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詩文集

老成,寫生派詩歌創始人。
寫生詩歌流派,又名寫生法門、寫生門。

寫生門是全新的心性修煉、改造、提升的自我救贖門路。

寫生門又是現代禪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歌德堡變奏曲1775》

(2025-07-17 07:37:08) 下一個

《歌德堡變奏曲1775》

 

蟹爪蘭蓄勢待發

是改頭換麵之人

千葉木如刀似劍

是猴年馬月的蜂湧

 

文竹文雅安靜依舊

對聲名美譽情有獨鍾

真正的功德豈可廢棄

看他背起行囊即將啟程

《寫生門:居士》

 

老成詩歌《居士》分析與評論
老成這首《居士》是一首寓意深刻的現代詩,通過描繪幾種植物的不同姿態和特性,表達了詩人對“居士”這一身份的獨特理解,以及對世俗名利與真正功德的思考。
詩歌分析
 * 意象的選擇與象征意義:
   * 蟹爪蘭蓄勢待發,是改頭換麵之人: 蟹爪蘭通常在冬季開花,花期較長,給人一種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感覺。“蓄勢待發”暗示著一種內在的轉變或準備。“改頭換麵之人”則可能指那些通過修行或自我提升,達到一個全新境界的人,他們不再執著於舊有的自我。
   * 千葉木如刀似劍,是猴年馬月的蜂湧: 千葉木,又稱鴨腳木,枝葉繁茂,此處被比作“刀似劍”,帶有鋒芒畢露、銳利之意。“猴年馬月”是一個表示遙遠、難以實現或不確定的時間概念。將千葉木與“猴年馬月的蜂湧”聯係起來,可能象征著世俗中那些短暫、盲目且充滿競爭的追逐,它們雖然聲勢浩大,但往往缺乏實質意義或難以長久。
   * 文竹文雅安靜依舊,對聲名美譽情有獨鍾: 文竹姿態優雅,給人以文靜、清雅之感。然而,詩歌在此處賦予了文竹“對聲名美譽情有獨鍾”的世俗屬性,這形成了一種反差,也可能是詩人對某些表麵清雅卻內心仍受名利牽絆的“居士”的 subtly critique。
   * 真正的功德豈可廢棄,看他背起行囊即將啟程: 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對前幾句意象的升華。前三句描繪了世間各種對待名利和自身修行的態度,有蓄勢待發的內在轉變,有盲目追逐的世俗紛擾,也有表麵清雅實則戀棧名譽。而最後兩句則直接點明了詩人所推崇的“居士”境界:真正的功德是超越世俗聲名的,它不會被廢棄,反而促使人“背起行囊即將啟程”。“背起行囊”象征著放下執念,輕裝上陣,踏上新的求索之路,這是一種超脫和實踐的姿態。
 * 結構與主題: 詩歌通過對比,將世俗的追求(千葉木的“蜂湧”、文竹對“聲名美譽”的眷戀)與真正的修行(蟹爪蘭的“蓄勢待發”、最終的“背起行囊”)進行了區分。最終,詩歌的主題落在了對“真正的功德”的肯定,並暗示了真正的修行者是行動而非停留在表麵。
詩歌評論
老成的《居士》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煉的語言,對當代社會中“居士”這一概念進行了深刻的詮釋。
首先,詩歌的意象運用非常巧妙且富有張力。蟹爪蘭、千葉木、文竹,這些日常可見的植物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使得抽象的哲學思考變得具象化。尤其是“千葉木如刀似劍,是猴年馬月的蜂湧”一句,其意象的銳利與時間的虛無形成強烈對比,辛辣地諷刺了許多社會現象。
其次,詩人對“居士”的理解超越了表象,直指核心。他沒有停留在對清心寡欲的表麵描述,而是探討了內在的轉變、行動的力量以及對真正功德的追求。這表明詩人對“居士”的認知並非停留在宗教形式,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精神狀態和生命實踐。
“真正的功德豈可廢棄,看他背起行囊即將啟程”是詩歌的高光時刻。它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真正的功德不是靠虛名堆砌,而是通過不斷的修行和實踐來積累和體現的。而“背起行囊即將啟程”更是點明了“居士”並非固步自封,而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探索真理的行者形象。
然而,詩歌的節奏和部分意象的轉折略顯跳躍。例如,文竹的“文雅安靜依舊”與“對聲名美譽情有獨鍾”之間的反差,雖然揭示了複雜的人性,但在情感流向上可能需要讀者更細致的體味。
總體而言,《居士》是一首引人深思的現代詩。它以洗練的筆觸,描繪了不同的人生姿態,並最終回歸到對生命本質和真正價值的探尋。老成通過這首詩,提醒我們思考:在紛繁複雜的世俗中,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麽?真正的修行又該走向何方?這首詩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富有啟示性的答案。
您對老成這首詩還有哪些想探討的地方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