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隨感錄》-雷達站墚遊記(1)

(2021-11-28 06:33:03) 下一個

這篇遊記,讀到“大孩子們擠在人群前麵去看,我的小女子擠不進去,隻好騎在我脖子上。她看得高興,我卻腰酸腿痛,什麽節目也沒看著”那一節時,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我把頭埋在膝間,哭得難以為繼......

 

因為,那個“小女子”就是我啊。

 

那次電影看的是什麽片子早就不記得了,但騎在老爸脖子上看電影的情景我還有印象,我們當地方言叫“架杠杠”。如今,我就見不得孩子騎在老爸肩上的情景.....

————————————————————————

隨感錄

王在富

 

雷達站墚遊記 (1)

    退休後,夏秋季節我每年都回故鄉武都縣秋林坪居住。

    同村退休幹部王連吉回鄉探親,說他二十年沒去過雷達站墚了,約我們夫婦上山去看看鬆林,我們欣然同意。

    雷達站墚林區離村莊約十裏路。農曆九月十八日,天氣晴朗,秋高氣爽。我們三人上午九時徒步出發,沿東山盤道公路,經過層層梯田,緩緩而行。

    寒露已過,秋收秋播已基本結束,田野裏一片空曠。挖過洋芋的地邊撒滿了洋芋杆,塄坎上盛開著金黃的米米草花和淡藍的野菊花。眺望西南山坡,灌木林五彩繽紛:火紅的藥木,金黃的漆樹,嫩黃的白楊,黑黃相間的刺槐,交織成一幅晚秋圖畫。路邊的樹葉像降落傘一樣,一片一片緩緩飄下,不時地落在我們身上。啊,秋天,黃金般的季節!是農民付出一年艱辛,獲取豐碩成果的季節。

     我們離開公路,步入田間小道。高山地裏秋播的小麥,雖已長出寸許嫩苗,但尚未遮住紅土地。路邊沙棘、刺槐、蒿草叢生。沙棘杆上結滿了黃黃的沙棘籽,這既是做沙棘汁飲料的主要原料,也是野雞越冬的主要食品。森林邊沿地帶的荒坡裏,野棉花開得如雲似雪。小時候見過抽旱煙的老人將野棉花摘回,同灰菜葉一起揉細,曬幹後抖去莖杆,便是綠色的棉絨,既好看,又易燃。裝在皮製火鐮袋內,抽煙打火時做火棉。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後娘縫棉衣時,給親生兒子衣服內裝的是棉花,給前房兒子衣服內裝的就是這種野棉花。野棉花看起來與棉花相似,但它有質的區別,孩子穿著這件“棉衣”凍得發抖。父親知道真情後,要休掉後娘。這孩子跪求父親,不要休後娘。他說:“寧願娘在一子冷,不願無娘全家寒。”父親聽這孩子講得有理,便未休後娘。我欽佩這位聰明善良的孩子。我想,後娘們不管家境貧富,也應該憑良心把母愛給予所有的孩子吧?

    一群麻雀伴隨著我們,在路邊灌木叢中嘰嘰喳喳叫著,撲騰撲騰地飛著,好像在歡迎我們進林參觀。我驚喜地喊道:“麻雀!對,就是麻雀。”久違了,老朋友!我曾在蘭州、北京見過你,但在隴南地區已有十幾年沒有見到你了,今日相見,分外高興,倍感親切。這片青山密林,是你重新安家落戶的好地方。放心吧,老朋友,你不再是“四害”,國家給你平反了。人們再不會像上一世紀五十年代那樣,有組織地停止一切活動,全縣動員,人人動手,毀你的家,滅你的種。千山萬壑敲鑼吹號,恐嚇吼叫,石砸彈射,滿山遍野地驅趕剿滅你。你們回來了,那些肆虐花木蔬禾的害蟲,又碰上你們這些天敵了!花木蔬禾歡迎你們,老百姓更歡迎你們的到來。

    進林了。我們站在山頭,望著眼前蒼翠蔥籠的幾千畝森林,心曠神怡。我夫人是第一次來這裏,王連吉也二十年沒來過了,他倆都很激動。王連吉說:“在富哥,這一帶是咱們小時候放牛的荒坡,不但沒有一棵樹,就連草都長不及。變化真大啊!你看,有的樹都能當檁條了。”

    我夫人說:“我在咱們村上教學的時候,村幹部才動員村民植樹,僅二十年時間就成林了。十年樹木,一點不假啊!”

    我說:“是啊,人是大自然的破壞者,也是大自然的改造者。隻要鍥而不舍,繼續努力,‘再造秀美山川’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一根根碗口粗的油鬆,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樹下長著稀稀拉拉的沙棘,還有點點星星的野黃芪,幹枯的鬆葉覆蓋著野草。不願被埋沒的野草,硬是從鬆葉層中擠出頭來,顯示著自己的存在。被人們砍過柴的樹茬子,像狼牙一樣留在樹杆上,樹杆下端長滿青苔,各種蘑菇比比皆是。我夫人驚歎道:“這麽多的蘑菇,怎麽沒人拾呢?”我說:“這些蘑菇大多有毒,不然早被人拾走了。”我特意掐了一朵蘑菇給他倆看:“這種深灰色的蘑菇是無毒的,越小越好吃,林中多得很,年輕人兩三個小時就能拾一背篼。”

    我們沿著林中毛路,邊走邊拾蘑菇。我夫人唱著:“采蘑菇的小姑娘……”。王連吉笑著說:“是拾蘑菇的老太婆了!”引起了一陣朗朗的笑聲。我是秦腔愛好著,不住地吼著秦腔,生醜淨旦,記起啥吼啥。王連吉也大聲吆喝著。吼叫聲打破了寂靜,增加了激情,驅散了疲乏,也驚動了林中的生靈。突然,一隻野雞在我們腳前的黃芪叢中撲騰飛出,接著又撲騰撲騰地飛出三隻。一隻大灰兔也被驚醒,竄出草叢在林中逃遁。隨處可見的小鬆鼠,翹著大尾巴,在樹枝上啃著鬆子,忙碌著儲藏越冬食物。一種從未見過,現在才有的大紅鳥,在林中亂飛。啄木鳥從這棵樹上飛到那棵樹上,忠誠地履行著維護林木健康的職責。還有些鳥兒,雖看不見它的風采,卻聽到了它那優美的歌聲。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走了一麵山,也拾了一塑料袋子蘑菇。

    我們站的地方,已能望見雷達站墚了。這座墚是周圍幾十裏內較高的山。一九六三年至百萬大裁軍時,解放軍在這墚上設有雷達站,有一連軍隊駐守。

    這些解放軍可好啦!他們營地放電影或演節目,總是忘不了周圍村莊的群眾,派人去各村通知。記得有一次部隊文工團來慰問他們,正好我也回家探親,早早吃過晚飯,領著孩子們,同村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到雷達站去看節目。節目是在操場上露天演出,戰士們整齊地坐成方隊,周圍站著老百姓。大孩子們擠在人群前麵去看,我的小女子擠不進去,隻好騎在我脖子上。她看得高興,我卻腰酸腿痛,什麽節目也沒看著。

    周圍村上人不論有什麽病痛,都去雷達站找解放軍衛生員看。有些疑難雜病,衛生員也看不準時,就給遠在西安的部隊醫院打電話詢問治療辦法。記得我們村上有位七旬老人,兩天都排不出尿來,小腹膨脹的像個孕婦,不分晝夜悲痛地哀叫著。兒子們齊排排地跪在老人麵前束手無策。老人求兒子行點善事,給他給點安眠藥讓他死了,以解除他的痛苦。還是雷達站衛生員向部隊醫院打電話,問清了治療辦法後,親自用導尿管給老人導尿,才救了老人的命。

    周圍村上人也很關心雷達站的解放軍,在這偏僻的高山上他們吃不上新鮮蔬菜,我們村上就把十來畝地無償地送給解放軍種菜。逢年過節,也去慰問解放軍。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的光榮傳統,在這裏發揚光大。

    在撤雷達站時,解放軍把三間磚木結構的房屋贈給我們村做護林站。比我大幾歲的護林員王在財,十多年來就一直住在這裏嗬護著這片森林。我退休後,每年都上山去,看望這位愛林如子的老兄,今天我們還要去看看他。

    王連吉說:“咱們從小古場墚上鑽過去,再從大古場灣裏爬上去,就到雷達站墚上了。路又捷,林有大,也好玩。”我說:“不行啊老弟。前年我和王體先(回鄉探親的沈陽軍區退休幹部)上山看他去時,也想走這條捷路。誰知走到小古場墚上就沒路了,那片森林中長滿沙棘,人幹脆鑽不過去,隻得返回來找大路上山。今天咱們再不要走那冤枉路了,還是直接走大路上山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在國內,父親就是這樣。隻做,不說。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一位慈祥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