管萬有,神也是未來的審判者;神的話--聖經是他們生活中的準則。

第二:相同的”人生觀”。榮神益人、傳福音,效法基督,是他們一生追求的目標。他們不再為自己自私而活,乃為神的旨意而活,愛神愛人;藉著禱告、讀經、教會的肢體生活,使自己的靈命不斷成長,把神的救恩傳給近處和遠處的人;在地上敬虔度日、活出神喜悅的見證。

第三:相同的"價值觀”。他們有一致的價值觀,源於對神的認識,和對自己生命價值的瞭解。他們看到靈魂是最重要的,神賜的永生是最有價值時,他們自然會把神的事放在一切的首位,而非金錢財富、知識地位、事業婚姻、兒女成功等;他們會專注積攢天上的事,而非地上的虛榮。

所以,達到"三觀”一致,必須依照絕對標準,就是神的原則才有可能;並且要按照神的絕對標準去行。"三觀”一致,一定會有"喜樂”。

所以,主耶穌特別告誡門徒説:”你們要常在我裡麵,我也常在你們裡麵。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麵,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麵的,我也常在他裡麵,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4-5)

信徒的"果子”是什麼? 就是藉著神的話、順著聖靈而流露出的生命見證:”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製,....。”(參見加拉太書:5:22-23)

—-------------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你我生命成長過程中,隨著對神的更多認識,對神的話越來越依靠,對聖靈的引領越來越順服,不管富有或貧窮、健康或衰弱、順境或逆境,"喜樂”會一直住在我們的裡麵。

保羅知道你我在生活中會軟弱,所以提醒我們説:”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要記得,當你我沒有"喜樂”時,不是神把"喜樂”拿走,而是我們的眼目離開了神,盯在了環境或可變的事情上;是我們沒有緊緊依靠祂,沒有順服祂的道和聖靈的引領;.... 。如果我們想回到神的"喜樂”中,必須立刻轉向神,順著聖靈的提醒,遵行神的話。

親愛的朋友,你活在沒有"喜樂”的痛苦中麽?因為你每天在為賺大錢拚命奔波;為謀得高位絞盡腦汁;為夫妻爭吵心緒不寧;為兒女不孝憂傷難過;為身體疾病茶飯不思;為未來去向彷徨迷茫;......嗎?

朋友,你嚮往有"喜樂”麽?如果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願意悔改;接受耶穌作救主和生命的主;相信祂死在十字架上,是代替你我的罪孽、要把人從罪的轄製和撒旦的控製下拯救出來,祂的復活、勝過死亡的權勢,為要把人從死亡的恐懼下擺脫出來。如果你作這樣的禱告,立下心誌一生一世依靠神、按照祂的旨意生活,必有"喜樂”注入你的裡麵、伴隨你一生。

聖經説:”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篇:16:4a) 

凡是把世上的東西,無論是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置於神之上,必定"愁苦加增”、沒有"喜樂”。

親愛的弟兄姐妹和朋友,這是真理,也是事實!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