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十月二十三:苔

(2020-10-26 21:13:32) 下一個

 

爸媽:

 

今天聽到一首歌,其實是一首詩,突然就被打動了。那首詩的作者是清代文豪袁枚,那首詩叫做《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詩裏雖然描繪的是匍匐於地的苔蘚,盡管不起眼,生長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然而,一旦春風吹來,也會綻開細小的花粒,不輸於牡丹。其實,講得何嚐不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我們樸實無華,我們默默無聞,我們平凡普通,我們是滄海一粟。可是,我們自有我們的美好,自有我們的幸福。我們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在古代,詩都是可歌的。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民歌到文人詩,雖然越來越格式化,規矩越來越多,越來越不靈活。但作為表情達意,可歌可詠的本質未變。隻不過年代久遠,曲調遺失,徒留歌詞。至今,很多民族依然保留著“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傳統。可惜,現代詩歌失去了這一特性,把詩與歌分離開來,詩失去了旋律,歌失去了意味。當然,流傳至今的古詩,自是經過大浪淘沙的篩選,是精華。但看看現代的詩與歌,有多少經得起大浪淘沙的篩選,又有多少可以傳世呢?

 

不過,即使如此,隻要開心就好,管它傳世不傳世。人生一世,如苔花一春,隻要綻放過,就算不得他人青眼又如何?自有天知,地知,心知。如此,便心安理得。

 

在這風漸冷、秋漸深、日漸薄的日子,很開心聽到這首屬於春天的歌:“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即此,保重。

 

哦,照片是秋日幹枯的苔蘚,沒有苔花,但依然是畫在山石、樹木上的團團素錦。細看頗有趣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